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粽子好吃,也要謹防「粽子病」

粽子好吃,也要謹防「粽子病」

吃粽子

賽龍舟

喝黃酒

芒種之後我們又迎來了

——端午

還有三天小長假

但節後卻由不少人患上了「粽子病」

來源:綜合自人民日報、太行日報、以及網路等,本文配圖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粽子這種美食佳品,也是一種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

胃腸道疾病製做粽子的糯米性味甘平,少量食用具有健脾生津益氣的作用。

要小心以下幾種「粽子病」

但是糯米的質地黏滯,長期大量的攝入會延長排空時間,增加胃腸道的負擔,引起消化吸收障礙,產生噁心、打嗝、腹脹、腹瀉等癥狀。

製做粽子的餡料和糯米在胃腸道完全消化需要很長的時間。如果在交感神經不興奮、胃腸蠕動較緩慢的時間內食用,更會增加對胃黏膜的刺激,使胃酸大量分泌,引起慢性胃炎、胃潰瘍等。

端午假期吃粽子,要小心以下這幾種「粽子病」~

糖尿病、高血脂每天以高熱量、高糖分的粽子為主食會使身體迅速肥胖,或者誘發諸如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

痛風過多食用包有魷魚、乾貝、鮑魚等高價食材的裹蒸粽或包有香菇的台灣粽等含嘌呤多的粽子,容易引起痛風。

脂溢性皮膚病近來研究發現,脂溢性皮膚病的發生、發展與糖類、脂肪的攝入過量有關。過多食用含油脂較大的粽子會使皮脂腺分泌增加,引起脂溢性皮膚病(如脂溢性皮炎、痤瘡等)。

高血壓危象高血壓患者過多食用含鹽的咸粽子,如餡料經過腌漬調味的北方粽與裹蒸粽,可能誘發高血壓危象。

下面幾種人不宜多吃粽子

粽子好吃,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吃。

為了健康,以下幾種人也不宜多吃粽子~

【老人和嬰兒】

氣道異物老年人因牙齒脫落,吞咽反射較遲鈍,快速吞咽可能會將粽子誤吸入氣道,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

嬰幼兒因吞咽反射尚未發育完善,也會將粽子或其中的內餡如棗核等誤吸入氣道,引起意外。因此,老年人及嬰幼兒吃粽子時一定要細嚼慢咽,萬不可狼吞虎咽,以防不測。

慢性胃病、胃潰瘍的人】

舊病複發原先就有慢性胃病、胃潰瘍的人,空腹吃粽子極容易使舊病複發。

【高血壓、高血脂的老年人】

粽子中常常會放入鹹肉、蛋黃、紅棗甚至海鮮等,使一個普通的粽子變成了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因此,一些有高血壓、高血脂的老年人以及有慢性腸胃炎或膽囊疾病人吃了這些「內容豐富」的粽子,容易引起舊病複發。

總之,粽子雖為節日中的鮮品,食之不當也會傷人。即便是脾胃功能健強者,也應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壽經 的精彩文章:

膝關節一動「咔咔響」,要多警惕這六種情況

TAG:長壽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