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憑口才當上大將軍的收稅小吏,他若不死,長平慘案就不會發生
長平之戰是中國有史記載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坑殺降俘的軍事行動,它影響著戰國末期的歷史走向和戰國七雄的平衡。我們耳熟能詳的戰國四大名將,王翦、白起、廉頗和李牧,兩位是虎狼秦國,兩位是騎射趙國。從這就能看出戰國時期的軍事力量強弱。齊楚兩大國,一雄踞東方濱海的廣袤土地,一獨佔南方江河的水鄉大地,除春秋和戰國初期,兩國能干預他國內政,列國懼怕外,戰國中後期都是只有給秦國趙國燕國魏國揍的份。
戰國四大名將不能囊括戰國時期的所有軍事指揮才能卓越的將領,只是包括了一部分,有一部分便沒有包括在內,本人的主人公便是這樣的。趙奢,嬴姓趙氏名奢,趙國邯鄲人,從這姓氏就可以看出他是趙國宗室之人。傳至他這一代時,趙奢只做了個收稅小吏,從事收取地方的田租稅賦的工作。
這樣的身份和地位,按理說趙奢是很難翻身的,當時的貴族世襲制社會,因為接觸不到上層貴族人士,無親無故,沒人會提拔他。不過趙奢的成名恰巧印證「是金子總會發光」,低賤小吏也能有朝一日能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統帥千軍萬馬征戰沙場,為國盡忠,名留青史。
既然是收稅小吏,自然得走街串巷收稅。趙國的田租稅是一視同仁的,高爵大官在身的人也不能例外。一天,趙奢收稅收到平原君頭上。平原君是戰國四公子之一,趙武靈王之子,在位的趙惠文王之弟,權勢地位全僅次趙國當今王上。田租稅不是很多,對平原君算不上什麼,交不交都無所謂,但這等小事哪會平原君本人處理,肯定是下面管事前去交涉。
平原君家九個當權管事人,一個都不願意交,他們覺得交了就相當於丟了主子的臉,會被其他貴族看不起,所以誓死不交。趙奢好言相勸,說這抗稅違法,嚴重點要判死刑。九位當權管事一臉不屑,臉上就寫著我不交你能怎麼樣。趙奢用行動告訴他們,不交會怎麼樣:全抓起來,砍了。
平原君聽聞此消息,當時就懵了,隨後大怒,派出甲士專門逮捕趙奢,準備親眼看著酷刑處死他以泄憤。趙奢不慌不忙,反而講起了長篇大論。君於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家而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是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於於天下邪?大致意思是:你是趙國王室,縱容家中管事不尊法令,不遵法令趙國就會衰弱,趙國衰弱就會有強敵入侵,強敵入侵趙國就會滅亡,你的富貴也就沒了。要是你家做表率遵法令,趙國將強大,那你是趙國貴族更不會被天下輕視。
這一席話說下去,直接震懾住了平原君,認為趙奢很有才幹,因被國重用,當即推薦給了趙王。趙奢這話有點強詞奪理的味道,你今天不交稅,那過不了多久國家滅亡;你今天交了稅,國家必定強盛。他這樣說,意思就是趙國滅亡絕對是你平原君的錯,這口才,唐僧也比不說,直接說的平原君無言以對。
趙惠文王得到弟弟的舉薦,很給面子,立馬給趙奢安排上掌管趙國全境賦稅的官職。從此民眾富足,國庫充實,沒有不交稅。誰不交稅誰不是傻嗎?平原君的例子擺在那。公元前269年,秦攻趙,大軍駐紮閼與,趙惠文王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隨即先後召來廉頗、樂乘和趙奢問要不要救援。前兩位是趙國統兵大將,趙奢主管文事稅收,趙惠文王找他實在有點出乎意料。
趙惠文王是想著出兵的,可是廉頗、樂乘都不願意救援,認為救之必敗。趙奢卻說可以打,勝負難定。趙奢就這樣被派出去領兵遠征閼與,與秦軍作戰,在廉頗、樂乘看來這就是去送死做炮灰的。趙奢用神靈一般的操作,打贏了這一仗,期間許多軍令讓人費解。
趙破秦,創造了一個奇蹟,這是一個沒讀過幾本兵書、沒上過戰場的文官做到的。後世史家都說,若無趙奢的閼與之戰精彩表現,神州大地將早十年落入秦王手中。趙奢有子名趙括,紙上談兵那位。趙奢曾預言趙括: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者必括也。長平之戰,趙括領兵前,趙括母出現重複了這句話,但趙國君臣無一人聽從。最後長平大敗,趙軍全軍覆沒,趙括為秦軍所殺。
長平之戰開始前,若趙奢健在,趙括必定不會上戰場,趙軍就算敗也不會敗這麼慘,還很可能反敗為勝,反攻秦國,叩關函谷。正是趙奢死了,趙括才能為將,長平慘案才會發生。
後話:趙奢就憑閼與一戰,便入選位列各朝統治者所認可的武廟。
參考文獻:《史記》
※南宋釣魚城有何特別之處,竟被西方世界稱為「上帝的折鞭處」
※東漢名將門下三弟子,一建立蜀漢政權,一割據四州,此名將是誰?
TAG:今人說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