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周國平:所謂匠人精神,說到底就是「認真」二字

周國平:所謂匠人精神,說到底就是「認真」二字

本期導讀: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里,我們要如何經營自己的事業?那些做成大事的人,他們都有哪些特質?本文作者周國平從哲學的角度,分享關於匠心的思考,或許你能從中找到問題的答案。

造物主是偉大的匠人

匠人精神是民族整體文化品格的體現

匠人精神是創造者必須具備的素質

獨具匠心,你的生活才會與眾不同

文 | 周國平

我覺得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這兩樣東西不能缺:一個是哲思,一個是匠心。

哲思實際上就是思考大問題——宇宙的大問題、人生的大問題,這是為人生定位的。一個人帶著哲思生活,他的人生就有了目標和方向。

但是光有哲思也不行,還得有匠心,就是把你對人生的思考落實到具體的創造上。

帶著匠心生活,人生就有了情趣和格調。

所以這兩個東西不能缺,它們是有內在聯繫的。圍繞這個中心,我想談談我的4點想法。

01

造物主是偉大的匠人

吳曉波的新匠人宣言裡面有兩句話我特別喜歡:我們是造物的主人,時間的信徒。這兩句話很哲學。

我們一般認為的造物主是誰呢?當然是上帝,是大自然,是最原始的造物主。

那人類最早的哲思是怎麼開始的?開始於對造物主的驚奇。

哲學開始於仰望星空,這句話不只是形容,是歷史的事實。

古希臘最早的哲學家,從泰勒斯開始,都是天文學家,他們看見日月星辰和諧運行,因此對造物主的匠心感到驚奇,要探究造物主創造宇宙的偉大工藝,哲學思考由此開始。

在古希臘哲學家中,我只說一說畢達哥拉斯,他對天工之巧、造物主匠心之偉大,感觸最深,思考最透徹。他追問宇宙秩序的和諧從何而來,結論是在於數的比例關係。

造物主嚴格按照數的比例關係,創造了宇宙中的天體及其運動。

他還認為,音樂的美也在於數的比例關係,因此天體運動的和諧會產生一種音樂,他說他能夠聽見這種音樂,而一般人因為從出生起就在聽,習以為常了,所以聽而不聞。

在畢達哥拉斯眼中,宇宙是造物主的一件工藝作品,我推測,它有點兒像一個巨大的八音盒,精密的機械裝置一邊運轉,一邊歌唱。

偉大的科學家,同樣是因為對天工之巧、造物主匠心之偉大感到驚奇,立志要探究宇宙之謎的。

愛因斯坦說,科學研究最強有力、最高尚的動機,是一種宇宙宗教感情。他給宇宙宗教感情下的定義是:對宇宙秩序的和諧所感到的狂喜的驚奇。

他說,正是懷著這種激情,科學家們才會有無窮的毅力和耐心,在實驗室里度過了無數個寂寞的日子。

造物主的匠心,不但體現在日月星辰的宏觀的創造上,而且體現在地球上生命的微觀的創造上。

在這方面,詩人的感覺最敏銳。

泰戈爾在荒野里看見一朵野花,讚美說:我的主,你的世紀,一個接著一個,來完成一朵小小的野花。

即使一朵小小野花的創造,也傾注了造物主無比的專註和耐心。

我談論造物主的匠心,當然是一個比喻。我想強調的是,匠人精神具有一種神聖性。

造物主是神、上帝,它精心創造宇宙萬物,不是為了討好誰,因為它是至高無上的,不需要討好誰,更不是為了賣一個好價錢,因為它是全能的,錢對它沒有用處。

匠人精神同樣如此,耐心,專註,精益求精,持之以恆,不是為了任何外在的目的,只是在追求完美和極致本身。

當一個人這樣精心製作一個作品時,他的態度和心情接近於造物主。

所以,匠人精神是一種信仰。

匠人的心中,有對天地自然的敬畏,他的人工之巧,是對天工之巧的學習和致敬,人間的能工巧匠,是造物主忠誠的弟子和信徒。

02

匠人精神是

民族整體文化品格的體現

讓我們從天上回到地上。

如果說,從人類與造物主的關係看,匠人精神是一種信仰,那麼,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匠人精神是一種文化。

一個民族特別有匠人精神,這不會是一種孤立的品質,而一定是這個民族整體文化品格的體現。

以德國製造為例,德國製造是匠人精神公認的典範。

一個多世紀以來,從帕金的染料,拜耳的製藥,到西門子的電器,克虜伯的鋼鐵鑄造,本茨的汽車,蔡司的鏡頭,德國人的確引領了工業和技術的發明,並且每種產品做工精良,有口皆碑。

