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季濤:一組敦煌唐人寫經進入拍賣場的來龍去脈

季濤:一組敦煌唐人寫經進入拍賣場的來龍去脈

2012年秋,在中國嘉德秋拍「憶梅庵長物」專場中,81件拍品的成交額超過了4230萬元人民幣,為拍前低估價的5倍。其中,首次出現的「傅抱石微刻方章」、張大千所贈《竹菊圖》、石濤的《竹菊圖》、大風堂定製的「梅瓶」以及唐人寫經殘片都獲得不菲的成交。

憶梅庵專場敦煌寫經

「憶梅庵」的收藏來源,主要是來自於兩位朋友的贈送,一位是傅抱石先生,一位是張大千先生。「憶梅庵」的男主人羅寄梅,是我國早期著名的攝影家;羅夫人劉芳,深受其良好家庭氛圍的熏染,崇慕藝術,雅好收藏,與羅先生有著共同的情趣和愛好。

傅抱石先生與羅寄梅夫婦,從三十年代起就交往甚密,直到八十年代,傅抱石的夫人仍然與羅寄梅夫婦有著書函往來;1943年,張大千先生率領徒弟臨摹壁畫,「憶梅庵」主人夫婦也從重慶來到安西榆林窟和敦煌莫高窟,雙方在敦煌交往深厚。

「憶梅庵」專場中的敦煌唐人寫經殘片,拍前估價為18萬元,在拍賣場上最終成交在了101萬2千元。

說起在美國徵集到這些拍賣品的經歷,嘉德拍賣公司古籍部總經理拓曉堂先生深有感觸:當年,羅寄梅夫婦到了台灣之後,他們的女兒和另一位收藏家的女兒是同班同學,小時候他們兩家孩子的往來十分密切。那位收藏家收藏愛好是中國古錢幣和郵票,嘉德專門為他製作了一個拍賣專場——丁張弓良收藏錢幣和郵票專場。

這場錢幣、郵票專場拍賣效果非常好,服務很到位,該收藏家就將了解到的嘉德經營、做事的方式告訴了羅太太,引起了對方的注意。通過這條線,嘉德公司後來聯繫上了移居美國的羅太太。

嘉德和羅太太的接觸長達三年之久。每一次嘉德的工作人員去美國的羅太太家,都會聽她講起敦煌的那一段往事。他們在羅太太家有時候就是一待就是一整天、或兩天。羅太太九十多歲了,記憶力卻好得驚人。她的生活習慣是晚睡晚起,嘉德的人則經常是下午一兩點鐘去,雙方聊到晚上十點,一年總要去待上三四天。常常是,羅太大一邊講故事,一邊給他們展示她的資料和收藏。

羅寄梅先生是一個攝影家,他是要為所有的敦煌壁畫拍照,他對於敦煌學也有所建樹,有幾幅敦煌的壁畫就是羅先生首先發現。當時沒有閃光燈也沒有電燈,洞內的亮度也達不到一般拍攝所需要的亮度,羅先生會採用專業手段,折射太陽光去一步一步的拍攝。「憶梅庵長物」專場中,就有使用反光板,將陽光折射到洞窟內,拍攝到的張大千先生在洞窟內臨摹工作時的照片。

當看到羅先生的反光板折射方法後,張大千十分驚喜:「世上還有這樣的好辦法,早知有此,也不至於將安西城內的蠟燭全都買光了」。此後張大千和弟子們也學用此方法,不再用蠟燭,而採用反光照明,解放了雙手,不僅加快了臨摹壁畫的速度,也提高了臨摹質量。因此,張大千先生和羅寄梅夫婦成為終生最密切的摯友。

羅寄梅夫婦不是研究文獻的,怎麼會有這樣一批敦煌殘片的呢?羅太太對拓曉堂說:在張大千之前,沒有幾個人去過敦煌。當時敦煌的洞裡面基本上堆的都是沙子,還沒有人做過大規模的清理。那個年代的敦煌,這種殘片很多,你只要在沙地里看到一個什麼東西在晃動,你以為是蟲子,過去一看,會發現就是個殘經紙片。吃完飯沒事出去溜達一下的功夫,常常都會撿到這樣的東西。

上拍的唐人寫經殘片中的一部分就是羅寄梅夫婦一點一點撿來的,還有一部分是張大千先生送的。張大千在敦煌也收集了很多這樣的東西。六十年代,當張大千要從海外回台灣時,羅寄梅夫婦曾去送他,大千就把他身邊一些不想帶的東西轉送給了他們,其中一部分就是敦煌殘片。

這些殘經碎片,雖非整卷,然而其重要性在於出自於沙漠,而非敦煌編號17號的藏經洞。它證實了在藏經洞之外的其他洞窟里,也有供養的經卷,故敦煌寫經,並非藏經洞獨有。只是由於沒有封閉,而大漠風沙已經將這些經卷化為了這些碎片,可這些碎片上的歷史信息則是永遠無法抹去的。這些殘經,2004年經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陳懷宇先生整理,發表在敦煌學會編輯出版的《敦煌學》第二十五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孫宏年:民國初年陸興祺救助、組織流亡哲印難民回國問題初探
訪英國知名書史學家大衛·皮爾森:書上的批註留痕比書更迷人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