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哪項技術能讀懂你的心和肺,還被稱為臨床醫學的「慧眼」?

哪項技術能讀懂你的心和肺,還被稱為臨床醫學的「慧眼」?

一間診室、幾名醫生、幾台設備、成百上千張片子……這可能就是大多數人對影像診斷的認識。其實,在臨床上,影像診斷技術常被稱為治療的「眼睛」、手術離不開的「路標」。

影像科醫生,這些幕後英雄們在一台台機器前洞悉疾病,在一張張黑白照里探究病理。

近日,生命時報採訪了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兒科放射學專委會主任委員李欣教授,邀請他來分享影像科醫生如何為臨床診斷提供「金標準」。

影像診斷「神奇」在哪兒

影像診斷究竟「神奇」在哪兒?不妨先讓我們看看影像診斷技術的前世今生。

1895年11月8日,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倫琴發現X射線,數周之後他將X射線應用於人體檢查,為開創醫療影像技術鋪平了道路。

一年之後,X射線就被應用於臨床診斷。要知道,此前醫生想了解病患身體內部的情況,除了直接手術剖開以外,基本只能靠觸診,但這兩種方法都存在一定風險。

6年後,倫琴憑藉這一研究榮膺第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個發現不僅對醫學診斷有著重大影響,還直接影響了20世紀的許多重大科學研究。

此後的100多年裡,X射線檢查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並廣泛應用於臨床,使得放射醫學逐漸形成一個獨立學科,對臨床疾病診斷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影像增強技術,把放射科醫生從在黑暗房間做檢查解放出來。

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技術,CT設備以高密度解析度結束了放射科只能觀察骨骼的歷史,它還能觀察到人體的軟組織病變,解決了X射線難以解決的診斷難題,三維成像技術提高了臨床疾病診斷的精準度。

到了20世紀80年代,磁共振技術越來越普遍地應用於臨床診斷。

醫學影像設備不斷發展,醫學影像技術也日新月異,X射線、CT、MRI(磁共振成像)等技術在臨床診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說,影像診斷不僅擴大了人體的檢查範圍,提高了診斷水平,更成為了醫療工作中的「利器」。

這就是為什麼影像診斷技術常被稱為臨床醫學的「慧眼」。

從輔助科室到「最終發言權」

以前,在大多數人眼中,相對於臨床科室,影像科並不十分重要,只管診斷、不用治療。實際上,隨著現代醫學技術快速進步,CT、MRI等大型放射診斷設備相繼出現,放射科擁有了越來越多的「診斷利器」,使疾病診斷準確率大幅提高。

「過去,影像科被定位為『輔助科室』;現在,影像診斷技術在臨床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很多疾病的最終診斷都需要通過影像檢查,影像科的定位也變為了「醫學技術科室」。

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兒科放射學專委會主任委員李欣教授表示,「過去,一維的X光平片可供解讀的信息非常有限,影像科醫生能提供的信息也就非常局限。但現在,無論內科還是外科的病例討論,如果沒有影像科醫生的參與和意見,幾乎沒法做出術前診斷。可以說,現在影像檢查在一些情況下起到了金標準的作用。」

李欣教授認為,未來疾病診療會越來越離不開影像診斷,影像診斷將擁有更多話語權。「當然,這對影像科醫生的要求也會更高,醫生們不僅片子要看得精準,還要看病人、問病史、做檢查,才能做出綜合判斷。」

兒科影像診斷尤為特殊

「兒科領域有句話流傳很廣,『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影』。兒科影像診斷同樣很特殊,臨床上也面臨著很大挑戰。」李欣教授表示,「雖然兒童和成人一樣都有肝膽胰脾腎,但各個組織的成熟度不同。兒童尚處於發育過程中,再生能力和修復能力跟成人不一樣,因此針對兒童的疾病診斷和治療都更為複雜。」

李欣教授解釋,兒科影像診斷在臨床上面臨雙重挑戰。

一是設備精密度,兒童器官小、成像對比度通常較差,因此對設備的要求比成人更高、更精密。

二是對比劑(又稱造影劑,為增強影像觀察效果給患者注入或服用),部分對比劑在人體內會有腎毒性和沉積,但以前的對比劑說明書上沒有關於兒童使用的規定,影像科醫生們只能嘗試著用,之後再採取一些措施,比如通過輸液把毒性稀釋掉,綜合評估怎樣做對孩子更有利,兩害相全取其輕。

兒科醫生權衡利弊時,不能簡單地考慮目前對兒童臟器造成的傷害,還要考慮到孩子的未來。

「具體來說,兒童做增強CT或增強MRI之前,臨床醫生會非常謹慎,要考慮很多因素。首先要看孩子的過敏史、腎功能情況,如果這兩項沒有問題,一般就能說明孩子可以做增強影像檢查。其次我們再選擇安全性較高的對比劑。總體來講,CT對比劑非離子型比離子型對比劑安全性更高,磁共振對比劑大環狀對比劑比線性對比劑安全性更高。」

據悉,今年4月13日~14日舉行的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兒科學組年會上,拜耳公司宣布,釓布醇注射液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准,可用於2歲以下兒童人群(含足月新生兒)的磁共振成像檢查。

這是國內首個獲批該適應症的高濃度、高弛豫率大環狀磁共振對比劑,填補了兒童(0~18歲)磁共振血管造影大環狀磁共振對比劑的用藥空白。

對此,李欣教授表示:「過去,磁共振對比劑說明書上,沒有允許2歲以下兒童使用這條,我們兒科醫生急需這樣一個被證明了安全性的產品。此次2歲以下兒科適應症通過審批,有三方面重要意義。其一,該適應症通過審批,意味著經國家認定其能正式上市,從法律上為廣大兒科影像醫生提供了依據和保護。其二,從診斷上看,大環類磁共振對比劑安全性更佳,它的理化性質決定它相對更安全。其三,釓布醇注射液弛豫率高,這是它的分子結構決定的,弛豫率高必然顯像能力強、清晰度高,提高了診斷的精準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心律不齊」到底要不要治療?答案在你的心跳里……
《中國心血管疾病防治現狀藍皮書》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辦 心血管健康百縣公益行項目正式啟動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