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盤上菜的最終境界:我平時到底用那些耳機?
尾巴編輯部內曾經有人提出過這麼一個疑問:「一個人究竟需要多少副耳機?」。其中以運營同事為代表的陣營表示「AirPods 天下第一」,但在我和@小淼-海眼中,只有一副耳機顯然是無法勝任多種多樣的使用場景的,比如在出差時我需要一隻降噪耳機,而在戶外環境中為了安全最好使用開放式的耳機。
再有就是「夏天使用頭戴式耳機會捂耳朵」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相信不少朋友都有同樣的經歷,所以根據場景來選耳機顯然是更好的做法。舉個例子,在彩虹六號圍攻中,同一個特勤幹員在不同地圖下都會選擇不同的武器裝備,對不對。
所以,我這段時間又用過哪些耳機呢?
Grado Alessandro M1
作為歌德的經典產品之一,這款代工的愛麗絲 M1 是一款極具「美國特色」的耳機,其簡陋的包裝、粗獷的做工、結實的上吊線與標誌性的金屬桿懸掛很難讓人對它提起興趣,耳機上毫不掩飾的合模線與可以用來洗碗的海綿碗甚至給人一種「淘寶九塊九」的印象。
但只要你試聽過,你就會知道為什麼它是我最喜歡的辦公室耳機。首先,開放式的結構保證了我聽歌的同時可以正常的與同事交談,開放式的設計除了可以帶來通透廣闊的聲場,還保證了長時間佩戴時的舒適性。
HyperX Cloud Alpha
是的,即使在完成文章接近一個月後的今天,HyperX Cloud Alpha 依然是我最喜歡的遊戲耳機。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對這款耳機的空間重現與「忠於原味」做出過非常正面的評價,原因很簡單,這款耳機的確實達到了我對遊戲耳機的要求。
HyperX Cloud 系列優秀的佩戴舒適度無需多講,相信每一位用過 Cloud 系列耳機的用戶都清楚。除了我們這些業餘玩家的口口相傳,HyperX 在專業電競比賽中也頻頻亮相,比如最近剛剛結束的 R6 Pro League 中,HyperX 的耳機一直是各路專業人士的首選。對這款耳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我之前關於 HyperX Cloud Alpha 的文章,相信可以對這款耳機有更深入的了解。
Sony WH-1000XM3
作為 2018 年最為出彩的頭戴式藍牙降噪耳機,1000XM3 的降噪實力毋庸置疑,上文有說到在辦公室我常用的耳機是歌德愛麗絲 M1,但當環境變得嘈雜時,1000XM3 總能救我於水火之中。
平心而論,1000XM3 不是音質最好的降噪耳機,暫且不提拜亞動力的頭戴式降噪耳機,Beoplay 的 H9i 在音質上都略勝於 1000XM3。但 1000XM3 的降噪能力給我留下的印象實在是太過深刻了:我到現在還記得在某次出差前往北京的航班的情景,當時我正在準備 1000XM3 體驗的內容,也是我第一次帶著 1000XM3 在飛機上測試。如果各位想了解1000XM3 的降噪能力,不妨回顧一下我的體驗文章。
FIVEBOY F001
別笑,雖然這款耳機我用的不算久,但對於拿不到 Bose Frame 的我來說,這款耳機給我留下的印象可謂十分深刻。原因很簡單,帶著它一點也不熱。
細心的各位一定發現了上邊提到的三款耳機都是頭戴式耳機,過往文章的評論區也一直有朋友反饋說頭戴式耳機戴久了會熱,其實這要分情況討論,比如 M1 在公司用,有空調;1000XM3 在飛機上用,有空調;HyperX Cloud Alpha 在家打遊戲用,也有空調。
但在深圳的夏天,出門使用上述三款耳機顯然不適合。F001 除了不捂耳朵外,開放式設計也可以保證騎車時路面聲音不會被音樂掩蓋,眼鏡的造型更是無需擔心騎行時耳機掉落的情況。要承認的是,我使用這款耳機的時間遠遠沒有上述三款耳機那麼久,所以心得相對沒有那麼完整,如果對 F001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我們往期的文章一探究竟。
BoCo EarsOpen BT-5
說到特殊形態的耳機,這款前幾天剛收到的 EarsOpen BT-5 絕對排得上號 —— 它是一款項圈式的骨傳導耳機。使用時將兩個「耳夾」夾在耳廓上,耳夾上的震動單元會把聲音以直接震動的方式送入耳中,而不經過空氣傳播。
當然了,BT-5 作為一款骨傳導耳機,漏音的現象難以避免,但只要不是離得太近,一般來說耳機的聲音是不會被聽到的。音質方面,骨傳導耳機受其工作原理限制,表現肯定不如常規的動圈或動鐵。但在戶外使用時,骨傳導耳機也有自己的優勢:它的聲音不會被外界環境掩蓋,無論外界有多吵,你都能聽見耳機的聲音,只不過同時你也能聽到外界環境的聲音。這也意味著戶外運動時,骨傳導耳機可以上面的 FIVEBOY F001 一樣,隨時留意周圍狀況,從而避免危險。
以上就是這段時間給我留下印象較深的幾款耳機了,我也知道這套多耳機方案不一定適用於大家,但如果你像我一樣有「幹什麼活,用什麼貨」的習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到大家一定的啟發。
※年度真香手機?Realme 深度體驗
※高通驍龍 855,為全面旗艦一加 7 Pro 助力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