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本該是底線的隱私保護,為何成了蘋果的一項產品賣點?

本該是底線的隱私保護,為何成了蘋果的一項產品賣點?

和往年一樣,蘋果在 WWDC 2019 大會上公布了一系列新內容,但始終有一個特性,根植於系統功能和服務中。

那就是個人隱私。如果說原本蘋果對它的態度是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那麼在這本次發布會上,對於個人數據的保護,則一躍成為了被濃墨重彩宣傳的重點。

本該是底線的隱私保護,為何成了蘋果的一項產品賣點?

有些內容算是老生常談,比如 watchOS6 新增的環境雜訊監測功能。這一般都會涉及到聲音的監聽和錄製,對此蘋果強調,所有數據都只會保存在本地,不會上傳至雲端。

本該是底線的隱私保護,為何成了蘋果的一項產品賣點?

同樣的,在 iOS 13 的定位服務中,用戶可以選擇應用「只調用一次」定位許可權,避免用戶的位置信息被持續跟蹤;還有像智能家居平台錄製的安防視頻,雖然它會上傳至 iCloud 雲,但數據本身也會經過特殊加密處理。

本該是底線的隱私保護,為何成了蘋果的一項產品賣點?

但最激進的還是要屬「Sign in with Apple」,這是蘋果即將上線的一個基於 Apple ID 的賬戶登錄功能,和使用 Google 和 Facebook 賬戶的區別是,蘋果只會提供姓名和郵件地址。而且只要你願意,甚至可以選擇隱藏自己的真實郵件地址,取而代之的是偽造一個隨機地址來使用服務,以防止服務商記錄你的使用習慣。

不僅如此,蘋果還明確,如果應用使用了第三方服務商的賬戶登陸功能,那麼之後也必須要將「Sign in with Apple」作為其中一個登陸選項。

有評論就認為,這種強制方案可能會遭到部分開發者的反對,也有人覺得蘋果佔據了道德制高點。

本該是底線的隱私保護,為何成了蘋果的一項產品賣點?

之所以這次隱私保護格外「上綱上線」,關鍵在於這種保護程度已經遠超出口頭上說說「我們會注重隱私問題」的範疇,而是開始將隱私保護具象化,甚至被視作是一種獨特的產品賣點。

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可蘋果的做法。在 5 月初《紐約時報》的一篇專欄文章中,Google CEO 桑德爾·皮蔡就認為,隱私不應該成為一種奢侈品,被業內視為是 Google 對蘋果的一種間接批評:

「服務於每一個人是 Google 的核心理念,所以我們不會將隱私保護當作是一種奢侈品,只提供給那些有能力消費高端產品的人。相反,隱私必須平等地提供給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本該是底線的隱私保護,為何成了蘋果的一項產品賣點?

但兩家公司的商業模式,註定讓他們無法在隱私策略上保持一致。對 Google 來說,它和 Facebook 一樣都需要重視廣告營收,這要求它們必須要追蹤用戶的使用情況,來描繪出對應的行為特徵,進而才能實現精準的廣告投放。

而蘋果則有些不同,廣告和它沒有過多的利益關係,它主要靠硬體盈利,所有的系統功能與服務,基本都是硬體產品的附屬,為你手上的設備提供附加值。所以如果你想擁有這些保護隱私的功能,就要先加入蘋果生態。

這也是蘋果想要塑造的一種觀念,即「使用蘋果產品,加入蘋果生態,就能夠獲得比友商或競品更好的隱私保護」。蘋果 CEO 庫克也曾表示,保護隱私是用戶信任蘋果,並願意使用其應用程序的原因之一。

本該是底線的隱私保護,為何成了蘋果的一項產品賣點?

只不過,很少有一家科技公司會像蘋果一樣,在宣傳產品時,將隱私保護和顏值高、性能好、拍照強等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放在一起,當作產品賣點的一部分。

畢竟在多數時候,保護個人隱私更容易被視為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這是一個基準道德問題,而蘋果現在則會讓人覺得,需要花大價錢買了蘋果的設備才能擁有這種待遇。

本該是底線的隱私保護,為何成了蘋果的一項產品賣點?

另一方面,數字化的時代,又總是與個人數據息息相關的。你不知道服務商會在什麼時候記錄你的行為,也不知道它們會把你的數據送往何處並用於何處,最終你可能只會看到一個彈窗通知,然後再驚呼「為什麼它會知道這個?」

我們只是被動接受結果的一方,漠視最終促成了習慣和自然,也沒有人覺得淘寶記錄你的購物習慣、頭條基於興趣調整資訊流的做法有什麼不對,在這個用隱私換便捷、效率已經習以為常的今天,蘋果的高調態度和舉動會讓一些人覺得有些「大驚小怪」,是因為它在做一件反常之事。

殊不知,正是因為我們對待隱私的觀念變得越來越模糊,公共社會對個人數據越來越不介意,隱私保護才會被商業公司拿出來擺在桌面,當作一種談資,一種服務,甚至是一種奢飾品。

偏偏在這件事上,蘋果確實有它的叫板的條件。它選擇的封閉政策,決定了它可以對個人數據進行更嚴格的保護,以及控制第三方應用的許可權調用,再將它作為一種競爭手段,這也無可厚非。

好比這次的「Sign in with Apple」,你既可以說這是蘋果封閉生態的一種強權政策,也可以認為這是蘋果基於當代社會對隱私數據的寬容態度,而採取的一種變通之法。

關鍵在於,你是更信任蘋果,還是更信任 Google 和 Facebook。

題圖來源:ZDNe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服裝購買也用租賃替代,這個租衣 App有75% 的用戶為 iOS 用戶
「以加班為榮」,不過是自嗨而已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