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南懷瑾老師:修不凈觀,最易生出離心

南懷瑾老師:修不凈觀,最易生出離心

南懷瑾老師:修不凈觀,最易生出離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修不凈觀,最易生出離心

所謂不凈觀,即覺知人身之不凈,以除其貪慾之觀想。觀身不凈的內容有二種,一者觀自身之不凈,二為觀他身之不凈。觀自身不凈有九相:(1)死想;(2)脹想;(3)青瘀想;(4)膿爛想;(5)壞想;(6)血塗想;(7)蟲啖想;(8)骨鎖想;(9)分散想。

觀他身不凈有五不凈,即:(1)種子不凈;(2)住處不凈;(3)自相不凈;(4)自體不凈;(5)究竟不凈。其實,自身他身,都是一樣不凈。

《定慧初修》

南懷瑾老師:修不凈觀,最易生出離心

觀察色相的修法:優波尼沙陀(譯名色性空)起立自述說:「我也是最初看見佛成道的人。佛教我觀察身體內外的不凈相,生起極大的厭離心。悟到一切色相的性能,都從不清凈而來。身體的色質,終由白骨化為微塵。最後終歸於虛空。推窮其究竟,虛空與色相,兩種都沒有自性,因此得成無學果位的道業。(不凈觀是一種修持的方法。對於煩惱障很重,貪慾心很盛的人,修之較為適當。觀的入手方法,是運用思惟去觀看,觀察,觀想的意義。不凈觀包括九種想:①胖脹想,②青淤想,③壞想,④血塗想,⑤膿爛想,⑥蟲啖想,⑦分散想,⑧白骨想,⑨燒想。人身是個臭皮囊,由死亡而到壞滅,自然地都會現出這九種現象。臭皮囊先發胖脹,跟著就起青淤的顏色,開始一塊一塊地敗壞。然後血化為膿,開始腐爛,生出蛆蟲。皮肉毛血漸漸分散完了,只剩了白骨一具。漸漸久了,白骨也就隨風化為飛塵。無論富貴貧賤,智愚賢不肖,男女老幼,美的丑的,到頭來都是一樣。所以修習這種方法,最容易生起離塵出俗的觀念。同時也很容易解脫人我的執著,和身體生理的障礙。這種修法,最好先由禪坐去思量觀察。他人與自己,都是一個臭皮囊包裝著一身內外不潔凈的東西。什麼是美的與丑的,皮包骨頭以內,都是肚腸屎尿,有什麼值得貪戀可愛呢!漸漸觀察清楚,構成了一個觀念。就覺得此身不值得留戀,心境非常平靜,妄想雜念漸漸沖淡,歸於平靜。到了這個程度,不凈觀即成就了。然後產生兩種現象,但是有的人可能會有,有的人並不一定會有。第一種現象:舉目觀看人們,無論男女老幼,都是一具白骨骷髏架子。這種現象既已形成,就不必再繼續做不凈觀或白骨觀。只需要守住眉心中間一點白,制心一處,專精不亂。久而久之,就會發生第二種現象:並此一念亦自然而空,可以得入正定。由此精進不懈,逐步上進,即可以證果。)因此佛就印證認可,說我是得到了色性空的人。身體色質既已空盡,對於自性妙有功能,生起色質的作用,達到妙密圓通的果地。我從色相上證得阿羅漢的果位。佛現在要問我們修什麼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如我所實驗得到的,從觀想色相上起修,乃是最上乘的修法。」

《愣嚴大義今釋》

南懷瑾老師:修不凈觀,最易生出離心

【「如有勤修不凈觀者,數正除遣於諸不凈,作意思維諸不凈相,由隨相行毗缽舍那而起作意,於所緣境,數數除遣,數數現前。」】

勤修不凈觀的人,像你們吧,昨天去醫學院看人體解剖,回來還能吃得下飯,這並不是說你們不能修不凈觀,你們想想看,那個死人擺在你前面,當時你心裡感受怎麼樣?現在的感受又怎麼樣?想一下吧!(有同學回答:感受不大一樣。)只是不大一樣嗎?所以你們並沒有作不凈觀嘛!去看了人體的解剖,並不曉得要作不凈觀。你想想看,如果那死人現在睡在你的床上,與你一起睡,你感受怎麼樣?再迴轉來想,自己現在變成那個死人,那又怎麼樣?像我現在這個老師,就變成昨天你們看到的那個死人,那你感受又怎麼樣?老師像臘肉一樣地坐在這裡,老師還會可愛嗎?你用不凈觀把它觀起來,然後自己也變成那個死人,那才叫不凈觀呀!你們以為去看一下解剖就是不凈嗎?所以你們看了也沒有用,修行道理都不懂。

不凈觀真修起來的時候,你會萬念皆空,自己就像那個被解剖的死人一樣,被醫生剖開了,裡面之臟啊,相當難過,對不對?我都看得很清楚的,像我有病的時候,我一動念,一想,我已變成那個死人,什麼都不管了。所以為什麼你們不凈觀觀不起來?看了死人也沒有用,不凈觀還是觀不起來。換句話說,活佛坐在這裡,你們親眼見到也沒有用,不會成功的。這是同樣的道理,知道嗎?即使你親眼見到活佛,或者活佛就躺在你旁邊,對你也沒有用,得不到好處的,因為你心意識沒有作意起觀行,所以沒有用,這個意思懂吧?

經常修不凈觀的人,「數正除遣於諸不凈,作意思維諸不凈相」,五遍行的作意,你要作意觀起來,作意起諸不凈相,由於不凈觀現前了,我本身就是那個死人,又爛又臟又臭的那個樣子。「由隨相行」,由這個觀起來的隨相,然後起慧觀,知道那是因緣所生。所以有人對我好也好,世界上的事情有也好,沒有也好,反對我的也好,不好也好,一下都變成毗缽舍那,就到了止。「於所緣境,數數除遣,數數現前」,對於一切外緣瑣事都放下了,觀起來的不凈觀也把它空掉了。然後觀白骨,最後白骨也化空了,空了以後空境就現前了,就住在空境上,這才叫修不凈觀。我如果不講,你們就不會多想一下、多去研究一下嗎?以為看了一下死人就叫做不凈觀了。······

為什麼修不凈觀呢?因為要把心中一切雜念去除凈盡,而進入清凈境界。不凈觀做到了,心的雜念不起了,意識清凈了,走入凈土境界,修不凈觀就是「對治於凈」。

《瑜伽師地論 聲聞地講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葉嘉瑩:《論語》是我的啟蒙書,也是讓我受益最多的一本書!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