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特斯拉國產又怎樣,十個月後就完蛋

特斯拉國產又怎樣,十個月後就完蛋

近期有兩封關於馬斯克的郵件被泄露曝光,其中一封提到了公司財務方面的內容,然後特斯拉股價就「毫不猶豫」繼續下跌。泄露信息的來源,有媒體稱是內部郵件,有報道說是備忘錄,不過無論消息來自於哪,重點是到底馬斯克說了哪些話。

意思是:「要謹記我們在2019年第一季度財務赤字約7億美元,平均每個月超過2億美元。儘管如此,投資者還是對我們非常支持並且願意『給』24億美元資金,才得以保證公司財務正常運轉。24億是個不小的數目,但是如果我們照第一季度的速度繼續『燒錢』,很可能10個月就將(這筆巨款)消耗殆盡。我們不能辜負那些對特斯拉仍抱有信心的投資者,但需要我們付諸極大努力才可以。」

有什麼問題么?

我覺得反正沒什麼問題,我甚至覺得馬斯克這次並沒有「大嘴」或者「胡言亂語」,反倒是這番話應該讓投資者和消費者放心。但是很多媒體「不這麼看」,各大海外媒體的報道:「特斯拉若不執行嚴格的成本把控措施,恐怕公司撐不過10個月了」,認為特斯拉又又雙叒叕要完蛋了。

馬斯克假設的邏輯是有條件限制的,就像是籃球隊教練跟隊員說:「雖然我們拿下了一場比賽,但是上一次比賽防守做得不好,如果今天仍舊不改變,很可能進不了決賽了。」當然如果特斯拉到時還不能實現「盈利」,或者拿到很好的財務賬面,必將面臨新的挑戰,但是也不足以導致「破產」。公司在早期發展時候,出現「虧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Facebook和亞馬遜當初也同樣是連年「虧損」。

特斯拉從一開始就一直面臨著財務方面的問題,幾乎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才走到今天,儘管特斯拉接到了大量預付款和定金,也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但作為汽車製造行業,仍舊是不足的。

之所以一直談汽車領域的行業壁壘很高,有兩個重要原因。

其一是固定資產需要投入很多資金,如果要保證汽車質量和利潤,就要自己生產汽車,也就意味著買地、建設廠房以及購買設備等等,特斯拉僅在美國超級工廠的建設成本就高達50多億美元,而上海超級工廠約20多億美元。

其二是技術研發成本很高,特斯拉之所以如此「耀眼」,正是因為「黑科技」的加成,實現L2.5級別的AP系統、能夠勝任「自動駕駛」的FSD晶元和FSD系統,再加上新電池和電池管理系統等等,都耗費著大量的財力。

雖然公司運作也是需要成本的,但是對比以上的花銷,簡直不值得一提,例如2018年Q1季度,經營活動凈流出為5.3億美元,投資凈流出卻是14.1億美元。特斯拉不停地消耗資金,是為了公司能夠更好的發展,能夠按期交付車輛,是為了實現馬斯克對於未來可持續能源發展藍圖的基礎。

無妄之災?

不過似乎媒體卻「沒有」同樣的理解,甚至認為馬斯克是個大騙子,利用特斯拉瘋狂斂財。

前幾天看到一個報道,說馬斯克一年的工資是20多億美元,第二名僅為馬斯克工資的5%,馬斯克「捲走」了大量資金。而紐約時報標註的清清楚楚,紫色部分收入類型為Options,不同於工資、獎金或者股票分紅,那是馬斯克實現了公司目標,投資者給予的「獎勵」。

馬斯克在2002年就擁有1.8億美元,且不說上述的「獎勵」馬斯克大概率還會投入到特斯拉或SpaceX中,就算是他自己納入口袋又如何。為了解決特斯拉頻頻遭遇的財務危機,僅他本人前後投入到特斯拉的錢就高達十幾億美元,其真正的薪水恐怕是負數。

