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尚《埃斯泰克的海灣》作品解析
首先,我們大概了解一下塞尚其人
塞尚(Paul Cézanne,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摩羯座)是一位著名法國畫家,風格介於印象派到立體主義畫派之間。他的繪畫方式富有凝聚力,他的作品——特別是1895年首次個人展和1907年作品的官方回顧展——為19世紀的藝術觀念轉換到20世紀的藝術風格奠定了基礎。
他的作品對亨利·馬蒂斯和畢加索產生過重要的影響。
橡樹 塞尚作品
塞尚認為:「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準確的相互關係中表現出來」。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藝術思想的體現,表現出結實的幾何體感,忽略物體的質感及造型的準確性,強調厚重、沉穩的體積感,物體之間的整體關係。有時候甚至為了尋求各種關係的和諧而放棄個體的獨立和真實性。
塞尚認為:「畫畫並不意味著盲目地去複製現實,它意味著尋求各種關係的和諧。」從塞尚開始,西方畫家從追求真實地描畫自然,開始轉向表現自我,並開始出現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流派,形成現代繪畫的潮流。
埃斯泰克城堡
塞尚這種追求形式美感的藝術方法,為後來出現的現代油畫流派提供了引導,所以,其晚年為許多熱衷於現代藝術的畫家們所推崇,並尊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
塞尚的成熟繪畫見解,是以他的方式經過了長期痛苦思考、研究和實踐之後才達到的。他的成功,更多地是通過在畫上所畫的大自然的片斷取得的,而不是靠在博物館裡所做的研究。
在可以被當成二十世紀探索繪畫先知的十九世紀畫家中,從成就和影響來說,最有意義的乃是塞尚。他是一個很少為人理解的孤獨者。他終生奮鬥不息,為用顏料來表現他的藝術本質的觀念而鬥爭。這些觀念紮根於西方繪畫的偉大傳統之中,在包容性方面,甚至屬於藝術中最革命的觀念之列。
塞尚的畫具有鮮明的特色。他強調繪畫的純粹性,重視繪畫的形式構成。通過繪畫,他要在自然表象之下發掘某種簡單的形式,同時將眼見的散亂視象構成秩序化的圖象。為此,他進行了一系列藝術探索。首先,他強調畫中物象的明晰性與堅實感。他認為,倘若畫中物象模糊不清,那麼便無法尋求畫面的構成意味。因此,他反對印象主義那種忽視素描、把物象弄得朦朧不清的繪畫語言。他立志要「將印象主義變得象博物館中的藝術那樣堅固而恆久」。於是,他極力追求一種能塑造出鮮明、結實的形體的繪畫語言。他作畫常以黑色的線勾畫物體的輪廊,甚至要將空氣、河水、雲霧等,都勾畫出輪廓來。
在他的畫中,無論是近景還是遠景的物象,在清晰度上都被拉到同一個平面上來。這樣處理,既與傳統表現手法拉開距離,又為畫面構成留下表現的餘地。其次,他在創作中排除繁瑣的細節描繪,而著力於對物象的簡化、概括的處理。他曾說: 「要用圓柱體、圓錐體和球體來表現自然。」他的作品中,景物描繪都很簡約,而且富於幾何意味。有人認為,這是由於他不擅長於精細描繪而採取的做法。然而,即使這種說法是事實,也說明他具有揚長避短的本領,從而在形式構成方面發揮出創造才能。其三,為了畫面形式結構,他不惜犧牲客觀的真實。他最早擺脫了千百年來西方藝術傳統的再現法則對畫家的限制。在塞尚畫中,經常出現對客觀造型的有意歪曲,如透視不準、人物變形等。他無意於再現自然。而他對自然物象的描繪,根本上是為了創造一種形與色構成的韻律。他曾說:「畫家作畫,至於它是一隻蘋果還是一張臉孔,對於畫家那是一種憑藉,為的是一場線與色的演出,別無其他的。」
塞尚重視繪畫的形式美,強調畫面視覺要素的構成秩序。這種追求其實在西方古典藝術傳統中早已出現。而塞尚始終對古典藝術抱著崇敬之情。他最崇拜法國古典主義畫家普桑。他曾說:「我的目標是以自然為對象,畫出普桑式的作品。」他力圖使自己的畫,達到普桑作品中那種絕妙的均衡和完美。他向著這方面,進行異常執著的追求,以致於對傳統的再現法則不以為然。他走向極端,脫離了西方藝術的傳統。正是如此,他被人們尊奉為「現代繪畫之父」。
現在開始回到正題:
《埃斯泰克的海灣》作品賞析:
《埃斯泰克的海灣》
這幅畫的空間,沒有象文藝復興或巴洛克的風格那樣,退縮進一種無限深遠的透視中去。前景中的建築物聚攏在一起,緊緊靠近觀者。建築物簡化成立方體,側立面的色彩提得很亮。堅持凡是與畫面平行的、呈正面化的色彩形狀都具有同一性,凡與畫面垂直的色彩形狀則不然,因而使建築物突出了。前景的建築物和房前屋後的樹木是以赭色、黃色、桔紅色和綠色構成的,當它們從眼前變得愈來愈小時,可在清晰度上簡直沒有差別。雖然前景的房子、屋頂、煙囪和樹木等要素,都可以辨別得一清二楚,但卻難以想像它們是存在於自然空間的物體。
