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替天行道」的大旗另有玄機?此旗一豎,已向朝廷表明決心
在《水滸傳》中,作者交代了這樣一個社會背景。北宋年間,朝廷烏煙瘴氣,賢臣多受奸臣所害,百姓更是廣受佞臣荼毒。以高俅為首的奸臣們肆意禍亂國政,人民身處水深火熱中。因此反抗不斷,起義不斷。一部分人佔山為王,從此干起打家劫舍、禍害百姓之事。有的人,則為了反抗朝廷而團結起來。如晁蓋接手下的梁山,江湖氣十足,那是擺明了一副和朝廷作對的樣子。
然而當宋江上位後,細心的大家一定會發現梁山變了,不再是晁蓋晁天王所指揮下的那個梁山了。宋江在成為天魁星給各位好漢排好座次後,第一時間就將「聚義廳」改為了「忠義堂」,而山頂更是立起了一面旗幟,上書「替天行道」。宋江這麼大費周折的將梁山重新布置,是有什麼含義么?
其實。宋江這麼做是大有原因的!從他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中就能看出,聚義廳聚的是義,聚的是好漢,聚的是與朝廷對抗的人馬。而忠義堂呢?忠的梁山,忠的是以宋江為首的領導階層,講的依然是好漢義氣。而替天行道呢?替的是天子,是皇權,行的是孔子之道,維護的是統治者的「王道」,而立這面旗子更是赤裸裸在向朝廷示好。畢竟我們是替天,而不是反天!
宋江如此示好,朝廷怎會不知?如御史大夫崔靖就讀懂了梁山的意思,因此他在徽宗面前極力主張招安梁山,並大力促成此事。結果派去招安的卻是蔡京、高俅手下的人。他們態度強硬,口氣狂妄,激起了梁山好漢們的不滿,這才導致了第一次招安失敗。若是派個好點的官員來,宋江恐怕早就能完成他的夢想了!
果不其然,當朝廷把態度放緩,並派遣太尉宿元景前去招安時,進展相當順利。宋江更是迫不及待的將杏黃旗上的「替天行道」四個大字,改為了「順天護國」,從此肩負起順應天意,保護國家的重任。
※這片領土乾隆堅決不要!比台灣大20倍,150年後清朝才後悔了
※魏徵被稱作唐太宗的明鏡,為啥魏徵去世後,李世民卻怒推其碑
TAG:史往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