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閑話端午節

閑話端午節

文/封宇平

閑話端午節

鹹鴨蛋

中國傳統的美食都有很濃郁的農耕文化印記,比如說端午美食「兩蛋一粽」之中的鹹鴨蛋,過去就是雙搶時節,地主家勤快的主婦供給長工的犒賞,出汗下力的勞動力,需要補充鹽分,吃飯的時候,也會品頭論足,說說哪家的鹹蛋苦雪雪咸,哪家的沒有鹹味,哪家的鹹淡適中。不用加油鹽醬醋和辣椒,便于田間地頭即食的營養品,算是給看菜下飯的長工一種獎賞。主人捨得下米,鹹蛋捨得放鹽,就會忠誠地付出加倍的力氣。初聽說長工還有鹹蛋吃,居然問父親怎麼沒有階級鬥爭?地主不都是周扒皮,黃世仁,南霸天嗎?

在城市裡居住,不太容易感知農時,但有人挎著籃子來賣鴨蛋,就是對主婦們製作鹹蛋的預告。過去家家戶戶都會自作鹹蛋,去年的稻殼,新鮮的黃泥,適量的鹽,粘著稻殼,糊上黃泥,雜菜罈子邊陰涼處擱著,就可以靜靜地等待鴨蛋的化學反應。

閑話端午節

大方的人家做整籃子的鹹蛋,就會被鄰居羨慕。根據家裡的人口,餐前煮上幾個,按人數分好,餐桌上切開的鹹蛋,金黃冒油的蛋黃,純白可口的蛋白,散發著夏天的誘惑,人口多的家庭,孩子們都很自覺地只吃自己的那一份。因為對半切開,蛋黃不一定居中,橫切面大也難卜實際兜底的大小,所得的可能就一半多一半少,多的就炫耀,故意留著飯後享用,少的就嘟嘴,爭取下次拿到蛋黃多一點的那半邊。蛋少人多的餐桌,才能深刻美食滋味到心頭。

連泡菜都要爭著挪到自己面前的時代,如果能多吃一邊鹹蛋,或是被長輩賞賜蛋黃,孩子們都會激動半天。有家教的孩子從來不會掙搶食物,半邊鹹蛋也能多吃一點飯。對家庭出力最多的大人,心安理得地吃整個的鹹蛋,筷子留在蛋殼裡的一些蛋白,會被孩子仔細打掃乾淨。

閑話端午節

那個年代的美食才是真正的美食,以至於孩子的美夢,就是野外撿拾野鴨的蛋,而且不用煮,剝開就是天然的鹹蛋那有多好?雖然是關於美食的童年科幻,只要和小夥伴們說起,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空空的蛋殼也是鹹的呢,還要捏碎了去逗槐樹下的螞蟻。

苦夏的雙搶,我也見識過,高中被鄉下的同學騙去割禾,晚餐就是池塘里自己摸上來的田螺蚌殼,瓜架子上的絲瓜,家養的鴨子和很鹹的鴨蛋。這種勞累的級別只能算是點工,短工,睡在他家二樓地面的涼席上,回味鹹鴨蛋,感嘆過去長工們的生活,覺得這樣苦幹之後,確實不能再吃辣椒菜去加速出汗,必須通過鹹蛋補充鹽分,和現在跑馬拉松或是戶外徒步,必須補充鹽分喝鹽水一樣,包含科學和保健的智慧。當一種食物,代表著出力的勳章,比在家能夠任意吃它,更覺得物有所值,且自己力氣的價值,也在其中。

閑話端午節

現在家裡已經不做鹹蛋了,擔心口味也不願意去超市買,單位的端午福利,就包括了8個鹹蛋,這是一個小家庭,兩三次午餐的加菜基數,沒有家常的原味,也沒參加雙搶的機會了,再好的鹹蛋也似乎吃得問心有愧,做事要下米,做人要實在,吃鹹蛋要對得起東家。鹹蛋面前沒有階級鬥爭,老少咸宜的端午美食,度過酷夏的首選功能佐餐!只有喜歡鹹蛋的孩子,才把日本的一種卡通人偶叫做鹹蛋超人。

閑話端午節

松花皮蛋

記得家裡第一次做松花皮蛋,是父親認真找人學習製作的方法,主要是灰泥的配方。母親從邵東大姨的田裡,捎回稻草,由我去燒成草灰,拌上黃泥,黑糊糊地把鴨蛋包裹起來,然後就刻意忘記糊好灰泥的鴨蛋們,直到很多天以後,父親嘗試著敲破泥殼,看到化學反應之後的分層的蛋體,蛋清的周邊,果然凝結了雪花一樣的圖案,這是美食特有的美學符號。審美運用到食物上,是中國人的智慧和情趣。

