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熱遺︱沙漠無法吞噬的泉水,持續浸潤兩千年
早在學生時代聽到了它的美麗,因為田震把《月牙泉》唱遍了大江南北。想那,念那,月牙泉。看那,看那,月牙泉……這首歌產生的時候,聽歌大眾的選擇餘地已經不小,然而仍然不影響它流行,包括那張專輯,似乎都與這個沙漠奇蹟有關。記得那個專輯的名字叫《不了情》,從那以後就像中了魔法一樣,和遙遠的月牙泉有了難以割捨的因緣。
景區的宣傳歌曲能唱到如此撩人心魂的程度,寥寥無幾,想必作者楊海潮一定是動了真情。我想,一方面是因為月牙泉真的有那麼多感動,另一方面必是有靈氣的地方,點染了作者。
拜會月牙泉如老友重逢,在太陽射進山谷之前來到月牙泉邊,倚在古樹旁,泉水如鏡映射著天。這裡簡單而純凈,寂靜而遼闊,古代詩人們曾把它比喻成「天邊」。
月牙泉從漢代就有了,曾是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徹」。
「勝地靈泉徹曉清,渥窪猶是昔知名。一灣如月弦初上,半壁澄波鏡比明。風卷飛沙終不到,淵含止水正相生。竭來亭畔頻遊玩,吸得茶香自取烹。」
月牙泉是神的作品。因「泉映月、沙不填泉,泉不涸竭」稱奇。沙漠有侵略性,千百年來,河西不少名城重鎮、關隘哨卡被風沙淹沒,月牙泉卻安然無恙。鳴沙山和山下貧薄的綠洲似乎達成了一道契約,兩者心照不宣,永不侵犯。
解釋這一現象需要專業知識。原來,月牙泉水底有逆斷層儲水構造,屬典型古河灣風蝕殘留湖,以前鳴沙山中還有過其他儲水小湖,最後都和古河道的大部分一起被流沙埋沒,唯月牙泉這片殘留河灣地勢較高,河流滲漏的地下水匯聚於此,又受到周圍沙山的特殊保護,才得以倖存。
如果把沙漠比喻成魔鬼,那麼月牙泉更像魔鬼之眼。東晉和尚法顯(334~420年)前往印度求法曾在敦煌短暫停留,它在《佛國記》中描鳴沙山時常發出嗚嗚的怪叫,像惡魔低沉的吼聲。當地人總在說,聲音是很久以前被沙暴掩埋的人所發出的呼喊形成的回聲。
鳴沙山也入敦煌八景之列——沙嶺晴鳴。
「沙州自古是名區,地似鳴傳信不誣。雷送餘音聽裊裊,風生細響語喁喁。如山積滿高千尺,映日睛烘徹六隅。巧奪天工賴人力,聲來能使在斯須。」
事實上,鳴沙原因是沙子里含有石英晶體的沙礫互相摩擦產生靜電,靜電放電發出聲響,響聲彙集,聲大如雷。當遊客從山頂上坐著木板滑下來的時候,所產生的聲響有點誇張,因為沙子山谷同時有迴音壁效應。
鳴沙山可以騎著駱駝登上沙丘頂端,然而我們選擇了步行,馬上後悔了,柔軟的沙面走三步,滑兩步,登頂遙遙無期。
駱駝是沙海裡面的小舟。鳴沙山的駱駝有雙峰,又稱大夏駱駝。「大夏」是古代阿富汗地區一個國家的名稱,以區別單峰的阿拉伯駱駝。絲綢之路上的這兩種駱駝各有分工。阿拉伯單峰駱駝更適合阿拉伯一帶海拔較低的炎熱沙漠,而大夏雙峰駱駝更適合中亞高海拔礫石沙漠。雖然它們的外形不怎麼英俊,可是它們可以一整天不吃不喝,負重200斤走30公里。
曾見過甘肅丹巴吉林沙漠里的諸多沙泉,它們雖然也珀麗多彩,但不如敦煌這般人氣滿滿。每年從四月下旬開始,敦煌的遊人逐漸增多,高峰期月牙泉的門票需要預約,觀光客只好在月牙泉小鎮住下來等待進場。然而這也是個不錯的結果,鳴沙山腳下的果園一片又一片,花季來訪,滿滿的戀愛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