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曲阜孔林有兩大怪異之處,蛇蟲遠避烏鴉不棲,其中緣由令人感慨

曲阜孔林有兩大怪異之處,蛇蟲遠避烏鴉不棲,其中緣由令人感慨

回首過往,在兩千多年前,孔子與其弟子共同創立的儒家學派,對後世歷史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雖然很多人會抨擊儒家學說,覺得這是封建殘餘,但我們也不能徹底棄之,畢竟儒家學說之所以轉化為統治者壓榨禁錮人民的治理工具,實際上是封建統治者有意為之,並非儒家學說的本意。宋明以後的程朱理學,將儒家學說徹底推向人民對立面,這其實是與孔子創立儒家的初衷完全相悖,現代人應該理性看待在中國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的孔子及其家族。

眾所周知,山東曲阜以孔府、孔廟、孔林「三孔」聞名於世。「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標誌,圍繞著「三孔」也發生了許多充滿神秘色彩的傳奇故事,比如孔林中就有兩個古怪現象,即「上不落烏鴉,下不招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烏鴉不會棲息於孔林附近,更不會在孔林樹木上落腳,雖然孔林草木茂密,但卻從來不會有蛇蟲之類出現。

就常理而言,烏鴉出於生活習性,常常會出入於墓地一帶。在中西方的傳統觀念中,烏鴉是災厄的象徵,古人認為「烏者黑也」,烏鴉代表不詳,在西方電影中,凡是出現墓地的鏡頭總是會配上烏鴉凄厲慘叫,令人毛骨悚然。關於烏鴉不落孔林的奇特現象,曲阜民間也有著相關傳說。

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禮崩樂壞、戰亂不休,孔子為此一生都致力於為推廣其所創學說而周遊列國,希望能夠用「仁」來結束動亂,為百姓帶來和平福祉。不過要想改變諸侯們的思想,可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而且往往風險極大,對方若是明君還好,即使說服不了也不會有性命之憂,假如遇到嗜殺成性的諸侯君主,恐怕稍有不慎就下場凄慘。孔子當年周遊至宋國時,國君宋景公對其學說思想非常仰慕,想以高官厚祿聘請孔子入仕宋國,宋國大臣恆魋卻擔心孔子入朝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強烈反對孔子入宋,還設計將孔子趕出宋國。

在孔子離開宋國後,恆魋甚至派人前去追殺孔子及其弟子。眼看追兵就要追上孔子一行時,道旁的樹林中突然飛出一群烏鴉,烏鴉悍不畏死地攻擊士兵,很多士兵都被烏鴉啄去眼珠。追兵們惶恐之下,認為孔子是受上天護佑之人,若是貿然殺之必定會觸怒天威,所以這才悻悻而退。這片林子後來就成為孔林,烏鴉一直在外圍守護,不讓任何人破壞打擾。

不過在今人看來,民間傳說未免太過牽強,可信度極低,孔林不落烏鴉的真正原因應該與其修建方法有關。經過一些專家的研究,他們發現烏鴉對於所棲之樹的種類有所偏好。後世在將儒家學說奉為正統後,「三孔」不斷修繕擴大,孔氏家族在擴建孔林的過程中大量種植楷樹和檜柏,而這恰恰是烏鴉討厭的樹,「上不落烏鴉」也就有了解釋。至於「下不招蛇」同樣易於理解,孔氏家族在孔林地下埋有大量硃砂與硫磺,這些都是蛇蟲最害怕的相剋之物,因此孔林也就不再招蛇。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實在令人感慨嘆服。

參考文獻:

《孔子傳》《山東孔林里的古樹名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抗日戰爭十四年間,日寇到底搶了多少財富?戰後憑此迅速恢復元氣
越南有種特色戰法,曾令日寇和美軍叫苦不迭,我軍一招就輕鬆解決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