鮮明的雪花,讓皮蛋變得猶如冰雪天的使者,口感都是冰涼的,彷彿在冰箱里凍過,據說不按那種方法,就無法做出皮蛋上的雪花,沒有雪花的皮蛋,也似乎味道完全不同。如果技巧不夠,灰泥拌得不均勻,蛋內的化學變化就不一樣,打開後的色彩也不同,有的就難看,遇到做皮蛋前就有些變質的,還會有寡蛋一樣的臭味。如果配方不對,蛋還容易燒壞,畢竟是化學反應,掌握奧妙才會得心應手。

閑話端午節

皮蛋因為其質地的嬌嫩柔軟,是不能像鹹蛋那樣拿刀去分切的,手巧的主婦是先小心翼翼剝去蛋殼之後,用紗線去分切,才會分切得切面整齊,不破不碎,切面色彩層次分明,相當美觀。可以按照拼盤或是人口的多少分成不同的形態。皮蛋不如鹹蛋入味,要提鮮,增加色香味和觀賞度,還會加上家裡做的剁辣椒。剁辣椒做得好不好,也影響皮蛋的口味,影響食客的風評。一般敢於把黑糊糊,暗黃的皮蛋端上桌,必須巧妙地擱上鮮艷,辣勁足的剁辣椒,大家會誇讚主婦的心靈手巧,誇讚今年的夏天有口福。就是普通人家辦酒,都會把皮蛋做為冷盤的主打歌,一人一筷子,四分之一的皮蛋,能順利取食,不夾碎,還需要手感和運用筷子的技巧呢。

很小的孩子最初見到皮蛋,本能地有些恐懼,會覺得味道會很古怪,被大人誘惑,鼓勵,甚至監督後,才會勇敢地吃一口,習慣了那種清涼,才會接受這種夏季美食,其實當年不怎麼在和小夥伴遊戲時,去炫耀誰家有好吃的皮蛋,畢竟皮蛋黏糊糊的,容易弄髒嘴臉,不好看。皮蛋也和臭雞蛋難以區分,剝泥去殼也需要技術,弄黑手弄髒衣服可不好玩。

閑話端午節

夏天需要開胃,粘著剁辣椒吃皮蛋,或是把皮蛋碎煮做廋肉粥,口裡沒味道的時候,還可以隨意剝一個皮蛋當零食。目擊一種菜肴從製作到上桌的過程,才更體會其中滋味。

到夏天遇到皮蛋,和愛人又炒黑芝麻一樣,以此感知一年又一年的周而復始。生活需要美食的點綴,季節性強的尤其如此。過去以為是鮮蛋多到吃不完,為了不浪費,才發明鹹蛋和皮蛋的做法,那個年代農村家禽養殖的規模都很小,看到老家那鴿子蛋一樣的土雞蛋,還要搜集起來,用於換油鹽,或是送給城裡的親戚,這才知道一籃子鴨蛋不是那麼好集中收藏的,有些不得不一批批地做。有的據說還是從洞庭湖區販來的。城裡還被允許家裡養雞,喜歡水草的鴨子,在邵水河岸看不到多少只。那時,真想住在遍地野鴨和菱藕的湖區,或是當鄉村題材電影里的放牧鴨子的「鴨司令」。

閑話端午節

突然間理解了農村物產的艱辛,挨家挨戶搜集的鴨蛋步行進城挨家挨戶地出售,鹹蛋,皮蛋也沒有現成的商品,家家戶戶有自製的手藝和風格,幾乎是羞於購買成品的。那個時候的粽子也是各家買粽葉,買菖蒲,自己包糯米。端午的家常,都是從皮蛋的色澤,口感,鹹蛋的鹹淡說開去的。

孩子們從粽子和皮蛋的故事,根植了屈原的愛國主義,龍舟鍛煉江河邊民的體魄和鬥志,連鼓點都催人奮進。用「蛇不過」荊棘熬水沐浴,腰掛香囊,撒雄黃酒,熏艾葉,用強健的身體預備迎戰端午的洪水。端午之所以五彩繽紛,正是利用身邊的生物武器去除五毒的侵害,這就是天人合一,這就是綠色環保,這就是低碳養身。覺得端午佳節沒勁的人們,恰好需要返璞歸真,恰好需要尋根溯源。

皮蛋是一種家常美食的魔術結晶,讓人忘憂,給人解饞。它不要特別地想起,它是端午盛宴的序幕里的一道冷盤。其貌不揚,其味清涼,清涼得如荷塘雨前的那一縷濕潤的風。

閑話端午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我欠你一個老婆(3)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