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代岳州人真會玩:把端午競渡變成了一場狂歡節

唐代岳州人真會玩:把端午競渡變成了一場狂歡節

龍舟競渡是中國南方地區每年端午節不可或缺的民俗活動。關於龍舟競渡的起源,各地說法各異,有說是祭祀龍神,有說是為盤瓠招魂,還有說是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但最流行的說法是紀念屈原。相傳屈原投汨羅江自盡死後,當地百姓十分悲痛,紛紛前往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劃著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屈原的遺體,但始終未能找著。之後每年五月初五這天,人們便以划龍舟的方式來紀念屈原。

龍舟競渡紀念屈原的說法,可在眾多史籍中找到依據。南朝梁宗懍所撰《荊楚歲時記》中記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故並命舟楫以拯之。」隋代杜台卿所撰《玉燭寶典》中記載:「南方民又競渡,世謂屈原沉汨羅之日,並楫拯之。」唐代魏徵所撰《隋書·地理志》中也記載:「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羅,土人追至洞庭不見,湖大船小,莫得濟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爭歸,競會亭上。習以相傳,為競渡之戲。其迅楫齊驅,梢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諸郡率然。」

汨羅江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境內,岳陽因此被視為龍舟文化的發源地,人稱「龍舟故鄉」。岳陽古稱岳州,又名巴陵,是一座以「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聞名於世的歷史文化名城。早在唐代,岳陽的龍舟競渡活動就十分火爆。《全唐詩》中十餘首以龍舟競渡為題材的詩作,差不多一半與岳陽有關。如張說的《岳州觀競渡》、張建封的《競渡歌》、元稹的《競渡》和《競舟》、徐夤的《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連》等,都寫於岳陽。

正是由於詩人們的吟詠,才讓我們今天有機會從詩中感受唐代岳州龍舟競渡的盛況。張說於開元四年到開元五年(716-717年)擔任岳州刺史,他以地方長官的身份出席了當年的龍舟競渡活動,並即興寫下了《岳州觀競渡》:「畫作飛鳧艇,雙雙競拂流。低裝山色變,急棹水華浮。土尚三閭俗,江傳二女游。齊歌迎孟姥,獨舞送陽侯。鼓發南湖溠,標爭西驛樓。並驅常詫速,非畏日光遒。」這首詩的大意是:龍舟像飛翔的野鴨子,兩兩成對疾速划過水面。山色隨著湖光變幻,船槳激起片片水花。龍舟競渡活動豐富多彩,除了紀念三閭大夫屈原,還祭祀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又載歌載舞迎送船神孟姥、波濤之神陽侯。隨著擂鼓在南湖上響起,龍舟爭相奪標西驛樓。雙舟並駕齊驅,在陽光照耀下充滿了活力。該詩雖為應景之作,卻把競渡的細節描繪得栩栩如生,並借岳州當地的諸多典故,來體現競渡活動的文化底蘊。

張建封的長詩《競渡歌》,更是將龍舟競渡的場面描繪得熱鬧非凡、驚心動魄。如「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描寫兩岸圍觀人群中美女如雲,化妝品的芳香撲鼻,銀釵映日,光彩照人;「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描繪競渡的情景,三聲鼓響,紅旗飄起,兩條龍舟隨即在水面上飛奔,棹影翻轉如萬劍飛舞,鼓聲劈浪如千雷齊鳴,臨近錦標時,鼓聲更加密集,奪標進入白熱化,坡上觀眾喊聲驚天動地,竿頭彩掛令人眼花繚亂;「前船掄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橈。瘡眉血首爭不定,輸案一明心似燒。只將輸贏分罰賞,兩岸十舟互來往。須臾戲罷各東西,競脫文身請書上」,描述比賽分出勝負後,輸了的一方很不甘心,要求再決雌雄。

其它幾首詩作中,對岳州龍舟競渡亦有生動形象的記錄。如徐夤《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連》詩中的「競渡岸傍人掛錦,采芳城上女遺簪」,說是競渡結束後,地上竟散落著女觀眾遺失的發簪。競渡的擁擠場面,由此可見一斑。

從詩人的筆下,我們不難發現,源於紀念屈原的龍舟競渡,活生活地被唐代岳州人演變成了一場狂歡節。然而,競渡活動過於火爆,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如因爭強好勝導致的打架鬥毆事件層出不窮,民間盛行押注競渡輸贏造成賭博成風,民眾熱衷於競渡也耽誤了農業生產等等。所以,官方有時候會禁止舉辦競渡活動。如元和九年(814年),詩人元稹路過岳州時寫了一首《競舟》,詩中不吝筆墨詳細描述了競渡對農事的影響,對岳州刺史禁止競渡大加讚賞,還呼籲其它地方也要像岳州一樣,禁止龍舟競渡。

不過,儘管屢受官方打壓,龍舟競渡仍千年不衰。時至今日,岳陽汨羅江國際龍舟節已成為每年最隆重的傳統文化活動。端午節成為了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龍舟競渡亦被列為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見這一民俗活動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文/謝志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談古今事 的精彩文章:

宋詞的另一種味道:除了凄美愛情,還有美滿姻緣

TAG:笑談古今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