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一年工資125兩,開銷600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曾國藩一年工資125兩,開銷600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在大家的印象中,曾國藩是「勤儉」的代表人物,能省則省,能簡則簡,正如他在家書中所說:「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於是民間也流傳著許多關於曾國藩勤儉的小故事,比如說,他一件天青緞馬褂穿了30年,他經常每頓飯只吃一個菜,他連給女兒買條新褲子的錢都沒有等等。

但研究曾國藩的13年京官生涯,我們會發現,他在任京官之初(1838年-1843年),年工資只有125兩,但每年的花銷卻高達600多兩,經濟方面嚴重赤字,屬於典型的入不敷出。曾國藩不是一貫生活勤儉嘛,為什麼會花錢如此大手大腳呢?

下面我們以1843年為例,藉助《曾國藩家書》和《曾國藩日記》中的記載,來仔細算一算曾國藩當京官時期的經濟賬,看看他的錢到底花哪兒去了,他又是通過何種手段彌補虧空的!

一、曾國藩的年薪

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國藩考中進士,後又選為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二十年(1840年),曾國藩參加散館考試,後授翰林院檢討,從七品官。因為清朝實行的底薪制度,從七品官的年俸只有125兩白銀,而按照購買力換算,清朝一兩白銀相當於今天的200元人民幣,所以曾國藩一年所有經濟收入是25000元錢,差不多劃每月2080元錢。這就是我們經常聽見說「窮京官」、「窮翰林」的原因!

二、曾國藩年花銷

晚清名臣張之洞曾經上奏摺說,京官的每日花銷最少一兩,而許多人的年俸才100多兩,明顯是入不敷出,於是希望朝廷能夠提高京官的工資收入。由此可見,清朝時期,在京城當官的最少年花銷是365兩白銀,而曾國藩的年花銷是600兩,那他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呢?

1、房租,160兩

雖說是窮京官,但為了維護官制的威儀,他們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所以京官們再怎麼窮困潦倒,都有自己像樣的獨門獨院。曾國藩也不例外,他在京城租了一套四合院,年租金是160兩白銀,光這一項就比他的工資還高。

2、社交,110兩

在京城為官,各種應酬和宴飲層出不窮,今天他請你吃飯,明天你又要回請他。而曾國藩喜歡廣交朋友,所以他在社交應酬方面的花銷很大。還比如,每逢過節,曾國藩都要給上級、長輩、親友送禮,每次最少都要送上幾兩銀子。1843年,全年計算下來,曾國藩送禮70多兩,請客吃飯花了40多兩,兩項加一起就是110多兩(這還不包括他無償資助來京友人或鄉黨的費用)。

3、買衣服,100兩左右,

清代的官服需要官員自費採購,且官服的種類繁多,分為春夏秋冬四種服裝,一套官服的帽子、衣服、鞋都有講究,而且官服的質料、式樣、色彩、飾物也都有嚴格要求。而曾國藩是個極為講究的人,對官服尤為看重,所以他前後將一整套官服都置辦齊全了,裝了整整10幾箱,總共花銷了500兩白銀。所以平均算下來,曾國藩每年花在官服上面的開銷都要100兩左右。

以上就是曾國藩當從七品官翰林院檢討時的主要年開銷,再加上他一家人在京城的生活開支,以及請僕人的錢,買書、買筆墨紙硯的錢等等,所以曾國藩在京城一年的開銷差不多是600兩白銀。

曾國藩的1843年,工資收入125兩,全年花銷600兩,赤字達到了475兩白銀,那麼他所花錢是從何而來的呢?除了工資收入,他還有哪些其他收入呢?

第一:家鄉人的支援,

曾國藩的家庭雖是小地主家庭,但是年收入也才3到5兩銀子,光靠家裡支持,去京城的路費都不夠(從湖南到京城的車馬費大概200多兩白銀)。於是在考中進士後,曾國藩回家鄉融資,他的融資方式就四處「拜客」,拜會家鄉的官僚、紳士、名流、商賈、族人、親友等等,告訴別人自己考中進士了,然後對方就會慷慨資助曾國藩。

根據《曾國藩日記》記載,曾國藩從1839年1月到11月,花了198天去拜客融資,拜訪了一千二百多家,足跡遍及衡陽、青泉、耒陽等十縣州,行程1500公里。有付出就有回報,最後曾國藩融資到了近1500兩「賀禮金」!這筆錢幫助曾國藩順利進京當官,還補貼了他在京城的衣食住行等高昂的生活開銷,比如租四合院、購置價格不菲的官服、請僕人等等。

