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端午節——書法人可以用這樣的方式過節

端午節——書法人可以用這樣的方式過節

轉眼又是五月五,這是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端午節,原本是上古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祀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因此,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其實,在古人眼裡,五月是五毒(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出沒之時,五月初五最早是被當作「惡日」來過的,民間有「躲午」的習俗,到了唐代以後,人們漸漸在活動里加入祝福的成分,五月初五成了一個時令節日,「躲午」二字以訛傳訛,被稱作「端午」。再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如今端午節文化內涵。

想不想穿越回古代,看看我們的祖先怎麼過節?

且讓我們從一幅幅清代古畫里,領略一下端午節的傳統風韻吧。

過端午,當然要吃粽子。粽子這個詞,早在東漢年間就有了,但它還有一個更古老的名字——「角黍」,黃澄澄的小米裹進葦葉,包裹成三角形,當然就是「角黍」啦。

祛毒防疫是過端午的第一要務,采草藥是端午節前的保留節目,尤其是菖蒲。菖蒲可以釀酒,喝下去可以防疫保健,也可以懸掛在門楣上,驅邪祛魅。

端午祛毒防疫的一大法寶是艾草。艾草要麼用紅絲線紮好,要麼剪成老虎的形狀,貼在門上,俗稱「艾虎」,用來嚇退「五毒」。

「五色絲線」是端午節特有的裝飾,小朋友尤其要戴,寓意「避五毒」,當然,他們胸前還會戴上用艾葉剪成的小艾虎,端午節,對「五毒」一定要嚴防死守。

采了菖蒲,吃了角黍,喝了雄黃酒,還有一項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去觀賞「龍舟競渡」。

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將屈原和端午節聯繫起來的,是南北朝時南梁吳均的神話志怪小說《續齊諧記》,此時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從唐人歐陽詢轉抄《風俗通》(東漢末年應劭著)的佚文可見,也許東漢靈帝時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這也是屈原身後400多年的事了。雖許多端午習俗與屈原無關,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因為屈原,歷代書法家又為我們留下無數精美之作。

這裡擷取一二,以饗同好。

元 康里巎巎《草書漁父辭》

元 康里巎巎《漁父辭》 選自《三希堂法帖》

釋文:漁父辭

屈原既放,游於江

元 康里巎巎《漁父辭》 選自《三希堂法帖》

釋文: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

元 康里巎巎《漁父辭》 選自《三希堂法帖》

釋文: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

元 康里巎巎《漁父辭》 選自《三希堂法帖》

釋文: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

釋文: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

釋文: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

釋文: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釋文:「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完)

康里巎巎(1295-1345)

字子山,號正齋、恕叟,色目康里部(蒙古族)人,元代著名少數民族書法家。康里巎巎曾任禮部尚書、奎章閣大學士,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以書名世。幼年時在皇家圖書館受過充分的漢文化教育,後來做過文宗和順帝的老師。他是個廉潔、正直的大臣。子山書正書學虞世南、鍾繇,行草宗羲獻。草書猶得鍾王筆意,勁圓毫雄,極具個人特性。其學書極其用功,傳雲可以「日寫三萬字」三倍於松雪道人之「日書萬字」,的確令人驚嘆!《元史·本傳》云:「善真行草書,識者謂得晉人筆意,單牘片紙,人爭寶之,不翅金玉。」書與趙孟頫、鮮於樞、鄧文原齊名,世稱「北巎南趙」。

元 吳叡《篆隸書離騷經》

此《篆隸書卷》以隸書離騷、篆書千字文合卷,書於元統二年(1334)。其時吳氏年僅37歲,可謂風華正茂。但見行筆結體老到穩健,布局精微,結構別緻,法度嚴謹,字字不苟,是一件流傳有緒的佳作,但古樸不足。

吳叡(1298-1355)

字孟思,號雪濤散人、青雲生、養素處士,先世為濮陽(今屬河南)人,移居杭州。終身布衣。晚年客居江蘇崑山,也死在崑山,因將其所學傳遞到吳門一帶。為吾丘衍弟子,工書法,尤精篆、隸。劉基《覆瓿集》云:「叡少好學,工翰墨,尤精篆、隸,凡歷代古文款識制度無不考究,得其要妙。下筆初若不經意,而動合矩度。識者謂吾子行、趙文敏不能過也。」他在篆書、隸書、印章方面都接受了吾丘衍的思想,並有所發展。傳世的書跡有《隸書道德經》、《篆書千字文》、《隸書離騷》、《九歌圖卷跋》等。

明 文徵明《楷書離騷經》

明 文徵明 小楷《離騷經》冊頁 紙本 21X24cmX9 憨齋吳南生私人藏

文徵明一生寫過多少小楷《離騷經》,我們不可得知。2006年春,我有幸在廣東美術館二樓展廳里親眼目睹到此件小楷精品原件,不由得被深深感動——什麼叫「蠅頭小楷」?今天算是見識了!作品自署乙卯年(1555年),此時文徵明已86高齡,展現在眼前的這件小楷每字不足0.5厘米,一筆(簡直就是「絲」)不苟,字字精爽,細膩而不纖弱,秀美卻無散漫之處,法度嚴謹又絕不呆板,令人嘆為觀止。之前或認為文徵明小楷過於平實,不夠強烈,甚至覺得他用筆單調,千篇一律,就是「館閣體」,然而欣賞到如此精湛的小楷原作,作品裡透出的那份「沉靜」,怎能不令你震撼?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之海 的精彩文章:

十幾位古今書家對比,誰的字有骨力!
啟功先生也臨《張猛龍碑》,猛不猛?

TAG:書法之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