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江邊看風景,寫下這首絕美之作,一開頭便美得令人心醉
縱觀中國古代詩歌,詩人每每遊覽山水,都會寫景言志。而自古便有「登高必作賦」一說,所以寫景詩在中國古代詩歌中佔據了很大的比例。譬如,李白登上宣城謝脁樓就寫出「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寫景名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小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南鄉子·黃州臨皋亭作》,便是北宋詞人蘇軾的一首寫景名作。元豐四年,也就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春天的一個傍晚,詞人在長江邊上的臨皋亭上看風景,見到落日斜照、春意盎然,寫下了這首絕美之作。
這首詞的主要內容,便是動靜結合,描寫了蘇軾在江邊臨皋亭上看到的美麗景色。全詞語言質樸、意境闊大,具有豪邁的氣勢,展現了蘇軾被貶後能夠寄情于山水的豁達襟懷。同時它也抒發了蘇軾濃濃的思鄉之情。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蘇軾的這首《南鄉子·黃州臨皋亭作》:
晚景落瓊杯,照眼雲山翠作堆。
認得岷峨春雪浪,初來,萬頃蒲萄漲淥醅。
春雨暗陽台,亂灑歌樓濕粉腮。
一陣東風來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開。
開篇兩句「晚景落瓊杯,照眼雲山翠作堆」,意思是說,傍晚時分的美麗景色倒影在手中的玉杯里,青山綠樹把一杯的玉液都染綠了。這兩句既是比喻也是誇張,它寫出了傍晚水天一色的景緻。即傍晚的時候,山色顯得更加蒼翠欲滴,倒映在如同玉杯一樣的江中,恰如把滿江春水都染成了綠色。可見寫景新穎生動,美得令人心醉。
緊接著三句「認得岷峨春雪浪,初來,萬頃蒲萄漲淥醅」,依然是比喻手法的運用。蘇軾將眼前的萬頃江水,比喻成葡萄美酒。並由此想到了這碧波蕩漾的江水,理應是由岷山與峨眉山上的雪融化而來。而那裡正是蘇軾的故鄉,故此番景色,除了令詞人心醉外,還勾起了他濃濃的思鄉之情。
下片則是由靜景描寫轉到動景描寫,蘇軾描寫了春雨驟降驟停的迷人景緻。首先,「春雨暗陽台,亂灑歌樓濕粉腮」,即正在蘇軾沉浸思鄉情緒的時候,忽然天色驟暗,一場春雨傾瀉而下,打濕了未及躲避的美人的粉腮。它是詞人豐富想像力的表現。陽台,在四川巫山,這裡指歌女所處之所,也就是歌樓。
據宋玉《高唐賦》記載:「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由此可見,這兩句主要表達的是春雨的驟降。然後,「一陣東風來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開」三句,則是對春雨驟停的描寫。即一陣突如其來的東風,春雨便停了。夕陽的餘暉將半邊天空都染成了紅色,倒映在江水中霎時便呈現出半紅半綠的奇觀來。
如此奇幻瑰麗的景色,令蘇軾嘆為觀止。而他將其通過獨特的構思,豐富的想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則更加瑰麗迷人。不禁讓人想到白居易詩中的「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總的來說,蘇軾這首詞是一首美得令人心醉的絕美之作。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白居易的一首惜花詩,短短二十八字,便引起後人爭相模仿!
※柳宗元最寂寞的一首詩,只是最後十字,便寂寞得讓人心疼!
TAG:慶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