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份源自千年前的端午祝福,請收下!

一份源自千年前的端午祝福,請收下!

端午,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自古以來,民間就有過端午的習俗。據記載,端午最早起源於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後為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節日。

除了賽龍舟、吃粽子這些習俗之外,吟詩更是必不可少的項目。今天,作者為大家分享幾首關於「端午」的詩詞,與你共賞。

宋·蘇軾《浣溪沙·端午》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這是一首民俗詩,充滿了濃郁的古老民俗氣息。

微微小汗濕透了碧色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蘭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膩布滿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靈符)斜掛在耳下的黑色髮髻上。與朝雲同過端午節,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元·舒頔《小重山·端午》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這首詞蘊含了濃重的民族風味,描寫的是荊楚之地的端午風俗;上闋描寫的是眾人的繁忙喜慶和詩人的獨自惆悵形成對比;下闋中,寫的是,世俗對屈原的不理解和詩人讀《離騷》的深切感傷形成對比。

唐·殷堯藩《同州端午》

鶴髮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這首詩開頭刻畫了一個白髮老人的形象,略寫了端午節的氣氛,之後寫到小孩子見到自己的喜悅,想要儘快回到自己的故鄉;表達了詩人長期離鄉背井,而今返里歸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宋·李之儀《南鄉子·端午》

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梁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這首詞即景生情,即事喻理,在端午節的一種閑愁。整首詞深婉含蓄,抒發自己孤獨,寂寞的情感。

上片寫端午節的景象。端午節下著小雨,詩人獨自一人,比較冷清,回憶往日的熱鬧時光;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詩人在端午節沒有友人的陪伴,喜悅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表現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閑情。

宋·黃庭堅《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

君家玉女從小見,聞道如今畫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這是北宋詩人黃庭堅的一首詩,在端午節這個特別的日子,送別友人,或是還鄉,或是感慨於時光的流逝,總是別樣的日子別樣的情啊。整首詩運用了對仗,比喻的手法,表現了對友人離別時的勸慰,同時也對自己的一種安慰。

宋·文天祥《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這是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軍被扣,在鎮江逃脫後,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謠言所誣陷。為了表明心志,他憤然寫下了這首《端午即事》。在詩中端午節歡愉的背後暗含著作者的一絲無奈,但是即使在這種境況中,他在內心深處仍然滿懷著「丹心照夙昔」的壯志。

端午將至,滿街又聞粽葉香,眷戀源系羅江,纏纏綿綿情不盡,包包裹裹用心量!願你:捆不住幸福,嚼不夠甜蜜,剝不完快樂,剪不斷順意!祝你端午節快樂!

讀者們,關於端午,你有哪些計劃和想法呢?如果喜歡本文章,歡迎轉發收藏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冰伊說文史 的精彩文章:

端午將至,關於「端午」的詩詞,這幾首,最經典!

TAG:冰伊說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