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陳大同:中美博弈下的半導體創業

陳大同:中美博弈下的半導體創業

來源:內容由公眾號 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原創,謝謝!

日前在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舉辦的2019國際前沿科技創新大賽——集成電路領域決賽上,豪威科技創始人、展訊通信創始人、華創投資投委會主席陳大同博士在大賽開場之時對中美博弈下的半導體創業的挑戰和機遇做了精彩的演講。「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小編在陳博士演講的基礎上,寫了這篇文章,謹以此文獻給那些準備創業或者創業ing的半導體從業者們。

陳大同:中美博弈下的半導體創業

以下為文章正文:

「從中興事件到福建晉華再到孟晚舟事件最後到現在的華為禁運,這兩年中美博弈愈演愈烈,中美這場冷戰可能不僅僅是「上甘嶺」這麼簡單,很大可能是一場「持久戰」」,陳博士在開頭中講到。

為什麼陳博士有這種感慨?因為中國最大的進口商品不是石油不是飛機,而是半導體,這也是中國相對薄弱的重要一環。

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芯」酸歷程

歷史學家將人類過去的20萬年分為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信息時代的特徵性材料是硅,如今,以硅為原料的電子元件產值超過了以鋼為原料的產值。硅是地殼中最常見的元素,把石頭變成矽片的過程是一項點石成金的成就,也是近代科學的奇蹟之一。上帝似乎和人類開了一個玩笑,用了20萬年的時間,我們的材料從石頭又回到了石頭!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發明了半導體點接觸式晶體管,從而開創了人類的硅文明時代。但中國在這個市場似乎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陳大同:中美博弈下的半導體創業

陳大同也指出,回首過往,中國半導體產業經歷了四個階段的芯酸歷程;

階段一:1958-79年封閉式發展。根據陳大同的觀點,當時的本土集成電路產業的特徵是:100% 國企 IDM,;研發靠著大學、研究所:逆向設計+跟隨戰略。

資料顯示,我國半導體產業起步於1950年代,1965年我國已自主研製成第一塊硅數字集成電路,它就是DTL型(二極體-晶體管邏輯)數字邏輯電路,僅比美國日本晚了幾年,而且勢頭不亞於同處於半導體發展初期的美國。但後來因為一些原因,國內在這方面落後。

階段二:1979-2000年進入艱難轉型時期,這時候國家做了幾次嘗試,當中有908工程,909工程。

我們也可以看到,8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北京、上海兩個半導體研究所,於79年試製成功4K存儲器,80年做出16K,85年作出64K存儲器。從1984年到「七五」末期,先後也共引進33條集成電路生產線。大力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到了1990年8月,國家投資20億人民幣,上馬「908工程」,包括一條6英寸生產線,1個後封裝企業,10個設計公司還有6個設備項目,但是在實際上馬的過程中,僅僅立項就用了4年(1994年立項才批准),突出暴露了我國決策機制之遲緩,不能適應高科技產業快節奏發展的弊病,最後還是引進一條二手6英寸生產線,直到1997年左右才建成。

「909」項目可以說是我國由國家主導的半導體製造項目中最成功的一個,該項目1995年立項,共投資100億人民幣,其主體是一條8英寸,0.35微米的生產線(華虹NEC),其設備的先進性達到同期國際水平。「909」是在吸取了歷史教訓基礎上,由國家集中組織,一次性大規模投資取得的成果,正是「909」的成功,為上海和華東地區行成新興半導體產業群落帶來了大好契機。

階段三:到了2000-2014年中國逐漸處於市場主導的地位,各種半導體產業迅速崛起,如封裝、設備、Foudry+fabless等;

國內現在獨當一面的中芯國際、展訊、銳迪科、匯頂、兆易創新等知名企業都是在這個階段成立。

階段四:2014年以後,在國家和政府引導基金和市場的指引下,行成了新的機制,由市長說了算轉變為市場說了算,既填補了產業缺失,如半導體存儲器和IC代工產能和先進技術,又實現了在設計、製造、封裝、設備和材料全面布局產業鏈,中國半導體終於浴火重生到了高速發展的階段。

陳大同博士指出,在2000年之後,中國半導體的總值從1億美元,狂飆到2018年的370億美元,中間有不少企業取得了成功,而這個野蠻成長時期的中國集成電路又有他本身的特徵。根據他的觀點,這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陳大同:中美博弈下的半導體創業