前些天我做了一個眼睛手術,換上了人工晶體,現在我眼睛裡有一個蔡司鏡頭。

以前我戴一千五百度的近視鏡,視力只能達到0.5,現在我戴二百五十度的近視鏡,視力可以達到1.0,我是德國製造的受益者。

關於德國製造的緣起,有一種說法。

1876年,在費城博覽會上,德國的工業產品被評為偽劣產品。

1887年某一天,英國議會通過一項法律,規定德國產品必須註明「Made in Germany」(德國製造),讓人們警惕這是劣質的德國貨。

據說這一天就成了「德國製造」的誕生日,在這之後,德國企業發奮圖強,把「德國製造」由恥辱變成了榮耀。我認為事情決非這麼簡單。

事實上,德國的工業崛起,是以文化崛起為背景和基礎的,是文化崛起的一個結果。

在時間上,文化崛起比工業崛起早一個世紀。

德國長期處於分裂和落後的狀態,由上百個小公國組成。從18世紀中葉開始,有賴於兩大力量的交集,德國在文化上迅速崛起。

這兩大力量,一個是普魯士開明君主弗里德里希二世厲行的變革。

這位君主酷愛文化,他成立了一個科學院,把最強大腦集合在自己周圍;他寫詩和論文,和當時的思想領袖有上千封通信,其中和伏爾泰的通信就有六百多封。

另一個是溫克爾曼、沃爾夫、萊辛等啟蒙思想家對人文主義的大力倡導,被稱為第三次文藝復興。在那以後,文化興國成為朝野共識。

文化興國的核心是教育。

其中,19世紀初,在威廉·洪堡領導下進行的教育改革,對文化崛起起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

主要有三個措施:

第一,建立普及義務教育體制,設立公共圖書館,提高全民文化素質;

第二,從高中開始,學校實行雙軌制,實科中學培養職業人才,畢業了可以上高級職業學校,文科中學培養人文精英預備人才,畢業了可以上綜合性大學;

第三,創辦研究型大學,設立博士學位,出版學術刊物,此後科學人文領域湧現了大批知識精英。

我認為,德國教育的經驗特別值得借鑒,他們抓住職業教育和精英教育兩頭,並且保持二者之間的渠道暢通。

我們是兩頭都弱,一方面大學在規模上擴招,在質量上下降,另一方面職業教育萎縮,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文化興國方針的實施,使得德國在文化領域迅速崛起。

將近兩個世紀里,德語國家在許多領域都是最頂級的,湧現了最多的天才人物。

比如文學有歌德、席勒;音樂有巴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瓦格納;哲學有康德、黑格爾、馬克思、尼采、海德格爾;社會學有韋伯;心理學有弗洛伊德、榮格;數學有高斯;物理學有愛因斯坦、普朗克等等。

這個勢頭到20世紀前期仍沒有減弱,納粹上台前,德國人獲得的諾貝爾獎數量是世界之最,超過英美兩國的總和。

納粹上台後,德國的精英一大半逃往美國,美國才逐漸成為世界文化的中心。

所以,德國製造厲害,不是一個孤立現象,是德國整體文化牛逼的一個表現,一個結果。

當然,認真探究起來,文化品格和匠人精神之間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德國人的性格,一個顯著特點是嚴謹,一絲不苟,即使從事文化和學術工作,也是這樣。

文化興國,從教育抓起,在育人上花費時間和耐心,這本身也是一種匠人精神。

我相信,一個民族,如果國民普遍有文化情懷和匠人精神,那麼,無論高級文化,還是製造,都會是精彩的。

03

匠人精神是創造者必須具備的素質

上面說的是民族,對於民族來說,匠人精神是一種文化。現在說個人,對於個人來說,匠人精神是一種素質。

匠人精神說到底,就是「認真」二字。

這個認真體現在工藝上,是手的認真。手是受頭腦和靈魂支配的,手的認真,前提是頭腦認真和靈魂認真。

哲學的用處,就是讓你具備這兩種認真:

第一,靈魂認真,要尋求人生的意義,追求善;

第二,頭腦認真,要獨立思考,追求真。

有這兩種認真,手才會認真,做出的作品才會美。

所以,對於個人,匠人精神也不是孤立的,它體現了一個人的整體精神素質。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到,哲思和匠心之間有一種內在聯繫。

認真作為一種素質,處處都會體現。

無論大事小事,既然決定做和正在做,就認真地做,把它做好。即使洗碗這樣的小事,如果洗得不幹凈,心裡也會難受。

對所洗的碗的乾淨負責,對所做的事情的質量負責,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覺得上帝在看你做,沒有這樣一種心情,是大事小事都做不好的。

據我觀察,做成大事的人,往往做小事也認真,而做小事不認真的人,多半也做不成大事。所謂天才不拘小節,是指不受習俗約束,而不是指做事馬虎。

匠人精神是創造者必備的素質。

創造者是偉大的工作者,凡創造者必定都是熱愛工作、養成了認真工作習慣的人。

這工作是他自己選定的,是由他的精神慾望發動的,所以他樂在其中,欲罷不能。

世上有一些好像有才華的人,但總不能養成認真工作的習慣,終於一事無成。

他們往往很委屈,說自己懷才不遇。可是,在我看來,一個人不能養成認真工作的習慣,這本身就是才華不足的證明,因為創造欲正是才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人要做成一點事情,第一靠熱情,第二靠毅力。

