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先人為什麼非常懼怕五月?五月五出生的孩子最為不吉?

先人為什麼非常懼怕五月?五月五出生的孩子最為不吉?

文 | 李崇寒

對中國人來說,元宵節吃湯圓,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是再正常不過的慶祝傳統節日的方式。過去祖先是這麼吃的,到現在,也沒什麼變化。只是三大節慶中,唯獨端午節吃粽子,多了層紀念屈原的意味,彷彿端午節、粽子就是為屈原而設,實則以出現時間順序排列的話,屈原位於最末端。早在他出現之前,吃粽子和端午節即已存在,是屈原這個文化符號將粽子、賽龍舟、端午節等已有元素聚合在一起,為農曆五月初五增添了新的含義,使得同中國人民同樣古老的節日,沿襲千年,久盛不衰,如聞一多所言,「唯其中國人民願意把他們這樣一個重要的節日轉讓給屈原,足見屈原的人格,在他們生活中,起著如何重大的作用。也唯其遠在屈原死後,中國人民還要把他的名字,嵌進一個原來與他無關的節日里,才足見人民的生活里,是如何的不能缺少他。」以致在屈原死去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後,人們只當端午節為屈原紀念日,漸漸忘記了它的最初源頭及演變過程……

先人為什麼非常懼怕五月?五月五出生的孩子最為不吉?

《龍池競渡圖》 ( 局部 ),元,王振鵬,白描界畫,絹本,縱 30.2 厘米,橫 243.8 厘

其實,「端午」一詞的出現及端午節的流行遠比我們想像中要晚得多,因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為了避諱,經大臣宋璟提議,以「端午」替代「端五」,大量唐詩中才出現「端午」字眼。正是在唐代,端午節成為官方認可的法定節假日,休假一日,由皇帝帶頭進行君臣互贈禮物,以示慶賀。

在此之前,民間談及農曆五月初五這一特定節日時,通常直稱或是以「仲夏端五」描述,「端」,初也,每月頭一個逢「五」的日子,即「端五」,古代以十二地支配稱十二個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以此類推,至五月為午,「午」「五」相通,自然而然地,「端五」演變成「端午」。

古人靠天吃飯,知識有限,為了生存下去,既要解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問題,還要確保身體健康、人丁興旺、子孫繁衍,他們通過對節氣物候的觀察及長年生活經驗總結,養成了一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人生觀,約定俗成地在特定時間進行民俗活動,適應周期性的時空轉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以曆法、季節為核心的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而作為特定節日的農曆五月五日,就是其中代表,其源頭最早可追溯到遠古時代,經夏商周三代發展,如涓涓之水,至「秦漢擴為河,唐宋納百川而成湖海」。它的最終成形,是各地風俗相互融合的結果,帶有不同的地區特色,大致說來,「北方起自五月是惡月,端午為驅邪避惡之日;南方起自越民族的龍圖騰祭祀和龍舟競渡。」

先人為什麼非常懼怕五月?五月五出生的孩子最為不吉?

《端陽故事圖》冊之裹角黍,清乾隆,徐揚,絹本設色,縱20.7厘米,橫18.2厘米,現藏故宮博物院

在先秦人的精神世界裡,五月與惡、毒、死緊密相關,很早起,這種觀念便深刻於先民心中,因此產生了許多禁忌和辟邪措施,《禮記·月令》就規定,人們一定要在五月禁慾齋戒。因為五月不吉利,民間認為,官員五月到任的話,「至晚不遷」,直至免除官職也不會升遷,若是五月蓋房子的話,主人會因此禿頭。在這30天中,以重五之日(五月五日)最為不吉,如果有人在這天出生,則「男害父,女害母」,不少父母狠心棄之不養。與屈原差不多同時代的孟嘗君田文不幸出生在五月五日,被父親田嬰以「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若長高至門戶,會剋死父母)為由拋棄,母親偷偷將其養大並安排田文認父,氣得田嬰大發雷霆,奈何木已成舟,在兒子一番據理力爭下,田嬰無話可說。

為何古人對五月會有這樣一種認識?以他們的經驗而言,五月恰是蛇、蠍、蜂、蜮、蜈蚣五毒和蚊、蠅等毒蟲的肆虐季,醫療條件有限的他們一旦因此受傷、發炎,生命就有危險。加上天氣轉熱,流行性傳染病開始流行,飲食不小心,很容易得病,故五月五日最宜「蓄采眾葯以蠲除毒氣」,恰逢五月藥草效力最強,採藥、用藥,沐浴蘭湯成為五月初五的必然習俗,目的在禳 病驅邪,實質是展開衛生防疫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款極難吃的午餐肉,卻成為了最具「世界影響力」的軍用罐頭
戰場也能嘗到「家的味道」:作為美食大國,中國單兵口糧好吃嗎?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