中國集成電路創業的新轉變

陳博士指出,自2014年以來,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推動了中國集成電路的布局,也吸引了更多中國概念股的回歸和海外併購的發生,同時也增加了地方政府對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視,這也推動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創業的新轉變。

根據陳博士的觀點:「最近幾年,中國半導體創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十年前半導體以海歸創業為主,目前主要是國內創業為主;現在的半導體創業市場定位更為準確,客戶更明確,但競爭也隨之激烈;二次創業,龍頭企業的情況增加,自帶資源的創業團隊更多;企業的創新的意識和動作也更加明顯;創業的成功周期大幅度縮短,IPO環境改變,VC推出加快,以後半導體企業併購退出會更為普遍。」

陳大同:中美博弈下的半導體創業

陳博士也指出了一些問題,「但是,發展過快的同時也伴隨著很多問題的出現,半導體產業悄無聲息的變成了明星企業,染上了明星病,而且跟風嚴重,出現了大量「風口上的豬」(如AI。。。等),還有普遍估值過高,心裡浮躁,染上了互聯網病。」

毫無疑問,經過了多年的發展,中國集成電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那麼中國趕超世界需要多少年呢?按照陳大同的觀點,中國在封裝上已基本追上世界水平,方面設計還要5-10年,製造商,存儲器和代工需要10-15年,設備/材料需要10-20年」。

但現在,中國半導體陷入了中美博弈的漩渦之中,這就給中國集成電路帶來了嚴峻挑戰。而在陳大同看來,這也會是一個機遇。

陳大同:中美博弈下的半導體創業

半導體創業的黃金時代,企業CEO至關重要

種一顆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集成電路領域也是如此。

在陳大同看來,現在是創業的黃金時代,因為嚴冬往往是創業良機,具有生命力;再加上全民教育,創業的重要性凸顯;此外,系統公司全面開放,進入的門檻大大降低。但與此同時,集成電路創業者也要提防來自三個方面的挑戰。

陳大同:中美博弈下的半導體創業

在陳大同看來,需要擁有三個要素:那就是眼光、心胸和執行力。

他指出,一個好的CEO既要有宏觀遠見,能預測產業發展潮流,以確定市場定位;又要有圍觀敏銳直覺,洞悉客戶心理,以確定產品功能細節;同時一個CEO要有心胸,虛懷若谷,能讓利,能放權,知人善任;就不愁吸引不來一流的團隊;同時一個CEO還要有執行力,這不僅僅是指簡單命令式(軍隊)管理,而是公司內部一套有效的管理系統及公司文化。

陳大同:中美博弈下的半導體創業

陳大同進一步指出,CEO應該是公司最懂市場的人之一,需要發現藍海和遵循市場規律:

陳大同:中美博弈下的半導體創業

根據產品標準80分法則:市場上沒有完美的產品,如以客戶可接受的底線為60分(及格線),產品至少要做到80分,必須超過客戶可接受的底線,但千萬不要過於追求完美,過度設計。

百分之一定律:1%的市場機會,只有1%的人看得見,白天鵝都是醜小鴨變的,BAT企業就是鮮明的例子,初創明星公司幾乎沒有成功的!

新市場開拓兩倍時間定律:3G創業公司們給我們的教訓就是新市場成長所需時間往往是分析家們預測的2倍以上,那些初創公司產品走在市場前列的基本都遭受了滅頂之災。

新技術開發兩倍時間定律:顛覆性新技術的開發所需時間往往是創業團隊預測的2倍以上。

陳大同:中美博弈下的半導體創業

在陳大同看來,創業不是人乾的活,這是一種人生修鍊,是一種非常人的生活方式。同時創業也是一個學習怎樣做人的過程。在他眼裡,目光遠大、心懷眾生的唐僧是最佳的CEO。

陳大同:中美博弈下的半導體創業

他強調,企業CEO以及企業本身要成功,就應該有「stay hungry,stay foolish」的精神!

陳大同:中美博弈下的半導體創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導體行業觀察 的精彩文章:

我們可以從台灣半導體產業學到什麼?
瀾起科技受邀出席UCloud用戶大會,現場介紹安全可信處理器技術

TAG:半導體行業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