第二:冰敬,炭敬

清朝的京官也有不少灰色收入,比如冰敬、炭敬、好處費等等。曾國藩剛正不阿,不喜歡溜須拍馬,幫人辦事,所以他的好處費幾乎沒有,但有冰敬和炭敬。何為冰敬、炭敬?就是指地方官到京城辦事的時候,都要給自己認識的京官送上10兩、8兩的銀子,維繫好關係,冬天給的叫炭敬,夏天給的叫冰敬。

而曾國藩剛去京城當官,官職很低,認識他的人不多,自然得到的冰敬、炭敬也不多,但他心裡非常渴望得到這筆錢,正如他在家書中所說:「目下光景漸窘,恰有奉銀接續,冬下又望外官例寄炭資,今年尚可勉強支持,至明年則更難籌畫」。不管怎麼說,曾國藩還是每年可以從冰敬、炭敬中得到100左右兩銀子的,而且一直會逐年遞增。

第三、自己辦壽宴,

前面說到了曾國藩經常參加別人壽宴時要隨份子,所以他自己也不傻,每逢家中祖父母、父母,甚至是自己生日,他也會在家中舉辦生日壽宴,從而收取禮金。這樣一來,他每年舉辦壽宴也可以收入100兩左右的銀子。

第四、向朋友借錢,

雖然曾國藩靠家鄉人的資助,得到了1500多兩銀子,但在京城開銷巨大,很快就花光了,於是他不得不向京城朋友借錢度日。比如說,曾國藩在京城的第一個春節(道光二十一年),將家裡帶來的銀子花光了,找人借了50兩白銀才勉強過了個年。

以上就是曾國藩在京城當官的前五年(1838年-1843年)的大概收入和支出情況,總結一句話就是:錢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最終還是一個字——「窮」!

1843年,正當曾國藩為生活入不敷出而鬱鬱寡歡時,道光皇帝給了他一個肥差——任四川鄉試正考官。為什麼說這是個肥差呢?因為曾國藩在四川擔任主考官期間,地方官僚、紳士、有錢的書生都會百般討好他,源源不斷地給他贈送錢財和禮品。

出京前,曾國藩讓僕人專門買了一個「小戥子」,用於稱量路上地方官員所送銀子的重量。最後,曾國藩統計此次四川之行,得獲了白銀6000兩,手裡也富裕了。於是他用1600兩白銀還清了京城全部欠債,還給老家寄了1000兩,並讓家人拿出400兩白銀贈送族親。

從四川回來後,曾國藩深得道光皇帝賞識,官運亨通,之後幾年一直升官發財,由從七品檢討升為從四品侍講,又轉侍讀,任會試同考官,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轉左庶子,升侍講學士;直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6月,升任內閣學士加禮部侍郎銜(從二品);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正月,授禮部右侍郎(正二品)。

即便是曾國藩的官做得越大,他的經濟依然拮据,因為官越大,排場也越大,各種開銷也就更多。曾國藩坐不起轎子,因為轎子和八個轎夫的費用,一年就需要100兩白銀;為了省錢,他只好經常雇馬車,即便是馬車,一年也需要50兩白銀。

然而,曾國藩即便當上了官至禮部侍郎(二品),收支情況也沒有根本性的好轉,因為二品大員的年工資也只有600兩白銀,他依舊需要靠借錢過日子。正如曾國藩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家書中說:「余自去歲以來,日日想歸省親。所以不能者,一則京賬將近一千,歸家途費又須數百,甚難措辦。」

曾國藩8年沒有回家,非常想請假回老家一趟,但是苦於沒有路費,最後只好作罷。即便是曾國藩在咸豐二年(1852年)正月離開京城的時候,他還欠人1000多兩銀子,最後也都想辦法還上了。

所以說,曾國藩在北京做了13年京官,13年當中,官是越做越大,由從七品到正二品,但他的經濟生活的主旋律就是一個字——「窮」,這正是應了曾國藩的一副對聯:「撐起兩根窮骨頭,養活一團春意思」。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大家想要更全面、更系統地了解曾國藩,可以去琢磨君的首頁專欄學習!

今日話題:

您是怎麼評價曾國藩呢?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表您的看法!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琢磨君 的精彩文章:

人生,做到了這「三淡」,反而會福報多多
老子《道德經》:一個人容易招致禍患的兩種跡象

TAG:琢磨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