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端午佳節,憑弔屈原
文/李大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五月初五端午節,街上又聞粽葉香,兜售粽子的身影徐徐躍入眼帘。
我不由得憶起小時候在鄉下過端午的場景。那時,孩子們早早地摘來新鮮的粽葉,洗凈後,遞給大人們,包上糯米,有時還弄些肉餡、蔬菜餡和在一起,再用棕葉子拴好成一提一提的,放在大鍋里,盛滿清水,再用柴火,把粽子蒸透蒸熟後即可享用。隨著蒸煮的過程,粽香飄來,饞得孩子們圍在灶前,恨不得馬上食用。
那時,一邊吃著粽子,一邊聽到大人們講,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念屈原,就覺得這是滿滿的幸福。
屈原的名字從那時起,就印在我的腦海里,只是不太清楚為什麼紀念他。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深入學習先秦文化,逐漸對屈原有了清晰的認識。
原來屈原是歷史上一個了不起的聖人。他一生為人正直,品德高潔。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還是偉大的愛國者,深受後人愛戴、尊崇和欽佩。
屈原,公元前340年出生於丹陽(今天湖北秭歸)的楚國貴族家庭,祖上是楚王的後代屈瑕。屈氏也就屬王族公室,與楚國的關係自然非同一般。
然屈原並沒有因為出身高貴而自視優越,他不認為自己高人一等,都是大眾中的一員;他始終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看待他人,一以貫之地熱愛祖國、愛護百姓。
屈原小時候勤於讀書,史載他"嗜書成癖",這奠定了他後來博學的基礎。十歲時又生活在平民之中(平樂里),了解民間疾苦,十分同情貧苦百姓,深得底層社會的讚譽。那時,秦國是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經常侵楚,少年屈原當即組織平樂里的青年對侵犯的秦軍予以痛擊。屈原正直、敢於反抗侵略的名聲由此傳開。
據傳,屈原曾給楚國公子熊槐當過伴讀,私交很好,屈原也因為自己學識淵博、為人謙和迎得熊槐信賴,經常在一起探討如何治國。熊槐當上楚懷王后,先任命屈原為縣丞,後升為左徒,負責楚國的內政外交。
屈原26歲時,根據戰國時期的國際國內形勢,他深知六國合縱抗秦只是一種外交策略,唯有楚國自身強大才是根本所在。楚國要自身強大必須變革,但變革肯定會觸及舊貴族的利益,之前楚悼王時期的吳起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就是一面鏡子,吳起被射死,商鞅被車裂,這些前車之鑒一度撞擊著屈原的心靈。
屈原的偉大就偉大在這個地方,他明知施行變法會影響自身安危甚至生命,但深厚執著的愛國熱情、期盼楚國強大的理念使他擺脫困撓,毅然接受楚懷王的任命,積極施行楚國"美政",這就是歷史上的"草憲變法"。以對內鼓勵農耕、獎勵征戰、健全法令、任人唯賢、反朋黨、反壅蔽,對外聯齊抗秦為主要措施。
草憲變法的施行,得到楚國民眾的支持,楚國的國力得到增強,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觸及傷害了以公子子蘭為首的貴族利益,他們不斷攻訐,上奏讒言,立場不堅定的楚懷王開始懷疑屈原的忠誠度,對他不再那麼信任,漸漸疏遠了屈原。不久,楚懷王就把屈原的左徒職務罷黜,貶為三閭大夫,後來又放逐到漢北。
第一次屈原被流放的時間不長,不到兩年。因楚懷王上了張儀的當,不僅沒有得到六百里的秦地,還與齊國交惡。為了與齊國締盟重修和好,楚懷王只好召回屈原出使齊國。屈原完成使命後,楚懷王又不待見他,屈原不得已設壇講學了6年,仍期望楚懷王能夠重新信任他繼續變法強楚。
兩件事的發生,徹底打碎了屈原的等待和夢想。一是張儀二次使楚時,屈原不顧自身安危和仍在流放中的窘遇,憤筆上書直諫楚懷王殺張儀,但張儀用重金賄賂了權臣靳尚、寵姬鄭袖,在其庇護下,楚懷王錯失了機會,張儀平安回秦,但屈原卻與權貴們又結下了梁子;二是屈原反對楚國與秦國屈辱交好的"黃刺之盟",再次遭到權貴們的反對陷害。在屈原36歲的時候,第二次被楚懷王放逐到漢北和沅湘流域。這次流放,時間長達16年。
就在第二次流放生涯中,屈原依然沒有徹底失望,仍心系楚國的安危。
一方面,他根據自身的經歷、遭遇,結合楚國的風俗,引用了大量的神話傳說,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不朽的名篇。他以"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獨創了"楚辭"詩體,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奠定了基礎,成為萬世敬仰的"詩魂"。他的《離騷》與《詩經》並稱"風騷",對詩歌的傳承發展影響深遠。
另一方面,他時刻不忘牽掛楚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當屈原聞訊楚秦因楚太子橫殺了秦國一名大夫擅自回楚引起兩國交惡,天真的楚懷王意欲應約赴秦商議解難,屈原再次上書力阻: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宜去。但楚懷王在公子子蘭等權貴們的慫恿下前往秦國,當即被扣為囚徒,3年後楚懷王死在秦國。
太子橫繼位為楚頃襄王后,更無作為,更加冷落屈原。
公元前293年,秦國破韓,威脅楚國,要求楚頃襄王親自率兵立即迎戰。楚頃襄王猶豫不決。屈原得知,以楚懷王客死的下場向楚頃襄王諫言楚國需卧薪嘗膽,徐圖大業,不必畏懼,不要相信秦國的鬼話。這番直言讓楚頃襄王很不悅,在權貴們左右下,楚國割地求和,奉秦為尊。此後,昏庸的楚頃襄王沒有去思考楚國的未來,也沒有任用屈原,反而更加冷落屈原,屈原也就一直被放逐打壓之中。
楚國的發展可想而知,強楚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畫餅。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狼狽的楚頃襄王棄城出逃。屈原至此完全失望,拒絕了秦國期望他仕秦的邀請,在心灰意冷、極度苦悶、報楚無門下懷石投汨羅江自殺,以身殉國,時年62歲。
這就是不折不撓、寧死不屈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的愛國精神和正道直行、高潔的品德、詩魂深深感動著楚人和後世。在南朝梁吳均所編的《續齊諧記》中記載,每到五月五日這天,楚人自發到江邊,投食以祭之,以護屈原的身體不被魚蝦吃掉。到隋唐以後,端午節紀念屈原流傳下來,楚人到江邊投食紀念屈原的習俗也逐漸演變為吃粽子或划龍舟等等。在屈原逝死2230年的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屈原評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壯哉,屈原!您的愛國精神、為民情懷以及高潔的品德、偉大的詩魂將生生不息萬古傳承,永遠閃爍不朽的光芒。
五月二十七日端午節前於湄水邊憑弔屈原,是為祭。
(作者簡介:李大奎,男,漢族,七0後,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愛好者)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