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黃繼光!三次將爆破筒頂入暗堡,炸飛越軍自己全身而退
作者:李金鍚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黃繼光」不僅是一個英雄的名字,更是一座偉大的精神豐碑。他為了勝利一無所惜的大無畏犧牲精神震撼人心,成為我軍光輝的楷模,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軍人。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就有一位年輕的士兵以英勇的行動,模範踐行了黃繼光的偉大精神。
(一)當兵前種地,當兵後怎麼還要種地?
這位士兵名叫楊朝芬,出生於廣東省徐聞縣。1978年春,20歲的楊朝芬光榮入伍。
剛入伍不久,他所在連隊就奉命執行生產任務。在楊朝芬的心目中,當兵就是要操槍弄炮,奮勇殺敵,怎麼要搞生產?入伍前,自己就跟著父母扛鋤頭下地幹活,鋤頭使得比誰都溜。當兵前種地、當兵後還要種地,如此大的落差讓他心中擰起了疙瘩。
指導員看透了他的心思,對他說:「戰士當然要練打仗,但無論上級賦予什麼任務,都要堅守完成好。交給你鋤頭,就要去搞建設;交給你鋼槍,就要去保衛祖國。一手拿鋤、一手拿槍,兩手都不能空。」
楊朝芬的心中豁然開朗。他此後無論是勞動生產還是軍事訓練,都非常努力。有一次實爆訓練,他不小心摔下了山,半邊身子都摔青了,但仍然咬牙完成了任務。經過艱苦的訓練,他的軍事技術提高很快,爆破技術在全連都是拔尖的。
(二)楊朝芬手握爆破筒,沖向四號高地,越軍子彈橫掃,竹葉簌簌掉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打響。楊朝芬所在部隊奉命於廣西叫隘、平而關方向戰鬥,對那行公安屯等守備據點發起攻擊。
那行地區的越軍盤踞著一至一號高地,其中6個高地正好構成一個大圓圈,四號高地竹林山就座落在這個圓心上。三號高地是平而關西北方向的炮台山,上邊有法國人留下的炮台可以用作工事。幾個高地之間火力交叉、互相支援,能否攻佔中心的四號高地,是奪取那行地區戰鬥勝利的關鍵。
可敵人也知道,一旦四號高地失守,就等於中心開花,全線崩潰。因而守敵負隅頑抗,尤其是在我軍攻佔了一、二、三號高地之後,四號高地的殘敵拚死抵擋我軍前進,而且附近的六號、七號高地上的敵人,不斷對四號高地給予炮火支援。
四號高地位於炮台山的右前方,雖然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但是地形複雜,上面長滿了密密麻麻的竹子。憑藉著茂密的竹林和茅草,越南人修建了30多個暗堡,由隱蔽的環形塹壕和坑道相連。我軍雖然進行了炮火準備,可是殺傷效果不佳。
上級把攻取四號高地的任務交給連隊,連長吳志群命令一排立即組織爆破組「虎口拔牙」,首先炸掉阻止我軍前進的敵人暗堡,天黑以前拿下四號高地,攻佔竹林山!
戰鬥打至黃昏,在我猛烈的炮火掩護下,第二爆破手楊朝芬身背手榴彈,手握爆破筒,跟著排長向四號高地迅速推進。他們迂迴到高地南側,敵暗堡里的機槍狂叫起來,子彈打得竹片橫飛,竹葉簌簌往下掉。
爆破組的隊形被打散了,而且戰士也出現了傷亡。排長歐光足向敵軍碉堡迂迴接近,然後利用有利地形通過射擊吸引敵人火力。同時,楊朝芬和劉樹生敏捷地越過一個小山包,機智地接近暗堡,只聽見一聲巨響,敵堡就飛上了天。
衝鋒號吹響了,戰士們殺聲震天,直撲四號高地。
(三)導火索嗤嗤冒白煙,千鈞一髮之際,楊朝芬第三次把爆破筒捅進越軍暗堡
這時,敵人設在坑道上另一個暗堡里的重機槍突然噴出火舌,彈雨橫飛,居高臨下地封鎖我主攻部隊前進的道路。這挺突然冒出的機槍使我軍前進道路嚴重受阻。
太陽就要落山了,離總攻的發起的時間越來越近。此時,楊朝芬遇到了與黃繼光相同的問題:如果不及時端掉這個「攔路賊」,我軍將出現大量傷亡。四號高地能不能按時奪取,關係到整個戰鬥的勝利。
楊朝芬沒有猶豫,他選擇有利地形,借著半人高的茅草掩護,時而匍匐前迸,時而側身挪動,在接近暗堡十多米的地方,他迅速取下身上的一枚手榴彈,向暗堡投去。借著爆炸騰起的延誤和敵人的驚慌失措,他迅速衝到暗堡前。
之後,他將手中的爆破筒往暗堡射孔里一捅,正要拉燃導火索。可是,敵人拚死將爆被筒推了出來。
楊朝芬急了,索性左手拿著爆破簡,右手直接拉掉了導火索,再次把爆破筒塞進暗堡。剛要轉身,不好!
敵人又一次把爆破筒推了出來,「噗通!」一聲,爆破筒落在楊朝芬的右腳邊。
爆破筒的導火索在「嗤嗤嗤」地冒著白煙。眼看就要爆炸!就在這千鈞一髮的生死關頭,楊朝芬沒有任何猶豫,他以神速迅猛的動作,雙手抓起正在冒煙的爆破筒,右腳使勁往坡地一蹬,用盡全身氣力,第三次把爆破筒一下子全捅進了暗堡中,隨即往山坡下一滾。
幾乎就在同時,山崩地裂一聲巨響,暗堡被炸塌了,敵機槍變啞了,前進的道路掃通了!
(四)活著的黃繼光!
楊朝芬捨身忘死炸掉了越軍暗堡,連隊於當晚7時攻佔了四號高地,為大部隊掃清了障礙。
鑒於楊朝芬在戰鬥中的英勇表現,上級批准他火線入黨。戰後,他榮立一等功,被授予「黃繼光式的戰鬥英雄」榮譽稱號,歷任指導員、教導員、科長、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等職,1997年轉業。
※鮮為人知的毛岸英:冒死拆除美軍炸彈,沖入火海救出老大娘
※迄今最大規模空降:3個師1.7萬傘兵同時跳傘,奇襲萊茵河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