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台積電在美建廠或併購的猜想|半導體行業觀察

台積電在美建廠或併購的猜想|半導體行業觀察

來源:內容由公眾號 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原創,謝謝!

昨天,在台積電股東大會上,董事長劉德音表示:「公司評估過在美國建廠的可能性,態度是不排除同時也是考慮中,不過,由於美國建廠成本很高,一直沒有找到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案,因此目前並無任何計劃,同時,台積電也會考慮直接收購半導體廠,用以在美國布局,但都在評估階段。」他重申,台積電的原則就是持續投資台灣地區,研發自主也會以台灣為主。

劉德音還強調,他將親自出席「選擇美國」的投資高峰會,台積電每年都會派人參加,今年他自己出席,參加目的是打算去看看,並表達對貿易戰的看法,此次與會,與華為並無任何關係。

作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高層的發聲一直都是業界關注的焦點,而涉及到併購,更能吸引更多的眼球。本次,關於收購話題,已經是近一段時間內台積電高層的第二次表態了。上一次是在今年4月,在發布第一季度財報時,針對一些傳聞,台積電CEO魏哲家表示:「目前並沒有收購計劃。當然,如果出現符合公司戰略的好機會,我們會考慮。現階段,我們會對已有資產進行高效整合,以實現進一步發展。」

當時,格芯(GlobalFoundries)出現了一系列動作:2月,格芯以2.36億美元,將位於新加坡的晶圓廠Fab 3E賣給了世界先進半導體(Vanguard International Semiconductor,VIS),而VIS是台積電的子公司;4月,格芯又宣布與安森美半導體達成協議,將格芯位於美國紐約州East Fishkill的12英寸晶圓廠Fab 10出售給後者,價格為4.3億美元。

這些都引起了人們關於台積電併購的聯想。而此次,關於該公司併購和建廠的猜想又細化到了美國,又為熱點話題增加了一分熱度。

台積電在美建廠或併購的猜想|半導體行業觀察

為何是美國?

雖然台積電的生產和投資大本營一直都是中國台灣地區,但由於其它地區市場的活躍度不斷提升(主要是中國大陸地區),以及客戶集中度等原因,台積電在台灣以外地區的投資、建廠和併購一直都是行業關注的話題。

在大陸南京建廠,最大的原因自然是巨大且快速發展的市場;而在美國建廠,最大的原因就是客戶集中度,據統計,台積電最大的客戶還是在美國,美國占其61%的營收來源,高通,博通、英偉達、賽靈思這樣的大公司是其絕對的大客戶。

而貼近客戶,無疑是所有生產製造型企業的最佳選擇。但是,在美國建廠,傳統上,要面對一系列的難題:首先,招人是個難題,人力成本也不低。一般來說,晶圓代工廠的人力成本要佔據總投資的10%以上。而且,作為供應鏈的核心一環,IC製造在美國的物流成本也不低。

但近幾年,情況似乎在發生著變化。首先,特朗普一直在呼籲重振美國的製造業,並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減稅,這對於在美建廠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富士康的郭台銘就做出了大膽的嘗試,開始在美國興建面板廠,具有一定的示範效應。

另外,台灣地區地域狹小,又是一個島,供電和供水等能力是有限的,而晶圓代工廠對電量的需求驚人,隨著台積電在台灣地區的擴產,其用電量越來越大,而供給能力愈發緊張。這也在促使該公司將未來的投資和擴產計劃著眼於台灣以外地區,主要選擇就是中國大陸和美國。

台積電在美建廠或併購的猜想|半導體行業觀察

收購 VS. 建廠

如劉德音所說:由於美國建廠成本很高,一直沒有找到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案,同時,台積電也會考慮直接收購半導體廠,用以在美國布局。

對於美國這種製造技術和工廠先進,而建廠和人力成本高的市場,直接投資收購似乎比從零開始建廠要更划算一些。

然而,台積電要想在美國找到合適的IC製造標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留在美國本土的IC製造廠,總體數量相對有限,而且都是各大IDM的核心和最先進IC業務,出售的概率相對較低;另外,台積電的總體發展策略就是領導最先進位程工藝,先進位程大多用於邏輯、數字IC的製造,而美國本土的IC製造,大多是高性能模擬類產品,如TI、ADI、安森美、Qorvo等IDM,都是模擬IC大廠,因此,這與台積電的發展最先進位程策略似乎有些衝突。

除了IDM,具有IC製造業務的就是晶圓代工廠了,而在美國本土具有製造業務的代工廠,似乎只有一家,這也正是前文提到的業界關於台積電在美國收購晶圓代工廠傳聞,而台積電高層否定了這種傳聞。

可見,無論是建廠,還是直接收購標的,需要考量的因素太多,難度都不小。

台積電在美建廠或併購的猜想|半導體行業觀察

會選擇存儲業務嗎?

