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以心印心重要的道理六祖壇經淺釋

以心印心重要的道理六祖壇經淺釋

宣詔品第九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本來第九品,在丁福保那個版本上,說是「護法」。其實那是錯誤了,應該是宣詔品。宣,是皇帝來宣,就是請他到皇帝那兒去。詔,是詔書,就是到他那兒,宣讀她的詔書,請他到京都去,所以不能算是〈護法品〉。

【神龍元年上元日。則天中宗詔雲。朕請安秀二師。宮中供養。萬幾之暇。每究一乘。二師推讓雲。南方有能禪師。密授忍大師衣法。傳佛心印。可請彼問。今遣內侍薛簡。馳詔迎請。願師慈念。速赴上京。】

「神龍元年上元日」:神龍,是唐朝一個年號;上元日,就是正月十五日。正月十五,叫上元日,七月十五呢?叫中元日。「則天中宗」:在武則天和中宗的時候。武則天是唐朝一個女皇帝,是信佛的;可是很不守規矩,什麼事情她都做。但是她信佛,因此,她把當時的大德高僧,都請到皇宮去供養。中宗,是武則天的兒子,他做皇帝沒有好久,武則天就把他貶去做廬陵王,武則天自己就做皇帝。現在這時候,就是武則天做皇帝的時候。

「詔雲」:詔,就是詔書,皇帝的一封信。可是這封信和普通的信不同,接到這封信的時候,普通的人就要向這封信叩頭頂禮,表示恭敬皇帝。至於出家人,當時因為她信佛,當然不須要了。詔書就說「朕請安秀二師」:我已經把老安和神秀這兩位國師,請到「宮中供養」:到皇宮裡,我來供養他們。「萬幾之暇」:這個「幾」,也可以用機會的「機」,就是萬種的事。就是一天我要理萬種事。之暇,把國家的事情辦理完了之後,我有時間,「每究一乘」:常常就是研究唯一佛乘,就是頓教法門。

「二師推讓雲」:老安師和神秀師都推讓,就把惠能大師推舉出來;說:「我們在道德上,不如惠能大師。」他們推薦你、尊讓你,就說了,「南方有能禪師」:在廣東有一位惠能禪師,「密授忍大師衣法」:他是秘密地得到五祖弘忍大師傳授的衣缽,「傳佛心印」:他是傳佛心印的真正繼承者,真正傳佛心印的人。「可請彼問」:可把他請來,你問一問他。「今遣內侍薛簡」:所以現在我就派遣一個內侍。什麼叫內侍呢?就是皇宮裡邊用的工人,也就是太監。太監就是受過宮刑的。在漢朝,做太監的就要受宮刑。宮刑就是把男根割去。這個內侍名字叫薛簡。「馳詔迎請」:帶著皇帝我的詔書,來迎請大師。「願師慈念,速赴上京」:我願意大師您啊!慈悲愍念眾生,趕快就赴上京。上京就是京都,當時在西京長安。

【師上表辭疾。願終林麓。薛簡曰。京城禪德皆雲。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定。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未之有也。未審師所說法如何。】

「師上表辭疾」:六祖大師就自己做了一道表章。表章,就是一封信;回一封信。辭疾,說我很多的病啊!你看,六祖大師當時都很多病。其實,六祖大師沒有病,只不過說個方便語,並不是打妄語。為什麼呢?因為六祖大師不願意見皇帝,尤其不願意見這個女皇帝。若是男皇帝,還馬馬虎虎可以的;這個女皇帝,根本她又不守規矩的,不講什麼戒律的,所以他就不高興去見。但是他不能說:「哦!你是女皇帝,我是祖師,我不須要見你這麼個女皇帝。」不能這麼樣講,所以就說:「啊!我年紀老了,有病了,我很多病痛。」這是辭疾不去。

「願終林麓」:說我啊!願意死到山林裡邊。林麓就是山底下有樹木的地方。「薛簡曰」:薛簡就說了,「京城禪德」:說京城這些禪師大德「皆雲」:都是這樣講,「欲得會道」:你想要明白道法,想明白修行的道理,「必須坐禪」:一定要坐禪,「習定」:要修習定力;「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假設不由禪定能得到解脫的話,「未之有也」:決定沒有這個道理的。「未審師所說法」:我不知道祖師您所說的法「如何」:是怎麼樣子的?

