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交流互鑒助推對外話語傳播
人類文明是伴隨人類發展歷史過程而產生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不同國家在不同歷史環境、自然條件和習俗傳統條件下創造出具有鮮明自身特徵的文明,不僅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而且更有與其他文明相互交流借鑒的必要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立足於各種文明的和諧共存及包容互鑒。中華民族離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來越近,構建具有鮮明新時代特徵的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刻不容緩。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為加快新時代中國對外傳播話語體系構建提供了重要的科學理論指導和實踐努力方向。
理性認識不同文明間的關係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外傳播話語體系,離不開正確看待歷史上中華優秀文明與世界上其他文明之間的關係,離不開正確處理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之間的關係,這是構建新時代中國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基本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要理性處理本國文明與其他文明的差異,認識到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獨特的,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不攻擊、不貶損其他文明。」推動中華文明與其他各種不同文明之間交流互鑒、相互包容不僅是構建新型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重要理念,也是有效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路徑選擇。這就要求不僅要對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歷史變遷有一個理性清晰的認識,從中勾勒出代表中華民族精神血脈綿延不絕的歷史圖譜,而且要將這個圖譜形成過程中對其他文明的滋養以及其他文明與中華文明交流互通中的融合發展支脈全景展現出來。
與此同時,還要對其他各種不同文明形成的人文歷史條件、自然環境變化以及自身固有的風俗習慣進行全面深刻的了解,這是理解人類文明多樣性的邏輯基礎。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的演講中所指出的那樣:「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新時代對外傳播話語體系構建的重要使命就在於從海量信息傳播中選擇有益於不同文化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因、消除近代以來西方文化傳播中的傲慢與偏見,從而促進人類文明整體向更高層次不斷發展。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以及承擔的國際責任越來越重,如何讓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國發展,無疑成為中國對外話語傳播重要的時代命題。新時代中國對外傳播話語體系構建應立足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事關人類和人類文明未來發展趨向的重要戰略思想,以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理念為依託,堅持利用不同形式和方式進行文明交流互鑒,向不同文化背景、發展水平和發展願景的國家,闡述中國發展道路選擇、中國夢與世界夢之間的內在聯繫、人類多樣性文明共存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構建對外傳播話語體系
話語體系具有語言性與文化性的雙重特徵。一個國家在國際舞台上呈現出來的話語方式和內容,反映了民族國家依據自己制定的某種規則,傳播其所表達的國家意志以及與這種意志密不可分的能夠呈現國家和民族利益訴求的符號意義,也是該國在世界舞台上確立其國際地位並被其他國際關係行為主體所認知的過程。就此而言,不同話語體系的傳播主體、內容和客體之間產生以語言和言語為表徵的差異,反映了這些傳播主體不同的思維模式和對權利以及與之相關的利益的不同態度。而以文明交流互鑒為原則引領新時代中國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構建,反映了多極化的國際格局趨勢和多樣化的文化存續應成為全人類謀取最大利益的公約數,由此所決定的話語體系並非意味著對現有西方話語體系進行挑戰,也沒有讓世界上其他國家以此進行選邊站隊的主觀意願。這是一種超越意識形態差異的符合全人類公共利益的話語體系,因此這種話語體系能夠在世界範圍內的大多數空間產生共鳴和認同。在文明交流互鑒中構建對外傳播話語體系,不僅可以拓寬人類不同文明在全球化進程中保持自我文明獨特的歷史傳承性的視野,而且還可以從人類文明發展一般規律中找尋這些不同文明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發揮「和諧酵母」的方式及其獨特功能。
堅持文明交流互鑒可以通過對人們思維模式、民族心理及宗教習俗的探討,總結人類不同文明的起源和變遷的規律,從而揭示不同文化何以能夠延續的本質。這為新時代中國對外傳播話語體系構建提供了啟示:各個國家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所積澱下來的不同文化已經成為與其對應民族延續生存的血脈,人類之所以能夠不斷地將文明提升到更高的階段,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各民族和國家在不同歷史階段尋求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和路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文明交流互鑒的根本點和出發點就在於和而不同及求同存異。
承繼傳統哲學思想
人類文明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大放異彩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規律,正是由於不同文明的和諧共生、互為包容、交相輝映,才編織出了人類歷史上絢麗斑斕的畫面。以文明交流互鑒引領新時代中國對外傳播話語體系構建,為跨文化傳播中消除現實人為築起的文化壁壘、打破阻礙人類相互交往的精神隔閡提供了嶄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毋庸置疑,文明交流互鑒引領下的話語共同體植根於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秉持的「天下一家」理念,承繼了中華傳統文化中「民胞物與、協和萬邦、天下大同」的思想,追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世界各國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擁有同一個家園,應該是一家人。世界各國人民應該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張開懷抱,彼此理解,求同存異,共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
就此而言,新時代中國對外傳播話語體系不是對西方所謂國際自由秩序的挑戰,而是在承繼中華傳統「和合文化」基礎上實現人類社會整體價值的最大公約數。哈貝馬斯指出:「話語倫理的共同體只有通過實現所有人話語的自由權利,剷除一切歧視和苦難,將被邊緣化的人納入相互關愛中才可能建立。這個建設性地籌划出來的話語共同體不是一個封閉的絕對同一的集體,不會強迫其他成員放棄自身的特殊性而成為標準化的人。」以這種基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價值的哲學思想而建構的話語共同體,無疑為解決當今人類發展進程中的基本矛盾衝突和困惑,提供了富於啟發性和創新性的應對方案。同時,這種話語體系倡導不同文明在相互信任基礎上展開對話並進行自我更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總之,以文明交流互鑒為導向的新時代中國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在明晰世界不同文化差異性的前提下,重視維繫不同話語體系的和諧共存,絕非排擠多樣、自我論證和自我框定的話語體系。它恰恰是主張和維護人類多樣話語體系的共存性,這正是新時代中國對外傳播話語體系構建中所具有的自由共享性的充分證明。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習近平總書記對外傳播的思想研究」(15AXW006)、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百年傳播話語體系變遷研究(1919—2018)」(18ZDA315)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史孝文:古亞述國際長途貿易如火如荼
※金壽鐵:《紅樓夢》翻譯與研究在韓國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