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情深意篤,李白與賀知章的友情

情深意篤,李白與賀知章的友情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他創作的詩歌,文辭優美,豪放飄逸,想像豐富,是盛唐詩歌的星空中一顆璀璨的明星。李白的一生,可以說是恃才清高,蔑視權貴:他曾讓高力士脫靴,楊國忠研墨,並寫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千古名句。然而,對於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李白卻情深義重。在文壇上,李白與杜甫的友情,歷來被人們傳頌;而李白與賀知章的友情,也是一段千古佳話。

賀知章(約659年—約744年),字季真,越州永興(今杭州市蕭山區)人。他的一首《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千百年來流傳不衰,無論這「少小離家老大回」的遊子,是衣錦還鄉,還是落魄歸根,讀到它無不潸然淚下。

賀知章出生在一個社會地位較高的官宦家庭中,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進士及第後,仕途順暢,聲名顯赫。他曾任國子四門博士、太常少卿、禮部侍郎、秘書監等要職。賀知章為官五十載,豁達純樸,並沒有沾染多少當時官場不良習氣,因其「器識夷淡,襟懷和雅,神清志逸,學富才雄」而得到人們的敬重。唐肅宗被立為太子後,賀知章擔任肅宗的老師(即太子賓客),唐玄宗曾寫詩稱讚他「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儘管結識的達官貴宦不計其數,但是賀知章最賞識的卻是一個才華橫溢而沒有功名的李白。

天寶元年(742年),四十二歲的李白來到京都長安。此時的李白,還只是一個沒有多大聲名的布衣。不料剛來到長安,便在紫極宮見到了賀知章。賀知章當時已是一位八十四歲的長者,身居太子賓客的高官顯位。他獨具慧眼,讀了李白的詩,十分欣賞佩服,稱之為「謫仙」。兩人一見如故,坐下來對飲暢敘,恰手頭無錢沽酒,賀知章毫不猶豫地解下佩在身上以顯示官品的金龜,派人換了酒來飲。之後,賀知章又向唐玄宗推薦李白,玄宗對李白禮遇有加,命待詔翰林。

李白,這位詩國的天才,向以高傲而聞名,很少有他稱許的人,但對賀知章,他卻尊重備至。在李白長安生活的三年中,他和賀知章、崔宗之等志同道合的朋友常常在一起飲酒作詩,時人稱他們「酒中八仙」。

天寶三載(744年),賀知章因病告老還鄉。離開長安時,唐玄宗率太子及文武百官到長安東門外設宴送行,並命文武百官作詩相贈,盛況空前。在送別的隊伍中,不僅有皇太子、宰相,還有李適之、韋堅、崔璘、王琯、王瑀、姚鵠、於休烈、盧象等一批當時文壇上的才俊。當然,還有他的朋友李白。

面對壯觀而又傷感的送行場面,心中充滿離情別緒的李白揮筆寫下兩首情深意長的送行詩。其中一首七絕《送賀賓客歸越》寫道:「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此時的賀知章與李白已成了情深意篤的忘年之交,綿綿深情,難以割捨。就在這一年,賀知章在故鄉的青山綠水間與世長辭,時年八十六歲。

天寶六載(747年),李白興沖沖地來到浙江,想拜會老友賀知章。不料,等待他的卻是老友離世的噩耗。李白十分感傷,寫下懷念的詩篇,其中如「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夢,凄然傷我情」等,感情真切,寄託了李白對故友的無限哀思。

本文原載於《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陳春龍、許可達),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康熙家訓》: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受3種苦
智慧滋養人生,莊子寓言故事8則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