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換個角度看問題——在「孩子犯錯」中尋找「教育機會」

換個角度看問題——在「孩子犯錯」中尋找「教育機會」

文丨福林媽咪

愛迪生經過1001次試驗,發明了改變人類生活的電燈。

這項偉大的發明,讓全世界知道了愛迪生。但同時我們也能夠看到,即便是如此偉大的發明家,他的成功也是在不斷的失敗中獲得的。

就像我們說的,失敗是成功之母。

那麼,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這個問題?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關於「孩子犯錯」的問題。

面對「孩子犯錯」問題,家長們的處理方式大體可以分為兩類:疲於應對型、積極糾錯型。

當然,從字面上我們也能理解,積極應對的確是對孩子教育更好的方式。

那麼,為什麼有些家長會在孩子犯錯問題上疲於應對?這主要來自於兩方面的因素:

1. 重複犯錯

重複犯錯是導致家長疲於應對的主要因素。

其實很多家長都知道,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總是在同一個地方跌倒。

在父母眼裡重複犯錯是極其危險的信號,首先,孩子對錯誤的認識不清,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也能說明孩子對「改正錯誤」的方式沒有足夠的理解和重視。

也就是說,孩子既沒有意識到錯誤本身的重要性,也沒有對父母的「糾錯方式」產生重視。

兩方面的因素,導致父母在面對孩子犯錯的問題上疲於應對。

這是我們將實現完全鎖定在孩子身上,得到的思考。反過來講,其實父母要為孩子重複犯錯承擔更大的責任。

沒有讓孩子意識到錯誤本身的重要性,而處理犯錯的方式方法也沒有能讓孩子欣然接受引起重視。

2. 反抗態度

我們很容易理解,父母在「孩子犯錯」上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對「犯錯」的認識。

當父母認為犯錯是不好的、不能接受的、消極的,那麼孩子對錯誤的理解也會是消極的、負面的。

由此,孩子本身就會對錯誤產生偏激情緒,也就是我們經常遇到的:不認錯。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能經常遇到這樣的小朋友,你跟他說什麼都行,你說他犯錯了,臉色立馬大變,甚至會直接反抗你的評判。

長此以往,父母自然會產生疲憊心裡,疲於應對孩子的犯錯問題。

同樣的,反思這個過程我們也可以發現。首先是父母對於孩子犯錯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反抗態度的產生。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對於「孩子犯錯」持消極態度,他所謂的處理方式,也必然會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偏差。

綜合來看導致父母疲於應對的原因可以總結為兩句話: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同樣的錯誤不斷重複。」「犯錯不可怕,不認錯最可怕」

疲於應對孩子的「犯錯問題」,犯錯無法得到有效的引導和糾正,這對孩子的教育來說無疑是影響深遠的。這會導致孩子在很多方面出現認知問題:

1. 越來越不知錯、不認錯

錯誤沒有得到及時的改正,久而久之,在孩子的認知觀念里就沒有了「錯與對」的有效區分。這自然會產生「不知錯」的後果,不知道什麼是錯的,主動改錯也就不存在了。由此,孩子自我提升的能力就被湮滅了。

另外,不知錯當然也會強化「不認錯」的態度。

綜合兩方面的原因,你會發現,讓孩子認錯越來越難了,讓孩子改錯越來越難了。

2. 認知偏差,情緒波動大

對錯誤沒有足夠的認識,那麼孩子對於「正確」的理解必然也會出現偏差,這直接導致孩子出現認知偏差。

當然,對「是非對錯」的理解出現偏差,必然會產生與集體的「對抗」狀態。你會發現這樣的孩子,總是跟集體不相容,跟朋友相處不和諧。

對啊,他分不清對錯,自然會在對錯上與集體產生認知衝突,情緒波動自然而然就會出現。

「你這樣是不對的。」「我哪裡錯了?你才錯了呢!」

這種對抗將會對孩子融入集體會產生負面影響,同時也會對孩子的人際關係產生影響。

由此我們可以意識到,面對孩子的「犯錯問題」,作為家長我們不能「疲於應對」而 要「積極糾錯」。

那麼,該如何積極的糾正孩子的犯錯問題?或者說,在孩子犯錯問題上,我們經常會陷入到哪些誤區?

先來看一個事例:

在遊樂場中,孩子跟小朋友之間因為「交換玩具」發生推搡,雙方父母果斷的出手制止,並要求孩子向對方認錯。

爸爸是這樣處理的:

首先,告訴孩子:「怎麼能跟小朋友搶玩具呢?人家是小女生,你應該讓著別人。」其次,要求孩子認錯並向對方道歉。

結果是什麼?孩子非但沒有認錯,拒絕道歉,還對爸爸產生了對抗情緒。問題最終沒有得到合理的解決。

分析事例,我們需要在兩方面採取積極應對的措施,才能幫助孩子有效的解決問題。

第一:對待「犯錯」的態度問題

1. 犯錯是正常現象,你的排斥必將導致孩子的排斥

放在事例中,孩子因為交換玩具而發生推搡,這其實是很普遍的現象,並沒有所謂的對錯之分。

如果我們在開始就將其定義為「錯的」,那麼,我們首先就確立了與孩子之間的對抗關係,對於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好處。

與之對應的正確方式:就是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對,先讓孩子平靜下來。

2. 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

事例中,爸爸認為「對方是小女生」,所以孩子需要認錯。這種理解是有一定偏差的,是否犯錯是決定是否認錯的前提,跟對方是誰沒有任何關係。

爸爸的反應,忽視了孩子的感受,站在了對方的立場。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

「爸爸知道你也受了委屈,對不起寶貝,爸爸來晚了。」讓孩子平靜下來,進一步安撫孩子的情緒。

第二:對待「犯錯」的方式問題。

1. 強硬的方式,必然導致強硬的回應

採用強硬的方式,首先在情感上就會對孩子產生傷害,讓孩子無法正確對待問題本身。

事例中,我們很容易感受到爸爸語氣上的強硬。

換一種口吻,也許孩子更容易接受。

2. 找到犯錯的「關鍵點」

事例中,是因為爭搶玩具犯了錯?明顯不是。

是因為推搡的動作,這種過激反應是錯誤的表現,需要得到改正。

沒有找到「關鍵點」,爸爸盲目的讓孩子給小朋友道歉,孩子當然無法心裡上順從。

3. 在良好的情緒狀態下解決問題

孩子還在哭鬧,內心的委屈情緒還沒得到平復。這個時候讓孩子認錯,明顯是不理智的。

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在平靜的情緒狀態下,孩子更容易接受你的觀點,也更容易理解「錯在哪」。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家長要求哭鬧中的孩子認錯,道歉。

這其實都是我們教育中存在的誤區。

對於家長來說,積極的心態面對「孩子犯錯」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犯錯是正常的,也是有必要的,因為我們能在孩子犯錯中,找到孩子當前存在的問題,加以改正。

所以說,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的面對犯錯問題。不能積極的處理孩子犯錯的問題,不能最終解決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林媽咪 的精彩文章:

與孩子暢快溝通——從尊重孩子的「隱私」開始
會玩兒也是一種能力!別只問作業寫完了沒,這些才是寶媽該關注的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