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小河直街——最後的運河人家

小河直街——最後的運河人家

「東菜西水,南柴北米」,杭州四門因地貌不同,所出物產也各不相同:東門因千百年的泥沙淤積而形成廣袤肥沃的菜畦田疇;西門緊鄰西子湖,捕魚採蓮的漁夫船娘、游弋其間的花艇畫舫,自然構成一幅怡然自得的江南水鄉畫卷;南門外接錢塘江,上游山區木排順流而下,在南門外形成木排連天的壯美景象;大運河繞北門而過,下三府及蘇、常等地的糧船則集中在北關湖墅一帶,米行糧倉鱗次相接,猶如座座銀山,因此南門與北門又有「金江干、銀湖墅」之美譽。

「銀湖墅」即今武林門外北關一帶,當年除了帆檣林立的漕船,下三府的水產也都集散於此,因此民間又有「武林門外魚擔兒」的說法。如今出武林門沿湖墅路北上,除偶爾能見米市巷、賣魚橋等古老地名外,很難再見與「銀湖墅」相關的舊物,唯有來到湖墅長街的北端,一片仍還保持著些許舊時水鄉餘韻的運河人家才漸漸呈現在我們面前。

老街名為小河直街,原屬杭縣,為運河、小河、餘杭塘河三條水道交匯處。因得水陸之利,小河直街早在明清時就為杭州城北一處漕糧水產及農副土產的集散地和轉運地。狹窄的水巷內擠滿了四鄉的漕舶貨船,舳艫相接,擁塞了水面,水巷內時不時會傳來為爭搶埠頭,而發出的吵鬧叫罵聲。來往於水鄉碼頭的夜航船也趕來湊熱鬧,篤篤篤地招呼那些等候在茶樓埠頭的船客。滿是船夫莽漢的河道中,搖著小划船的丰韻船娘無疑是其中的一抹亮色,時不時會有城裡閑人來此雇上一支,沿途喝酒行令,搖曳而去。

街上坊肆櫛比,接屋連檐,永達木行、泰和洋油行、陳元興麵坊、天樂園茶樓、王開銀糖坊、衡泰醬園、方家孵坊等都是當年有名的老字號,如今在那些老屋的牆根處還能找到泰記、沈記、朱記、陳記等殷實富戶的界碑石。買賣興旺,茶館生意也出奇地好,小小的直街竟有茶館七八家,且多面街臨河,說書的、唱曲的,好不熱鬧。除了開店的,挑著貨擔走街串巷的外鄉人也是這裡的常客,什麼梨膏糖擔兒、刨冰擔兒、炒白果擔兒、瓜果擔兒、餛飩擔兒……他們邊走邊吆喝,惹得街上的孩子一路尾隨,好生羨慕。貨郎剛走,雜耍獻藝的戲班子又接踵而至,他們的到來如同過節一般,無論是六七人的杭劇,還是一人唱盡天下事的隔壁戲,總能讓這裡的人們興奮一陣。

如今的小河直街還殘留有舊時的身影,烏瓦白牆,巷陌河埠,面街的醬園米行,臨河的茶樓酒肆,靜靜地如同昨日。為了保護這處古運河畔的百年街肆,小河住戶皆已遷出,留下這片寂靜的水鄉老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讀梵 的精彩文章:

活動·讀書分享:悠悠古運河

TAG:走讀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