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墨家:古代跨國黑幫,共產主義萌芽
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註:魯曉芙看歐洲。合作請聯繫微信:Xiaofu_Lu
孟子曾說:「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批評道家激進派的楊朱太個人主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以及墨家創始人墨子太博愛、太理想化,學習兩派思想的都是禽獸。
可是,課本上明明就寫說墨家核心思想是「兼愛非攻」的和平主義,和平不好嗎?怎麼會被孟子罵得這麼慘、甚至被說禽獸呢?
墨學不但首開幫會組織先河,也為中華傳統俠義精神,奠下基礎。
其實,要想像這些先秦思想家當時的模樣,必須拿我們較熟悉的東西來比喻,才會比較生動。如果說墨家是跨國黑幫,有著嚴謹的組織規定,到處以戰止戰;那麼儒家就是跨國丐幫,周遊列國去找工作、想盡辦法混一口飯吃。
因此墨家反儒、儒家反墨都並不奇怪,畢竟兩家思想從出發點就截然不同,儒家以管理階級的角度出發,講究上行下效;而墨家是以一般百姓為出發點,去談如何興天下之利。所以孟子看不順眼墨子,也是合情合理的。
道上規矩,不過「義」字
不是說墨子「非攻」嗎?怎麼又說他是跨國幫派?事實上,墨子的非攻,是指反對進攻其他國家的非正義戰爭,但不反對防守自己國家的正義戰爭。因此,就像電影《墨攻》所演的,墨子十分重視防禦工事,在軍事防守方面的研究成果很高,包含如何編組軍隊、如何構築工事、如何裝備武器、如何進行戰鬥等等,均有非常詳細的論述。
墨子的非攻,是指反對進攻其他國家的非正義戰爭,但不反對防守自己國家的正義戰爭。
而且跟先秦各家學派相比,墨家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墨子的弟子,會組成一個嚴密的組織叫做「墨者」,墨者中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俠客者,稱「墨俠」。內部奉行嚴格的紀律,對首領絕對服從,組織領袖稱為「鉅子」,就像是一個幫派一樣,是半軍事化組織。鉅子雖享有絕對權力,一樣必須遵守道上規則,像是鉅子腹?的兒子殺了人,雖得到秦惠王的赦免,但腹?仍堅持「殺人者死」的「墨者之法」,殺了自己兒子。
看到這裡,是不是馬上讓你想起黑幫電影中,大哥「盜亦有道」的模樣?
墨學不但首開幫會組織先河,也為中華傳統俠義精神奠下基礎。孟勝擔任鉅子時,他與楚國的陽城君是好朋友,並曾為陽城君守城。後來,陽城君因參與了一場陰謀而被楚惠王追究,他的封地面臨到被收回的危險。孟勝出於對陽城君的義氣,親率183名墨者參加了守城的戰鬥,從容赴死。由此可見墨家對於「義」字珍而重之、身體力行的態度。
以「兼愛」替代「差別」:消除社會上的苦難
墨子思想從平民的立場出發,認為解脫當時社會種種苦難的方法共有十條:即兼愛(無差等的愛)、非攻(反對攻伐)、天志(肯定天的意志)、明鬼(相信鬼神的存在)、尚賢(推崇賢士)、尚同(不是崇尚同性戀哈,是主張意見與上級相同)、節用(節儉)、節葬(節省喪葬的花費)、非樂(反對音樂)、非命(反對命定論)。
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兼愛」,這一核心觀點,貫穿到墨家學說的各個部分。墨子主張:社會上的種種問題,都是源自於不相愛,而造成不相愛的原因,就是因為人與人之間有差別,假如天下人都像愛自己一樣地愛他人,用兼愛替代差別,那麼就不會有親人失和、犯罪分子以及戰爭了。
這樣的思想是一種崇高的理想,只是在現實社會中很難實現,因為人們很難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家庭和國家,去愛別人、別家、別國,更不用說統治階層,要他們放下私利去接受這樣的思想,根本不可能。因此,墨子的學說蘊含深刻的哲理,但應用到實際面時,就產生了困難。
從顯學到絕學:代表平民利益,難為統治者所接受
墨子學說的流行,主要是因為他的思想,反映了下層民眾的願望,在城市手工業者和農民中很有號召力,但是墨家思想反對社會有階級差別,抨擊貧富懸殊,因此不為當權者所採納。
此外,墨者團體凝聚力強大,紀律嚴明,經常發起社會行動,更引起了統治者的不安,因為統治者害怕他們會利用強大的凝聚力,來挑戰王權。
荀子指出了墨子學說的問題所在:孔子之道是「君子之道」,而墨子之道則是「役夫之道」,意思是代表平民利益的治國之道,當然難為統治者所接受。
加上墨子死後,墨家學說分成三派,而沒有一派有能力扛起這個學派的未來。中國一統後,墨家遭受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漢代獨尊儒術的打擊,從「顯學」變成了「絕學」。
或許是因為墨家學說以平民為出發點,中國過去的教材,一度將墨家學說視為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先鋒和萌芽,當然,兩者學說內涵有著明顯不同。
撇開這些,墨家學說其實有許多可取之處,無奈太過於理想化而難以實踐。作為戰國時期唯一能與儒家抗衡的顯學,其中有許多精華如反戰思想、俠義精神,以及在科學態度上講究理性與實踐等等,都影響著中國歷史與學問的發展。
編輯:鶴立高崗 格式:黃牛
※別裝了,巴黎咖啡特難喝,自己人都叫「襪子汁」
※賠錢!眼看貸款到期,機智的希臘果斷對德國說
TAG:歐洲經濟與文化評論-魯曉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