首先要有熱情,對所做的事情真正喜歡,以之為樂,全力以赴。

但是,單有熱情還不夠,因為即使是喜歡做的事情,只要它的價值足夠大,其中必定包含艱苦、困難乃至枯燥,沒有毅力是堅持不下去的。

說一說我對寫作的體會。

好的作品要有兩樣東西,一是好的內容,二是好的表達。這兩樣東西都不是在寫作時突然產生的,要靠平時下功夫。

好的內容靠積累素材,好的表達靠錘鍊文字,寫作者是非常勤快的人,平時不停地在做這兩件事。

我有兩個習慣。一是隨時記錄腦中閃現的感觸、思緒和觀察到的有價值的細節,這就好像不斷地往自己的倉庫里儲存素材,寫作不過是從倉庫里挑選合適的素材製作成品罷了。

另一是不管寫什麼,即使一張便箋,一條微信,都決不馬虎,力求準確精鍊,好的文字能力就來自這種日常一絲不苟的自我訓練。

所以,寫作也是一門手藝,作家也是一種匠人。

除了寫作,我也做翻譯,這時候更加覺得自己像一個匠人了。

嚴復說:「一名之立,旬月踟躇。」意思是為了在漢語庫存中找到一個對應的詞,往往十天一個月反覆斟酌。

認真做翻譯的人,都會有相同的體會。

04

獨具匠心,

你的生活才會與眾不同

最後說一說匠人精神對於人生的意義,歸結為一句話,就是:獨具匠心,你的生活才會與眾不同。

你有自己鍾愛的工作,並且把它做得盡善盡美,你就活出了自己獨特的價值。

人要活得有意義,必須有自己的事業。

什麼是事業?就是你鍾愛的那項工作,它本身是快樂的主要源泉,它也許會給你帶來報酬,但那只是副產品。

這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你藉此而進入世界,在世上立足。

有了這項你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你的生活就有了一個核心,你的全部生活圍繞這個核心組織成了一個整體。

沒有這個核心的人,他的生活是碎片,會分裂成兩個都令人不快的部分,一個部分是痛苦的勞作,另一個部分是無聊的消遣。

事業就是創造,創造有三個特徵。

第一是愛。法國作家聖埃克蘇佩里說:當你把愛投入到一個對象上面,你就是在創造。匠人最符合這個定義。

一個陶工專心致志地伏身在他正在製作的陶罐上,在這個時刻,他把愛投入到了這個陶罐上面,他既不是為商人、也不是為自己工作,而是在為這隻陶罐以及柄子的彎度工作。正因為如此,他創造出了一隻流傳千古的陶罐。

第二是慢。檢驗愛有一個標準,就是耐心。愛必有耐心,無愛者必定急於求成。我給愛下過一個定義:愛是耐心,是等待意義在時間中慢慢生成。

育兒就是這樣,母親哺育嬰兒最有耐心,因為愛。好作品都是在慢中產生的,你付出的心血使得作品有了意義。

第三是靜。你把愛投入到一個對象上,專註地做一件作品,這個時候生命的狀態最單純,心最靜。時間彷彿停止了,瞬時即永恆,這是一種超幸福的感覺。

創造最能讓人擺脫時間的焦慮,你埋頭在你的作品上,覺得時間過得很慢,而當你從作品上抬起頭來,一天結束了,又覺得時間過得很快,慢和快都是愉快的感覺。

相反,無所事事的人,熬時間使他覺得時間慢,發現了光陰虛度使他覺得時間快,慢和快都是痛苦的感覺。

創造中貫穿著匠心,創造的特徵也就是匠心的特徵。匠人的心,一是愛心,二是耐心,三是寧靜的心。

聖埃克蘇佩里還說過一句精當的話:創造就是用生命去交換比生命更長久的東西。

人的生命總要流逝的,唯有通過創造才能戰勝生命的有限。

人離去了,作品長存,人的心魂就仍然活在作品中。不但如此,你的人生也就成為了作品。

在今天的時代,匠人精神具有特殊意義。

當今時代有兩個特點。

第一是快節奏,人們生活得匆忙而喧鬧;匠人相反,安靜而有定力,是健康生活的示範。

第二是互聯網一統天下,人們越來越生活在虛擬世界裡;匠人相反,手工製作的過程和作品都是可觸摸、有人情味的,從而使得世界也比較可觸摸和有人情味。

所以,我要向新匠人致敬,你們是抵禦現代快節奏的慢騎士,是抗衡虛擬世界的真實生活者,謝謝你們。

PS:本期音頻主播,你聽出來了是誰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答案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RSalon 的精彩文章:

阿里組織發展專家:一個HR到底該做什麼事情,才能成為一個HRVP或CHO?
裁員時,我被人放了把菜刀在桌上,30歲以後HR何去何從

TAG:HRSal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