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馬懿聽到諸葛亮每天食用一斤米,為何就能知道諸葛亮命不久矣那?

司馬懿聽到諸葛亮每天食用一斤米,為何就能知道諸葛亮命不久矣那?

諸葛亮每天食用一斤米,司馬懿就判斷他陽壽已盡,這件事情看過三國演義的應該都清楚一點,其實這事來源於《三國志》中的這段記載:亮使至,問其寢食及事之繁簡,不問戎事。使對曰:「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所啖食不至數升。」宣王曰:「亮將死矣。」那麼司馬懿為何能判斷出諸葛亮命不久矣那?

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統一中原,對曹魏發動五次戰爭,歷史稱為北伐中原, 並不是小說之中的六出祁山,諸葛亮五次北伐之中真正出兵祁山是第一次、第四次,只有兩次。諸葛亮前三次交手的對象都是魏國名將曹真,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候曹真病重,司馬懿才開始與諸葛亮開始對抗, 司馬懿戰場之上與諸葛亮第一次的正面交鋒,司馬懿就以慘敗告終,從此司馬懿再不敢輕易出戰。魏軍將領數次請戰,司馬懿都不準,諸將十分不滿,便譏笑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司馬懿也知道自己戰場上不是諸葛亮對手,因此就不與諸葛亮正面交鋒,與諸葛亮拼消耗,尤其是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之中,.司馬懿以「堅壁拒守,以逸待勞」的指示,與遠道而來進攻的諸葛亮相峙了百多日,就是不予起決戰, 其間諸葛亮多次派人挑戰,司馬懿軍始終堅守不出。其後諸葛亮故意讓人帶一套女人的衣服、頭巾送給司馬懿,表示司馬懿就像女人一樣。

其實面對諸葛亮的大軍正面決戰可以勝過諸葛亮的人不多,司馬懿絕不是對手,他採用逸待勞的戰役,其實是很正確的一件事情,戰爭消耗的時間越長對發動戰爭的國家來說損耗越大,一方面長久運送糧草不易,另外對於長久時間沒有獲取戰爭的勝利對軍中志氣來說也影響很大,司馬懿作為軍事家希望在蜀國耗不住的時候,在於其決戰這樣能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這也是每個軍事家都喜歡遇到的.

蜀國的諸葛亮與司馬懿正好相反,司馬懿是以逸待勞,相反諸葛亮與司馬懿來說就難易承受住,因此派使求戰,這個時候司馬懿卻從諸葛亮派出的下戰使者口中探得諸葛亮事事親力親為,食少事繁多,認為諸葛亮活不了多久, 其實也好了解,俗話說得好「能吃才能幹嘛,食量在古代是反應一個人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標準, 事實上對於年齡大的一些人,認為老的多身體相對好一些,比如趙王想要再度啟用晚年的廉頗,但是又擔心他年紀大了力不從心,於是派人來考察。廉頗就依靠自己的飯量來展示自己雄風依舊。諸葛亮這個時候凡事必然親抓, 如使臣所說,事無大小,皆為自決。然而一軍之事,日以千繁,消耗如此大的精力,但是一頓飯卻只能吃下四升精米,如此這般,諸葛亮豈有長命? 最後結果也很明顯,沒有多長時間諸葛亮病故,

諸葛亮對於死的事情也做出了安排,楊儀、姜維按照諸葛亮臨終的部署,秘不發喪,整頓軍馬從容撤退, 司馬懿派兵追擊,蜀將楊儀返旗鳴鼓,做出回擊的樣子,司馬懿以『窮寇莫追』收軍退回。當時有人傳:「死諸葛走生仲達」,司馬懿聽到笑說:「這是因為我長於預測活人的事,不長於預測人的生死啊。」第二天,司馬懿到諸葛亮營壘巡視,並贊諸葛亮「天下奇才也」。諸葛亮唯一沒有安排好的就是對於有矛盾的楊儀和魏延二人,最後兩個人在撤軍後爭權,楊儀殺死魏延。對於諸葛亮為何沒有安排好這件事情.歷史沒有明確的記載,有記載的事情是.司馬懿本想乘機攻蜀,但因為魏明帝未准,作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旅行者 的精彩文章:

三國最傳奇的人見面就給主公畫大餅,堪稱史上最牛入職
漢末三分,最耀眼的明星將領,如果沒有英年早逝,三國將更加精彩

TAG:漫旅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