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三桂手握30萬精銳,苦戰八年,為何沒能恢復漢人天下?了解下

吳三桂手握30萬精銳,苦戰八年,為何沒能恢復漢人天下?了解下

當時,滿清朝廷內部有關保留還是裁撤三藩的爭論頗為激烈。吳三桂提請撤藩,本意是尋思著康熙不會冒刺激三藩叛亂的風險,駁回他做做樣子、帶有試探性的撤藩請求。

造反是風險很大、難度係數很高的事,吳三桂輕易不會下此決定。其實他的預期,是效仿明朝沐國公沐英及其子孫的先例,世世代代鎮守雲南,做一個獨霸一方的「土皇帝」。

哪成想年輕氣盛的康熙,竟然順勢同意了吳三桂撤藩的奏請,將他逼到了進退失據的尷尬境地。吳三桂受形勢所迫,只好走上了起兵造反的不歸路。

首先,三藩雖然拿下了大半個江南地區,但江南最重要的江浙財賦重地,三藩居然沒有拿下來。康熙有這個聚寶盆,就有源源不斷的財力與三藩打消耗戰。

第二,康熙平叛的部隊,主要是綠營兵和駐外八旗兵,北京的駐京八旗,關外的留守八旗都沒有調動。康熙手上還有牌。

第三,反清聯軍多是烏合之眾,只要拖住吳三桂,集中力量消滅其他勢力,立馬就能打擊到三藩的士氣。並且,吳三桂希望劃江而治,這本身就打擊了聯軍的士氣,讓很多人對吳三桂的領導力產生了不信任。

於是就在這種思路下,康熙集中兵力拖住吳三桂,然後朝著王輔臣發動猛攻。當王輔臣被圍困在平涼城,且吳三桂援救失敗後,三藩之亂的有利形勢開始倒向清軍一方。

吳三桂輕率的稱帝行為更是敗筆,吳三桂和諸多盟友本就是聯盟關係,表面上奉明為主還能讓大家有點政治餘地,稱帝更容易毀壞聯盟的基礎,也更不利於吸引各地民眾文人歸附。在滿清的殘暴統治下,即使吳三桂本身臭名遠揚,但相比滿清,還是有一定政治號召力,稱帝則嚴重損毀政治號召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臭臭愛唱歌 的精彩文章:

故宮一些水缸里的水,為啥600年都不結冰?看完解釋才明白
秦始皇當年修的路,為啥過了2000年都不長草?帶你揭秘真相

TAG:臭臭愛唱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