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智能技術讓因材施教「開枝散葉」

智能技術讓因材施教「開枝散葉」

深圳市福田區教科院數學教研員姚鐵龍在示範課上,藉助全息未來教育雲+端平台等新技術,動態化、遊戲化、情境化地呈現學習材料。學生在「蒜苗隱形記」「圖圖是道」等遊戲中,輕鬆學習折線統計圖等知識。

近日,福田區課堂變革新生態全國展示活動之「智能教育的課堂實踐」專場在深圳舉辦,活動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和福田區教育局主辦。專家學者還緊扣智能、實踐這兩個關鍵詞,探討如何更好地利用智能技術促進課堂改革。

「教育信息化目前還沒有真正給教育帶來大規模、常態化和革命性的改變。」東北師範大學教授鍾紹春發現,很多地方建設了新技術等資源平台,但當地大多數教師並沒有常態應用。他再三強調,無論是教學信息化還是人工智慧技術,關鍵的落腳點在於應用。

「讓人擔憂的是,全社會各方面已發生變化時,我們仍在用陳舊的方法教育孩子。」中國教科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王素認為,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再適合新時代的人才培養,需要創新課堂,開設跨學科融合課程。

在活動現場,大屏幕同步直播福田區福強小學、福田區教科院附屬中學等學校的智慧課堂。教師在未來教室的網路環境下,結合全息未來教育雲平台採集學情數據,為學生學習行為精準畫像,開展個性化和精準化教學。

中國教科院黨委書記殷長春對福田區的創新探索表示讚賞。在他看來,智能教育不但能把師生從重複性的講課、講授、練習和教學反饋工作中解放出來,減輕他們的負擔,還能全方位地監測和呈現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成效,有利於大規模地推進因材施教。

王素認為,教師可以藉助人工智慧技術,自動批改客觀題,及時反饋、交互課堂上的結果,同時還可以採集連續學情數據,精確判斷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知識結構,助力教學模式從一對多跨向一對一。

智能技術如何在真實教學環境中應用?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處副處長任昌山認為,應借力智能教育「東風」,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把課堂教學從過去簡單的「舞台劇」變成「大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和效率。

鍾紹春給出了更具體的人工智慧支持學習變革實施路徑——通過數據驅動,支撐智慧學習;構建「人網融合」智慧系統,優化教與學;建設學習路網,實現高品質個性化學習;建設學科工具,深度理解和探究知識。

近年來,福田區主動求變,超前、系統布局智慧教育。福田區教育局局長田洪明介紹說,該區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為基礎,大力推進平台升級、學習環境改造、課堂教學改革等,開啟了全息未來教育雲+端項目研究,探索將知識教育與素質教育、講座式授課與項目式學習、大數據與個性化精準教育等概念有機融合。

「抓住了評價體系改革就抓住了教育改革發展的牛鼻子。」任昌山表示,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和導入,將打破以分數為主的傳統單一維度評價機制,有助於構建多維度過程性評價體系,更好地促進學生提升綜合素質。

「我區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新平台,有效監測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進程,從結果評價轉向多元評價。」據田洪明介紹,福田區在課堂評價制度改革方面也先行一步。該區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探索建立基於課堂交互的伴隨化教學數據收集機制,已形成基於大數據的教育質量評估體系。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05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西藏班上的寫字課
73所「蘇寧校舍」投入使用 10萬學生受益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