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研究人員提出青藏高原東北緣東段古近紀構造模型

研究人員提出青藏高原東北緣東段古近紀構造模型

青藏高原東北緣由山脈與盆地鑲嵌而成,並以發育大規模逆沖和走滑斷裂為特徵(圖1)。對青藏高原東北緣的形成時間存在爭議。一種觀點認為它形成於始新世,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形成於中新世。因此,確定青藏高原東北緣的形成時間對了解青藏高原如何側向擴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研究生樊龍剛與導師孟慶任等合作,近年來對青藏高原東北緣東段多個古近紀盆地開展了沉積學和構造變形研究。通過詳細和廣泛的野外調查,發現在盆地基底和古近系層序中發育一系列不同規模的正斷層,特別是基底正斷層明顯控制始新統底部沉積作用。對正斷層的系統測量結果指示,它們形成於NW-SE伸展應力場。野外觀察進一步揭示正斷層在漸新統上部逐漸消失,指示伸展活動減弱和停止。古近紀與新近紀層序間存在一個區域性不整合面,指示青藏高原東北緣東段在古近紀末發生隆升。對比華北地塊與青藏高原東北緣東段新生代裂谷盆地發育史,發現它們發育時間和應力場基本一致。綜合相關資料,該研究提出一個新的構造模型,認為青藏高原東北緣東段古近紀伸展構造受控於太平洋板塊向西高角度俯衝和向東回撤作用(圖2)。

論文的亮點如下:(1)古近紀青藏高原東北緣東段受伸展構造所控制;(2)青藏高原東北緣東段在漸新世末開始形成;(3)青藏高原東北緣東段與華北地塊古近紀伸展構造皆受西太平洋板塊俯衝作用的控制。

研究成果發表於EPSL(Fan L G, Meng Q R, Wu G L et al.Paleogene crustal extension in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NE Tibetan plateau[J].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9, 514: 62-74. DOI:10.1016/j.epsl.2019.02.036)。

圖1 青藏高原東北緣構造-地貌簡圖

圖2 古近紀青藏高原東北緣構造模型

來源: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研究揭示Chz1識別並組裝H2A.Z的分子機制
基因組研究揭示竹子異源多倍化歷史和獨特性狀的遺傳學線索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