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們才是長坂坡的真正主角:三國最強甲騎具裝為何神秘消失?

他們才是長坂坡的真正主角:三國最強甲騎具裝為何神秘消失?

編者按:最近,接著《全面戰爭·三國》的東風,冷兵器研究所發表了多篇三國題材文章,以幫助那些沉迷於匡扶漢室的讀者和玩家們。而在冷研發表《五部飛軍,所當無前!這支嚇破魏軍膽的蜀漢精銳究竟來自何方?》一文後,很多讀者希望能繼續介紹一下三國時代最著名的騎兵部隊——虎豹騎。

在日本漫畫家山原義人的作品《龍狼傳》當中,有一個情節是曹操某個騎兵部隊的一個小卒竟然可以抵擋的住武聖關羽的青龍刀。這支騎兵部隊,就是赫赫有名的虎豹騎。

如同蜀漢的無當飛軍一樣,曹魏的虎豹騎同樣是三國時代著名的特殊兵種和精銳部隊。其在魏國地位高得驚人,以至於曹純去世後,曹操一度親自率領虎豹騎。《曹純傳》中說虎豹騎一旦出現空缺,甚至需要以其他部隊的百人軍官來填補。這足以說明虎豹騎的精銳程度。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虎豹騎是一支典型的衝擊騎兵部隊,甚至頗有具裝。

眾所周知,在沒有馬鐙的時代,進行馬上格鬥非常困難,需要經過極其嚴格的訓練。無馬鐙時代,騎兵作戰多是將長矛或馬戟往下扎,或者像漢軍騎兵和馬其頓騎兵那樣雙手拿長矛或者長戟,或者單手用短兵器比如短刀和斧頭。還無法做到後世那種藉助馬力的單手夾槍衝鋒。而且,稍有不慎,比如雙腿一放鬆或者上身沒調整好,都會從馬上摔下去。畢竟在有馬鐙的時代,還經常發生一些明星拍戲墜馬受傷的新聞,更何況沒有馬鐙了。由於高橋馬鞍在西漢末年出現,騎手在馬上得以保持穩定,從此衝擊騎兵戰術逐步完善,在漢末亂世有了極大的發展。

漢末三國時代的肉搏騎兵數量較之前大有增長,甲騎具裝也開始較多地出現在記載當中。個人格鬥的武勇越來越被強調,譬如西漢初年李廣以擅長騎射為勇,漢末三國的武將們則以能夠策馬衝殺甚至與敵將單挑為勇,《三國演義》中大量的單挑描寫正是以此為依據。由於馬鐙尚未發明,即便是在中原騎兵部隊中,騎射手仍然占很大分量,譬如公孫瓚麾下的「白馬義從」就以騎射見長。然而能夠正面衝擊步兵的衝擊騎兵,無疑更值得珍視,是國家級的戰略型力量。

虎豹騎是曹操霸府中軍的核心騎兵力量,由曹操親屬統領,稱領軍將軍。除了著名的曹仁之外,曹真、曹休也都曾率領虎豹騎,後來成長起來,獨當一面。

在建安九年,與袁譚的南皮之戰中,曹純「督虎豹騎從圍南皮」,「急攻之,譚敗。純麾下騎斬譚首」,袁譚死於曹純所率領的「虎豹騎」之手。袁紹之子袁譚以驍勇著稱,是一員虎將,之前以整齊的步兵方陣背城作戰,打得曹操士卒多死。虎豹騎竟能破陣斬殺袁譚,足見雖然沒有馬鐙,虎豹騎也擁有可觀的突擊步兵能力。

建安十二年的白狼山之戰中,曹純率領的虎豹騎受張遼指揮,對蹋頓單于有絕對數量優勢的烏桓騎兵發起衝鋒。因為在北方馬鐙尚未發明的緣故,十六國時代聲勢駭人的胡族具裝鐵騎這時候尚不見身影,烏桓騎兵都是以騎射為主的輕騎,在虎豹騎的突擊前不堪一擊,蹋頓單于被陣斬。