下圖所示為IC Insights給出的2018年全球15大半導體廠商排名。

台積電在美建廠或併購的猜想|半導體行業觀察

圖源:IC Insights

從圖中可以看出,前15家半導體廠商中,有7家來自美國,其它則分散在歐洲和日韓。在7家美國廠商中,有3家是無晶圓廠的Fabless,分別是高通、博通和英偉達,而這3家正是台積電的大客戶,這也在一個側面反映出其在美國建廠或購廠的必要性。

另外4家廠商中,除了模擬霸主TI外,英特爾、美光和西部數據這3家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存儲晶元要麼是主營業務,要麼是重要的業務板塊,而2017和2018年業界掀起的存儲器缺貨和漲價潮,使這些廠商賺的盆滿缽滿。

那麼,進軍存儲器,特別是在美國本土的存儲器業務,是否會是台積電的一個好的選擇呢?

其實,2018年9月,在中國台灣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上,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一番表述就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波瀾。據悉,在20分鐘的英文演講中,他總共提到了14 次「存儲」。他一再強調,當前的人工智慧運算,有8成以上的能源消耗在內存,是當前半導體技術的一大瓶頸。

緊接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劉德音承認:台積電「不排除收購一家內存晶元公司」,但目前沒有明確目標。

當時來看,無論是DRAM,還是NAND Flash,都會在其考慮範圍之內,因為在2017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東芝TMC業務併購案中,台積電就曾經考慮過參與競購,從而進軍NAND Flash,但因為未能完全評估好而放棄。而去年劉德音的表態,其標的似乎更傾向於DRAM企業,據猜測,台灣地區的南亞科是主要目標。

除了具有集成電路領域「大宗商品」這一基本屬性外,存儲器隨著技術和應用的發展,還出現了更高容量、更強性能方面的需求。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手機,其處理器性能越來越強,對DRAM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下,6G和8G的內存在旗艦手機中已經普遍存在,用不了多久,10G及更高容量的內存會越來越多地進入手機。

另外,AI發展方興未艾,而AI本身就是一個很複雜的存在,與CPU等傳統處理器有著很大區別,AI就是要讓更多的人類學習、思考和推理方式和邏輯進入機器當中,而機器學習過程中的訓練和推理這兩個過程越來越複雜,演算法也越來越複雜,涉及的數據量也越來越大,而這些都需要大容量、高性能存儲器的支持。

因此,傳統的存儲器,特別是DRAM越來越難以滿足AI的應用需求,人們已經在尋求技術突破,在提升存取量的同時,還要保證存取指令和數據的速度等指標,在這些方面,業界已經推出了一系列的新型存儲技術,無論是DRAM,還是NAND Flash,每年都會有所創新,但真正落地還需要一些時間。

如在AI應用方面,為了應對越來越複雜的計算和處理需求,業績已經提出了將存儲和AI處理器合二為一的想法,即將AI專用晶元集成在處理器當中,以滿足實際需求。這樣來看,存儲器,特別是DRAM在整個系統當中的權重在不斷提升。在傳統意識里,無論是PC還是手機,存儲器只是用於配合CPU或AP,是配角,而隨著AI的成熟,這種狀況似乎要發生變化了,將來,我們或許很難區分,是AI處理器重要,還是存儲器重要,因為實際應用對存儲的要求越來越高,存儲與處理似乎也在朝著融合的方向發展了。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在半導體行業有深厚的技術積累,以及雄厚的客戶和人才儲備的台積電,進軍存儲器業務順理成章,也是巨無霸級別企業的首選。以它的半導體製造水平和能力,以及技術功底和人才聚集能力,要想在存儲器領域有所作為,並非難事。

因此,無論是從AI發展與存儲的緊密關係,還是貼近3大美國客戶,或是美國本土的存儲器研發和製造技術優勢來看,如果在美國建廠或購廠的話,存儲業務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切都只是猜想,結論以官方信息為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導體行業觀察 的精彩文章:

中興調整晶元戰略:多元化,高投入|半導體行業觀察
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的新征程|半導體行業觀察

TAG:半導體行業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