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域小國隔三差五送給明朝一頭獅子,知道原因後明朝皇帝大怒

西域小國隔三差五送給明朝一頭獅子,知道原因後明朝皇帝大怒

在古代歷史上,有一種獨特的外交方式,曾經佔據歷史舞台數千年——朝貢。所謂朝貢,就是中原王朝實力強大之時,周邊小國為了增進雙方友好關係,定期或者不定期派遣使者前來朝拜中原王朝皇帝。為了表達誠意,使者們通常會攜帶大量禮品,作為貢品獻給皇帝。而中原皇帝通常會冊封對方封號、賜予金印,和一定數量的財物賞賜,作為回報。

朝貢在三皇五帝時期就已成為一種很常見的外交途徑。《三國志》記載,「自虞迄周,西戎有白環之獻,東夷有肅慎之貢」。《尚書》記載,周武王滅掉商朝後,威震天下四夷賓服,一向桀驁不馴的西戎國也特地獻給周武王一條獒犬,以示臣服。

朝貢的禮品,大多是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特產,奇珍異寶,珍禽異獸,皆可以充當。正常情況下,外國使者千里迢迢風塵僕僕,帶著禮品朝拜皇帝,可謂誠意滿滿,因此無論禮品的實際價值如何、無論皇帝個人好惡如何,禮品是必須要照單全收的,如果拒收,會讓進獻貢品的小國受到侮辱,進而影響雙方關係。

但在明朝弘治年間,明孝宗在位時,曾經發生過一件反常之事:西域小國撒馬爾罕千里迢迢,給明朝帶來一頭獅子作為貢品。但明憲宗卻死活不肯要,最終拒絕了這件禮物。

明憲宗為什麼要拒絕外國的獅子?獅子對於明朝皇帝來說,並不陌生。中原本土雖然不產獅子,但是獅子作為貢品來到中原的歷史,已經非常悠久。《後漢書》記載,東漢章和元年,劉秀的孫子漢章帝劉炟在位期間,東漢國力強盛,西域各國紛紛來朝拜,「月氏國獻獅子」,這是正史記載中獅子第一次作為貢品來到中原。

此後,活獅子就成為歷代王朝一種重要的貢品之一。南北朝時期,隨著西域和北方游牧部族湧入中原,進貢獅子也進入一個高峰期。粟特國向南朝宋進獻了一頭獅子,滑國也向南朝梁進獻過獅子,北魏也收到過安頁盾國進獻的獅子。

唐朝時期國力鼎盛,威加四海,西域各國紛紛前來朝貢。貞觀九年,唐太宗李世民收到了康國進獻的獅子,他非常高興,讓大學者虞世南作賦紀念。萬歲通天元年,武則天當政時期,收到了大食國進獻的獅子。開元年間,唐玄宗收到過波斯國送來的獅子。

由於獅子體型龐大,形象威猛,有獸中之王的美稱,且還是佛經故事中的「瑞獸」,因此一直深受中原皇帝們的喜愛。

明朝早中期,綜合實力強大,鄭和下西洋等一系列外事活動,使得明朝的國際影響迅速擴大,獅子也屢屢作為貢品來到明朝。

不過,明朝皇帝對獅子的態度卻耐人尋味。明成祖朱棣在位時,哈烈國送來一頭獅子,朱棣非常高興,不僅給予使者優厚賞賜,還讓大臣們寫詩作文以示慶賀。但隨著來到明朝的獅子越來越多,明朝皇帝對獅子的態度卻發生逆轉。

弘治二年,西域小國撒馬爾罕使臣帶著一頭獅子,來到了嘉峪關。明孝宗接到稟報後,下旨讓明朝守軍「阻其使臣,盡卻所貢」,拒絕接受,哪兒來的回哪兒去。撒馬爾罕使者只得怏怏而去,成為明朝外交史上有名的「卻貢獅」事件。幾年後撒馬爾罕使者又轉走海路,從東南沿海登岸,再次被明孝宗拒絕。

明孝宗拒絕是有原因的。當年好大喜功的朱棣,為了彰顯大明盛世氣象,吸引更多的國家前來進貢臣服,把「厚往薄來」定為接待外國使臣的基本原則。外國使者只要進入明朝境內,吃住行全免費,還可以獲得極為豐厚的賞賜。獅子被視為外國貢品中的高端貨色,明朝給予貢獅使者的回報更是十分豐厚。

帖木兒汗國學者契達伊的《中國紀行》記載,帖木兒王朝獻給明朝一頭獅子,獲得了明朝賞賜的30大箱器物,包括綢緞、布匹、鎧甲、鐵器、瓷器等100多種商品,運回國內後大賺了一筆。

獅子在明朝是物以稀為貴,但在西域各國根本不是什麼稀罕動物,通過極低的代價就能從西亞、非洲等地弄到,作為貢品運到明朝,就能輕輕鬆鬆發一筆橫財,而且還是吃住行一條龍免費服務,簡直是一本萬利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商機」。

很多西域小國都看準了這一點,搶著向明朝進貢獅子。連與明朝素無瓜葛的魯密國(即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都千里萬里向明朝進貢獅子。西域國家撒馬爾罕更是此中老手,成化、弘治年間,數這個國家向明朝送來的獅子多,隔三差五就送來一頭。

撒馬爾罕人嘗到了甜頭,一發不可收拾。成化年間,撒馬爾罕使者怕六灣前來進貢獅子,此人貪得無厭,對如此豐厚的賞賜依然不滿足,公然和明朝皇帝討價還價,聲稱獅子是高價從瓦剌國換來的,「值銀二萬」,運送獅子路上「遠走七年,多受辛苦」,運費就花了三千兩銀子,因此要求明朝在賞賜之外把這些費用全部報銷。

當時是明憲宗在位,他最初死要面子,先後數次調高賞賜價碼,撒馬爾罕使者卻不依不饒,吃定明朝,賴在明朝不走,反正是白吃白住不花錢,最後明憲宗不得不採取強硬手段強行把撒馬爾罕使者趕走。

外國使者的反常表現,引起了明朝人的警覺。大臣之中的有識之士,經過多方了解,逐漸知道了內情,敢情獅子在西域壓根兒就不是什麼珍禽異獸,「殊不知此乃西方山林之常物,亦如中原虎豹之類耳」,被西域諸國用來鑽了明朝朝貢制度的空子,當成生意來做,大發橫財。

明朝對獻上獅子的使者予以豐厚賞賜,且同時還把他們當成貴賓盛情款待,「日費多端,難以數計」。獅子來到明朝,每年都要耗費大量人財物力飼養,「獅子等獸,日用羊二隻飼餋,以十年計之計,用羊七千二百隻」,同時還「撥校尉五十名看守獅子房」,「此皆無益之費所當省者」。

因此大臣們紛紛上書朝廷,要求拒絕接受外國進貢獅子。明孝宗知道內情後,大怒不已,大明朝誠意滿滿款待外國使者,卻被人當成人傻錢多的冤大頭,所以才會下旨拒絕接受外國進貢的獅子,這種荒唐的局面才被遏制。

參考資料:《明史》《明孝宗敬皇帝實錄》《殊域周咨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文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越南面積不到元朝百分之三,為什麼能三次讓元朝大軍折戟沉沙
清朝八旗兵待遇優厚,一個小兵都比縣令工資高,為何戰鬥力很一般

TAG:小文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