討平烏桓之後,曹操將萬餘戶烏桓人遷入內地,徵調其騎士參與征伐,「由是三郡烏丸為天下名騎」。則其中不少人會學習衝擊、格鬥的作戰方式,當也有烏桓騎兵被吸收到虎豹騎當中。建安十三年時,曹純「從征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此戰中虎豹騎發揮出了驚人的機動性,證明虎豹騎中應當有一定數量的輕裝衝擊騎兵,同時具裝騎兵也可以卸下馬鎧和重甲,輕裝作戰。某些認為重騎兵笨重而耗費體力的看法,實屬迂腐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無馬鐙時代,騎兵會戰中輕裝作戰可能更有優勢。如延津之戰中,曹操「見其(己方馬鎧)少,遂不施也」,結果利用敵騎分頭搶劫輜重的機會,以600騎大破袁紹軍5000多騎,斬殺文丑。這是因為無馬鐙具裝騎兵靈活性較低,這時候脫下馬鎧作戰更利於節省戰馬體力,提高速度,在作戰中反而可能佔到便宜。建安十六年,曹操征討馬超,更是「列鐵騎五千為十重陣」。固然這裡的鐵騎並不都是具裝,但在沒有馬鐙的時代,組織起多達5000的衝擊騎兵,足見曹魏政權驚人的騎兵儲量了。

此戰當中,「先以輕兵挑之,戰良久,乃縱虎騎夾擊,大破之」,即先以步兵和輕裝衝擊騎兵與馬超軍會戰,消耗對方體力,而後由穿著具裝的虎豹騎突擊,如同霹靂無前,西涼軍雖然精幹,仍然無法抵擋這樣迅猛的衝鋒,陣勢崩潰而落敗。由此可見,虎豹騎堪稱無馬鐙時代的巔峰騎兵。

但夏侯淵進入隴西追討馬超、韓遂殘餘力量時,依賴的主要是輕騎,我們從史料中找不到虎豹騎的身影。對蜀作戰中,虎豹騎也似沒有突出表現。考慮到隴西、漢中的地形崎嶇,我們可以推測,在無馬鐙時代,具裝騎兵靈活性較低,難以操縱方向,不利於山地作戰。反倒是擁有使用簡易繩圈式馬鐙的南中騎兵的蜀人,在隴西戰場上可能騎兵戰更加靈活。

曹丕和曹睿時代幾乎沒有虎豹騎的記載,大約因為對蜀戰場多山,對吳戰場多水網,都不是虎豹騎合適的作戰場所。虎豹騎既沒有突出表現,數量也就被日漸削減,終於湮沒在史卷的角落當中。

《魏書》: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太祖難其帥。純以選為督,撫循甚得人心。及卒,有司白選代,太祖曰:「純之比,何可復得!吾獨不中督邪?」遂不選。

《三國志·烏丸傳》:及幽州、并州柔所統烏丸萬餘落,悉徙其族居中國,帥從其侯王大人種眾與征伐。由是三郡烏丸為天下名騎。

《三國志·武帝紀》:紹渡河追公軍,至延津南。公勒兵駐營南阪下,使登壘望之,曰:「可五六百騎。」有頃,復白:「騎稍多,步兵不可勝數。」公曰:「勿復白。」乃令騎解鞍放馬。諸將以為敵騎多,不如還保營。荀攸曰:「此所以壞敵,如何去之!」紹將文丑將五六千騎至。諸將復白:「可上馬。」 公曰:「未也。」有頃,騎至稍多。公曰:「可矣。」乃皆上馬。時騎不滿六百,竟大破之,斬丑。

李碩《南北戰爭三百年》

張增祺 《滇國的戰馬、馬具及馬鐙》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曲墨封,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這支以漢人為主的蒙古軍隊,西征時比騎兵更讓歐洲騎士瑟瑟發抖!
長平之戰白起明知要背千古罵名還殺降四十萬,背後是否另有隱情?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