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葛昌永:高慶春寫簡書值得我們借鑒

葛昌永:高慶春寫簡書值得我們借鑒

人之一生所遇,不過判斷與選擇兩個命題。學書習字,自當如是。高慶春先生是位智者,在判斷與選擇中,選准楚簡帛作為用力方向,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不見異思遷,不為流變時風所動,在這片沃土上耕耘播種澆灌收穫,成為寫楚簡出道的當代書法名家。有趣的是,簡出於楚地,名家卻出於北疆,讓我們楚地書人多少有些汗顏。

葛昌永:高慶春寫簡書值得我們借鑒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高慶春書作

寵辱不驚,肝木自寧;動靜以敬,心火自定;

飲食有節,脾土安和;調息寡言,肺金自全;

恬淡寡慾,腎水自足。

寫楚簡是有風險的:簡書是在硬質材料上書寫,雖天姿爛漫,活潑可愛,但筆畫尖滑飄薄;竹簡寬度有限,簡書字一般很小,由小寫大,絕不僅僅是成比例放大可以周全;楚簡出土雖然頗豐,可相對當下實用而言,仍然有許多字無從可查取,從文字學角度看,書寫時難免出現舛誤。慶春先生看準了這些問題,於是能針對性地下真功夫,他還另闢蹊徑,以大篆的筆法融會貫通,找到進入楚簡的路徑。同時,寫楚篆需要過古文字這一關,慶春先生耐住寂寞,不斷於青燈黃燭之下,磨礪自己的文字學功力,夯實基礎,這是慶春先生之所以能在眾多寫簡者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

葛昌永:高慶春寫簡書值得我們借鑒

高慶春書作

慶春先生能把簡篆寫成像《楚篆孟郊詩六條屏》那樣堂皇高大,渾茫雄厚,其實是經歷了由蛹化蛾的飛躍過程。他認為寫篆書不是複製古文字,而要賦予新的生命,由這種理念引領和暗示,便促使他努力在古意與己意之間尋找契合,在守正與通變之間尋求平衡,在經典呈現與個性表達上找到融合區間,以破解守規矩與跳出來的困局,處理好對法度的把握與自我通變之間的關係。於是,慶春先生以楚簡為「根據地」,佐證旁引,縱橫捭闔,寫出簡書的大氣格、大氣勢、大磅礴,呈現出如此這般骨質雄強、蒼渾厚實而又不失超逸靈動、活潑可愛的書法面貌。

葛昌永:高慶春寫簡書值得我們借鑒

高慶春書作

說到慶春先生佐證旁引,是因為他在主攻楚簡書的同時,涉獵較廣。書法藝術越到高端,越需要更為廣博的支撐。這些支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從專業的角度看,要在書體主旋律和風格主旋律基礎上拓展疆域,注重吸收其他書體與風格的營養。所以他在章草、小行草和行書上也著力較深,這既為簡書添磚加瓦,反過來又能將大篆的古樸蒼勁滲透到章草和行書之中,使之別開生面,相得益彰,並由各書體的融會關聯,體會和通會篆、行、草諸書體之間的關紐,由一通而百通。二是從文字的本源和演變上弄清來龍去脈,辨析是非曲直。三是從做人修為方面,立身以正,待人以誠,使書與人、文與質協調統一,以臻人書俱美。在這方面,慶春先生是我們的榜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罕見的《蘭亭序》教程,書友必看
趙孟頫《論虞世南書法》,直追魏晉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