即便自己都在「倒貼」錢的情況下,特斯拉「消耗」資金速度仍舊驚人,所以在不能削減固定資產和研發投入成本的情況下,馬斯克只能對運營方式再進一步優化。

特斯拉之前爆出消息,為了控制成本,馬斯克要求每一筆花銷都要經過自己或者現任CEO的「檢查」。如果細心的人會發現,除了Referral Code的獎勵機制的成本花銷,特斯拉幾乎從未在廣告領域投入很多成本(5月31日所謂發布會僅僅是官網改價格)。且推薦機制要求很嚴格,並非像某些互聯網公司「病毒式」傳播,特斯拉要求不能使用商業化、廣告類型以及花錢「推廣」等等,只能在粉絲信息網站、社交媒體和youtube上傳播推薦碼。

汽車行業成本之高,除了製造過程和銷售「中間商」,就是廣告費用。例如FCA公司每年在廣告費用上的花銷高達20億美元,通用公司為50億美元,福特是40億美元,大眾則是60億美元。而特斯拉的方法可謂是高明,限制渠道保證了只對感興趣的潛在用戶推薦,不會「打擾」到其他人群,限制推廣手段防止有人利用此機制獲利導致不良後果。與此同時在極低的成本下,完成了最「完美」的廣告效應。

然而削減成本的方式(不打廣告、重心挪至線上銷售等),被媒體再次理解為,特斯拉要完了。不僅僅是媒體,一些金融分析師也都「準時」出現在鏡頭前,點評特斯拉。

特斯拉的股票從未「穩定」過,近期更是接連6周連續下跌。面對媒體採訪時候,金融分析師回答是:「雖然理想狀況股價在390美元左右,最差也在220美元,但特斯拉銷量暴跌,市場已經對其沒有需求了,未來很可能會跌到10美元。」

乍一聽沒啥毛病,特斯拉在美國的銷量的確對比2018年年底「下降」了,加上剛剛泄露的「消息」,對於做空特斯拉股票的人又是一大利好消息。但是當你對比同價格車型銷量的時候,會發現,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即便是銷量「下降」了,Model 3仍在同級別中排名第一,不僅是在美國,在全球多個電動汽車市場中,特斯拉銷量都在前幾位甚至是榜首。

哦對了,還記得開頭說的泄露「郵件」是兩封么?

另一封的內容是:「到昨天為止,我們在第一季度收到了超過5萬張訂單。基於現在的趨勢,很可能在第四季度超過去年同時期的90700張,創造特斯拉歷史新紀錄。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保持每天生產1000輛特斯拉……現在Model 3的生產能夠偶爾超過每天1000輛(恭喜!),但本周平均下來每天約為900輛,所以我們距離目標僅差10%,就能達到每周7000輛的產值。如果我們再接再厲,一定能夠實現這一目標。感謝你們的努力,埃隆·馬斯克。」

回顧歷史,初步解決了產能「地獄」問題後,去年Q4季度是特斯拉為數不多的「盈利」季度。如果特斯拉能夠如期實現每周7000輛的產能,或許今年剩下兩個季度,就能夠再次實現盈利。

華爾街做空特斯拉股票,聲稱他們認為電動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仍是未知數,現在行業價值被過度看好。在他們帶頭「拉低」特斯拉股價後,導致大量「牆邊草」散戶跟著「恐慌」,於是特斯拉股價進一步下跌,類似的情況在特斯拉歷史上早已經不新鮮。

借用巴菲特的一句話:「你買的不是股票,你買的是一部分企業生意,人們買股票,根據第二天早上的股票價格的漲跌,決定他們的投資是否正確,這簡直是扯淡。」

給大家做一個測試,假設你投資了上圖股票,在一開始投資1000元,如果按照最後的價格,你大概還剩500元左右,你會選擇賣掉回血還是繼續持有呢?

答案是如果你當時沒有賣掉而是繼續持有,如今大概值1.8萬,而你投資的公司正是亞馬遜。筆者倒不是說,特斯拉一定能夠想亞馬遜一樣帶來高額的回報,或者亞馬遜今後發展就不會遇到問題,而是想說,無論媒體風口怎麼說,都要擁有獨立思考能力,而非「隨波逐流」。

「不要』炒『股票,你要買價值。」——巴菲特

筆者寫下此文之時,特斯拉股票已經跌破200美元,近期公布的國產Model 3價格也不算「理想」,除了要面對公司本身的問題,還要抵抗「未知」的力量,馬斯克能否再次完成「渡劫」,可能真的要看中國市場了。?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商務部:中國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小米成立質量辦公室
開發者大會期間,蘋果被開發者告了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