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滿洲旗人殺羊以後怎麼分?

老滿洲旗人殺羊以後怎麼分?

說說老滿洲旗人的舊風。端午,五月節來了,熱天也就到了。端午節咱們遼東鳳凰城滿洲老營子老堡子里的旗人人家不殺豬不殺雞,這個節在早前的時候,營子里公家會殺羊,堡子里老話叫「砍羊」,一個幾十戶人家的滿洲堡子里,公家會砍三隻或者五隻羊。殺羊過端午節不是咱們今晚故事要講的舊風,今晚講故事說滿洲旗人舊風俗,著重說的是老滿洲旗人殺羊以後怎麼分,均勻的分配羊肉和頭踢下貨,做到人人都有份,家家都均勻,這是咱們遼東鳳凰城老滿洲旗人的舊風俗,而且這個滿洲旗人舊風俗一直延續至今,三百餘年不改變。

咱們遼東鳳凰城老滿洲旗人對公家敬畏,公家未必一定就是官家,這個公有時候是營旗城堡的集體,有時候是小堡子里的幾十戶人家合夥,更多的時候是營旗哨尉所訂定的組織體系,會有主事,會有司薄,會有管理的小幹部。或者更具體點說,就是一個小堡子,一個外出謀取獵物的小校隊,十人八人,十家八家,都會叫公家,都會集體活動,集體吃住行。這就是旗人的特點,組織性特彆強。但凡是這樣的以公家為單位的旗人集體,所謂舊風俗就是講究平均主義,典型的就是端午節分羊肉,這有故事的。

老滿洲旗人故事裡,滿洲旗人舊風俗所謂的均分,說到底就是濟弱,是一種精神上的平均,並不是絕對均勻的分割羊肉,而是把最好的,甚至有時候都是最多的,分給孤兒寡母,分給烈軍屬,分給遠在南邊大營披甲人故鄉的女人孩子。而後才會在族裡真正的平分羊肉。分完了以後,主事的還會把自己框里的頭踢下貨什麼的拿出來一部分,裝在族裡大爺的份上,說這是孝敬。貪心就在這看似形式、面子的舊風俗里給湮滅了,旗人講平均的舊風俗就會幾百年流傳下來。

其實這人,誰都有貪心。形式也好,面子也罷,舊風俗就是規矩,老滿洲旗人最講究的就是規矩不能壞。教化於故事,教化於有形,有模有樣形式,慢慢的就形成了習俗習慣。遼東鳳凰城白旗後營子東街老王佳有個故事,說是公家派了一十六個人出邊門,到東邊高麗沿圍大獵物。早前大清的時候,大獵物一般都是指野豬和黑熊,鹿什麼的都不算。一十六人都是老王佳的叔侄兄弟,在長白山下圍了七七四十九天,陷坑和下套,撲殺了黑熊三頭,野豬三隻。東西都是現場趁熱乎宰殺,趁熱乎切割,分塊,實際上也就基本分配了。一十六人,十六等份,撲殺每一頭獵物都是這麼分。為啥要撲殺三隻三頭才算完呢?三個頭,十二條腿,六扇半子分十八份。這個一共就是三十三份。

十六個人一人兩份,正好就剩一份。這一份給誰?給老天爺,誰是老天爺?就是神,有樹神有山神。這個專門敬天的一份有時候是肉半子,有時候是一條腿,有時候是一顆頭,是不是就放野外不要了?還真不是。實際上是祭祀擺件以後,就跟下貨一起現場就吃了。有一年王佳老八爺子家的後圖當主事,後圖心不靜,每一次份肉分了以後,後圖就會把敬奉老天爺的余份弄下來一大半,跟著自己的份一起凍在肉筐里。從邊外北邊往回走的時候,在高麗沿放冰車,遇到沿冰出大愣子,冰車就翻了,一把封了鞘的彎刀也不知道怎麼了,就脫了刀鞘,不偏不倚,就扎在了後圖的後腰上,後圖當時就不會動了。回到遼東鳳凰城白旗後營子的時候,後圖已經是昏死的人。吳佳大先生給看的,刀傷重,不死也得躺三年。因為冰車翻了,另外隨行的十五個人也都看到了後圖筐里滾出來凍肉都多了一塊,大夥也就心裡有了約莫。貪不得,也欺不得。

罕王訂定八旗制度,其根本一條就是延續滿洲人自古就有的飲食均分的習俗,獲得均予以平分。旗內不分高低貴賤,不分年長年幼,以食物為主的獲得都會平分。罕王自己作表率,蒙古人所贈肉乾,罕王囑咐族內均分,人人得以嘗到味道,不在於多寡,而更在乎平均。凝聚旗人凝聚力的有時候不一定就是金山銀山,往往就是一個習俗,一種民風,一項制度。

作者鳳城白旗三台

滿族文化網原創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蒙古族女性的地位有多高?
十七世紀歐洲傳教士關於滿族的民族志觀察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