【師曰。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經雲。若言如來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是如來清凈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凈坐。究竟無證。豈況坐耶。】

「師曰:道由心悟,豈在坐也」:你看六祖大師這個不識字的,真聰明到極點,講出來話,真是你一般人悟不到的。六祖大師說,道,是由心裡悟出來的。怎麼單單地只在坐呢?你就單坐,這不可以的。你一定得還要明白開悟佛法的道理。開悟佛法的道理,就叫解。明白了,這是解;你坐是行。你單行不解,這是愚痴;你單解不行呢,這是口頭禪。所以你又要明白,又要去做,這才是。不是單單就一天到晚,叫你在那兒坐著。你坐幾十年,什麼道理也不懂,自己心裡也不開悟。

「經雲」:經上說,「若言如來若坐若卧,是行邪道」:《金剛經》上說:你若說佛好像坐著,又好像躺著。這個人是行的旁門外道,是個邪道。「何故」:什麼原因呢?「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因為如來也沒有地方來,也沒有地方去;「無生無滅」:他也不生,也不滅,「是如來清凈禪」:這才是如來清凈禪!「諸法空寂」:一切的法,本性是空寂的,「是如來清凈坐」:這是如來的清凈坐。「究竟無證,豈況坐耶」:究竟也無所證得,況且還要你總這麼坐呢?你總坐,也是一種執著。

【簡曰。弟子回京。主上必問。願師慈悲。指示心要。傳奏兩宮。及京城學道者。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明無盡。】

「簡曰:弟子回京」:薛簡說,弟子我回京去,「主上必問」:皇帝一定會問我的,「願師慈悲,指示心要」:現在我願意祖師您大發慈悲,指示以心印心重要的道理。「傳奏兩宮」:我回去把你所說的道理,向皇帝說。兩宮,就是武則天和中宗兩個。「及京城學道者」:和在京城裡,所有的學道這一些人。「譬如一燈然百千燈」:有個比喻,就像一盞燈,能把百千盞燈都點著。就表示六祖大師,這是一燈,到京城裡,令其他的百千燈,都光明起來了。「冥者皆明」:黑暗的地方,都得到光明,「明明無盡」:使光明無盡無盡,總也沒有窮盡。

【師雲。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之義。明明無盡亦是有盡。相待立名。故凈名經雲。法無有比。無相待故。】

「師云:道無明暗」:六祖大師就說,道的本體,也就是性的本體。沒有明,也沒有暗。「明暗是代謝之義」:明和暗,是一種代謝的意思。明來則暗去,暗來則明去;明代替暗,暗又代替明。「明明無盡」:你所說的這個明明無盡,「亦是有盡」:也是一個有盡。「相待立名」:為什麼呢?它有對待法,明對著暗;有對待,就會有盡。「故凈名經雲」:所以《維摩經》就說,「法無有比」:法沒有可以和它比類的。「無相待故」:它是絕待的,不是相待的;是絕對的,不是相對的。

【簡曰。明喻智慧。暗喻煩惱。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煩惱。無始生死。憑何出離。師曰。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若以智慧照破煩惱者。此是二乘見解。羊鹿等機。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簡曰:明喻智慧,暗喻煩惱」:薛簡就說:這個明,我是譬喻智慧;暗,是譬喻煩惱。「修道之人」:所有修道的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煩惱」:假若你不以智慧來照破所有的煩惱,「無始生死」:從無始劫以來到現在的生死,「憑何出離」:你憑著什麼可以出離呢?

「師曰:煩惱即是菩提」:六祖大師說,你不要把智慧和煩惱,看成兩個!煩惱就是菩提覺性。「無二無別」:煩惱和菩提,沒有兩樣,也沒有分別。「若以智慧照破煩惱者,此是二乘見解」:假設你用智慧來照破煩惱,這是二乘聲聞緣覺的見解,不是大乘的佛乘,不是菩薩乘,也不是唯一佛乘。「羊鹿等機」:這是二乘聲聞緣覺;譬如羊車、鹿車這等的機緣。「上智大根,悉不如是」:有最上智慧和最大善根這種的眾生,他們修行的法,完全不是這樣子的。

【簡曰。如何是大乘見解。師曰。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簡曰:如何是大乘見解」呢?「師曰:明與無明,凡夫見二」:凡夫看見明與無明,是兩種,「智者了達其性無二」:有智慧的人,就明白它的性不是兩樣的。「無二之性,即是實性」:無二之性,就是實性。

「實性者」:什麼叫實性呢?我對你講一講。「處凡愚而不減」:就是在凡夫、愚痴的眾生上,它也不減。「在賢聖而不增」:就是在聖人的地位上,它也不增加。「住煩惱而不亂」:它就在煩惱的境界里也不會亂的,不會無所措手。「居禪定而不寂」:在禪定里,它也不是靜寂的。它是亦動亦靜,亦靜亦動。「不斷不常」:你說它是斷也不可以,你說它是常也不可以。「不來不去」:它也不來,也不去,「不在中間」:它也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也不在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性和相都是如如的;性也如如,相也如如,都一樣的。「常住不遷」:它是常住不動的,「名之曰道」:所以給它起個名字,就叫道。

【簡曰。師說不生不滅。何異外道。師曰。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不滅。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凈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恆沙。】

「簡曰:師說不生不滅」:薛簡就說了,說大師您所說的不生不滅。「何異外道」:與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有什麼兩樣呢?