假如我們想找一下圍繞著房子和煙囪等實體的空間和空氣,我們就會發現,空的空間是根本不存在的。前景房子右邊的那些樹,在深度上應當離房子稍遠些,而實際上,樹就在房子旁邊,樹是用斑駁的色彩形狀來表現的。塞尚希望用色彩重新創造自然,他認為,素描是正確使用色彩的結果。在《埃斯泰克的海灣》中,輪廓線就是兩個色塊的匯合處。既然這些色彩在明度或者色相對比上實際發生了變化,所以它的邊緣也就完全限定了。然而,這種限定的特點,傾向於把色塊統一和連接成一體,而不象傳統的素描手法中,將色塊分開。在此畫的構圖中,塞尚的知覺概念的直覺認識是明顯的,修拉曾在科學的教科書里勤奮地研究過這些概念。對塞尚來說,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發現眼睛是連續而同時地觀看一個景色,這就給予繪畫的結構構成以深刻的含義。
毋庸置疑,塞尚是二十世紀立體主義和抽象繪畫之父。但是,即使在他生命之末,也從未有過任何想完全脫離現實的願望。當他說起「錐體、圓柱體和球體」的時候,也沒有把這些幾何形狀當做最終結果,也不想把風景或靜物最後加以抽象。抽象對於他是一個方法、一個中間站,在這裡,他剝去了他所看到的無關緊要的枝節問題,旨在重建作為獨立繪畫的自然景緻。所以,最終的結果,就很容易地從原始的母題中辨認出來,對於這些景緻所進行的大量拍照可以得到證明。但是也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繪畫除了各個部分具有獨到的真實以外,它是一種類似。
《埃斯泰克的海灣》的中景部分是海灣,這是一片強烈濃重的色塊,各種各樣的藍色,從畫布的這端延展到另一端,建立起經過細緻融合的筆觸。海灣的後面,是一排蜿蜒起伏的小山,山的上空是淡淡的、柔和和藍天,裡面只加了一些極淡的玫瑰紅筆觸,象是落日的餘輝。藝術家在畫的邊緣切斷了空間,這種切斷空間的手法具有否定在深度中消退幻覺的效果。海灣的藍色,甚至比前景的褐色和紅色更強烈地表現自己,結果空間變得模稜兩可又相類似。我們必須把它當做深度中的全景畫來理解,同時又把它當做在畫表面上搞色形排列組合來理解。
儘管塞尚有過不停的鬥爭和猶豫不決以及不滿意的時候,但在這一件作品中他要乾的事無疑是取得了輝煌的成功,這是毫無疑問的。塞尚這所以能夠建立一個新的繪畫概念,並對二十世紀繪畫的行程發生了六十多年的影響,乃是靠了印象主義者們的色彩和瞬間幻象,以及古代大師們的訓練和堅實的結構,更重要的是靠了他那觀察自然的強烈而敏感的知覺。
《埃斯泰克的海灣》是後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保羅·塞尚的一幅作品。作品中透露著的冷色調,容易觸動內心深處收藏著的那份清冷。
《埃斯泰克的海灣》的色調很冷,「是冬天清晨寒風刺進鼻腔的那種冷;平塗的油彩很認真的錯亂著,不論是一隻蘋果,還是一棵老樹,都是同樣的又硬又沉」,靜謐清冷,空氣似乎也靜止了。這樣一個冷硬的世界,應該就是塞尚眼中、心裡的世界。
保羅·塞尚是後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畢生追求表現形式,對運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創造,是二十世紀立體主義和抽象繪畫之父。「《埃斯泰克的海灣》的前景部分是建築物和樹木,聚攏在一起緊緊靠近觀者。建築物和房前屋後的樹木以及房屋頂上的煙囪,都可以辨得清晰。中景部分是海灣,這是一片強烈濃重的色塊,各種各樣的藍色,從畫布的這端延展到另一端,建立起經過細緻融合的筆觸。海灣的後面,是一排蜿蜒起伏的小山,山的上空是淡淡的、柔和的藍天,裡面只加了一些極淡的玫瑰紅筆觸,像是落日的餘暉。藝術家在畫的邊緣切斷了空間,這種切斷空間的手法具有否定在深度中消退幻覺的效果。海灣的藍色,甚至比前景的褐色和紅色更強烈地表現自己,結果空間變得模稜兩可又相類似」。
藝術家都是善於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和表現生活的。上帝為成就天才,往往賜予他苦難,塞尚也不例外。「塞尚是那樣一心一意地獻身於風景、肖像和靜物各個主題,世界上的藝術家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對藝術史的貢獻」。他之所以畫出這樣「冷硬的世界」,是與他內心對這個世界的感知不無關係的。其實,那些讀懂了他的作品的人,內心裡也保留著這樣一份清冷吧。
※歐洲文藝復興著名宮廷畫家邁克爾 西托(Michael Sittow)作品集
※中國國家畫院青年畫院畫家——歐陽波博士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