「師曰」:六祖大師說,「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外道所講的不生不滅,是「將滅止生,以生顯滅」:他是說滅了之後就不生,把生就停止了。他以有生,就顯出有滅來。他把生滅說成兩個。「滅猶不滅」:他雖然說是滅,但是結果不是真滅,還是沒有滅。「生說不生」:這個生,他說不生。「我說不生不滅者」:我所說的不生不滅,「本自無生」:本來就沒有生,「今亦不滅」:所以現在也沒有滅。以前也沒有生,現在也沒有滅。「所以不同外道」:所以我說不生不滅的道理,和外道那種說法,是不同的。

「汝若欲知心要」:你若想知道這個傳心的妙法,心地法門的重要性,我告訴你,「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你一切的善也不想,一切的惡也不想,「自然得入清凈心體」:你這個時候,自然就會明白這個道理,就得入清凈本有的心體。你本有的心體,是「湛然常寂」:常常那麼清清凈凈的;不是暫時的,是永遠都是這樣子。「妙用恆沙」:但是真空里有一種妙有;那種妙處的用途,比恆河沙都多。

【簡蒙指教。豁然大悟。禮辭歸闕。表奏師語。其年九月三日。有詔獎諭師曰。師辭老疾。為朕修道。國之福田。師若凈名。託疾毗耶。闡揚大乘。傳諸佛心。談不二法。薛簡傳師指授如來知見。朕積善餘慶。宿種善根。值師出世。頓悟上乘。感荷師恩。頂戴無已。並奉磨衲袈裟。及水晶缽。敕韶州刺史。修飾寺宇。賜師舊居為國恩寺。】

「簡蒙指教」:薛簡得到六祖大師這麼來教化他、指教他,「豁然大悟」:哦!突然間就開了悟。「禮辭歸闕」:他開了悟之後,就頂禮辭別六祖大師。歸闕,就歸回去到皇帝所住的宮裡。

「表奏師語」:他寫了一個本章奏明皇帝,把六祖大師所說的道理,都寫到表上。「其年九月三日」:這一年九月三日這天,「有詔獎諭師曰」:有詔書來獎諭六祖大師,說「師辭老疾,為朕修道」:你說你年紀老了,又有很多病,你又為朕躬我來修道,「國之福田」:你真是國家的福田,國家最有修行的高僧。「師若凈名,託疾毗耶」:六祖大師您呀!就好像《凈名經》那位維摩居士,他託疾在毗耶城,在那個地方有病。「闡揚大乘」:你闡揚大乘的佛法,「傳諸佛心」:你在南華寺,傳諸佛心印的法門。「談不二法」:你所談的,是不二法門,是生滅一如,性相不二。「薛簡傳師指授如來知見」:薛簡回來,把你所說的道理,都傳達給我聽了;你的知見,就是如來知見。

「朕積善餘慶」:說朕躬我啊!是在多劫做的善事很多,所以現在有這種的幸福,有這種的慶幸,「宿種善根」:我前生種了很多菩提善根,「值師出世」:我才能遇著祖師您出世,「頓悟上乘」:令我也即刻明白上乘的妙理。「感荷師恩」:我很感謝。荷,就是用肩挑著東西;就是說我蒙你的教化,我也開悟了。「頂戴無已」:我天天為你所說的道理,向你頂禮叩頭,沒有完的時候。

「並奉磨衲袈裟」:我並且奉上送給你的磨衲袈裟。磨衲,是很名貴的一種紗,是高麗國出的。當時高麗進貢給中國,只有皇帝有這個東西,其他人沒有。所以皇帝用這種的材料給六祖大師做袈裟。這個袈裟,我看過。這是武則天送給六祖的。有很多塊,每一塊上,綉一尊佛像,據說是武則天親手做的;是不是,這不得而知。「及水晶缽」:用水晶做的缽。水晶,是名貴的東西,好像玻璃似的,裡邊可以看見外邊,外邊可以看見裡邊。「敕韶州刺史」:我敕令韶州刺史,「修飾寺宇」:修飾你新州所造的寺宇,「賜師舊居為國恩寺」:賜給他在新州──六祖大師出生的地方──造一個寺院,叫國恩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萬佛聖城法語繽紛
50.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六祖壇經淺釋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