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梅姨悲情謝幕:繼任者能學到什麼?

梅姨悲情謝幕:繼任者能學到什麼?

撰文/夏英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黯然離場

今天(6月7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將正式辭去保守黨領袖,人們的注意力卻已經匆匆趕往下一個關注點:英國脫歐何去何從?誰將領導英國?誰將接任首相?

有15名保守黨議員在過去的一周宣布競選保守黨領袖。保守黨作為英國的執政黨,其領袖將出任英國首相。

部分保守黨競選議員(從左至右):安德利婭·利德索姆、羅里·斯圖而特、多米尼克·拉布、馬特·漢考克、鮑里斯·約翰遜、邁克爾·戈夫、傑里米·亨特,馬克·哈珀、艾斯特·麥克維、薩吉德·賈伍德、詹姆斯·克萊弗利、基特·馬爾特豪斯

前倫敦市長、英國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是角逐首相職位的大熱人選。約翰遜一頭蓬鬆的金色亂髮,與特朗普有幾分神似。他行事「離經判道」,有鮮明的個人風格, 在草根階層中呼聲很高。約翰遜在特雷莎·梅宣布辭職的當天就正式表示競選首相職位。「不管是有協議還是無協議」,約翰遜說道, 「英國都將在10月份脫離歐盟」。

川普公開表示約翰遜會是個好的領導者,這位與川普形似的前外交大臣會成為英國的新首相嗎?

這番可能無協議硬脫歐的表態,立即引起了一場「阻止鮑里斯」的行動。5月29日,高調宣布競選的約翰遜就收到法院的傳喚,被控在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中誤導民眾。更大的挑戰也許來自保守黨內部,過往的歷史表明,那些處在風口浪尖上的、呼聲很高的候選人最後往往未獲黨內青睞。

前脫歐事務大臣多米尼克·拉布是另一個有力人選。拉布在2018年7月被特雷莎·梅任命為脫歐事務大臣,但在11月因為不滿脫歐協議草案而辭職。拉布表示將會在布魯塞爾爭取更公平的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目前有兩名女議員宣布競選首相。

早於梅兩天辭任的前下議院領袖安德利婭·利德索姆是其中的一位硬核人物。2016年,在卡梅倫掛冠而去後,利德索姆和梅爭奪首相職位。本來佔據較大優勢的利德索姆在競選演講中影射梅未能生育,這一失言直接導致她的出局。此番利德索姆算是捲土重來。另一位參選女議員是前內閣工作與養老金大臣艾斯特·麥克維。

特雷莎·梅之後,會不會緊接著出現英國歷史上的第三位女首相?現在還難以知曉。

可以確認的是這場角逐將異常激烈, 議員們將在一道共同的考題「英國脫歐」前表明自己的立場。包括英國外交大臣傑里米·亨特、現任環境大臣邁克爾·戈夫,現任衛生大臣馬特·漢考克都已經出現在競選名單上,這份名單在6月10日競選正式開始前還可能進一步加長。

保守黨議員們躊躇滿志,他們中的一位將在七月底前成為英國的新首相。現在的問題是:他們真能比梅表現得更好嗎?

梅的致命錯誤

要想取得成功,繼任者需要從特雷莎·梅的失敗中學習。

本周揭曉的歐洲議會選舉,啪啪啪打在保守黨和他們的老對手工黨的臉上。最終的結果顯示,成立僅僅四十多天的英國脫歐黨在歐洲議會裡贏得了29個席位,支持留歐的自由民主黨取得16個席位。工黨取得了10個席位,綠黨7個,而執政的保守黨支持率排在第五,僅有9%的支持率,僅取得4個席位。

這一結果赤裸裸地揭示出:三年時間過去了,在2016年英國以52%對48%的比例通過脫歐公投後,英國社會在脫歐問題上的分裂格局不僅未能改變,並且在進一步複雜化。

特雷莎·梅失敗的最大根源正是未能充分認識到英國社會在脫歐問題上的分裂現狀及脫歐問題的複雜性。

在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後,英國民眾在谷歌上搜索最多的問題是「離開歐盟意味著什麼」,而搜索第二多的問題居然是「什麼是歐盟」。事後,有超過300萬的英國公民在網上請願希望進行第二次公投。

民眾還未形成對英國脫歐的共識,甚至是基本認知,但是特雷莎·梅被公投結果裹挾,已經開始了她的舞步。

她的幾次錯誤選擇給自己戴上了鐐銬。

第一個錯誤選擇是過早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2017年3月28日,在上任大半年後,梅正式簽發了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啟動脫歐程序的信函。按照第50條,英國不論是否與歐盟達成協議,將在兩年內,即2019年3月29日完成脫歐。第50條的觸發,使得梅不得不在設定的時間鬧鐘下工作。

在國內民眾對脫歐未達成大比例共識,來自工黨、自由民主黨的阻力還很大,自己所在的保守黨更非團結一致時,梅匆忙激發第50條,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將脫歐談判的主動權部分交給了歐盟。從此,梅陷入了「雙線作戰,腹背受敵」的境遇。

一方面要應對來自國內的重重阻力, 另一方面要儘力維持節奏,與歐盟共舞一曲。

她多次在與布魯塞爾的談判過程中威脅道:「無協議好過一個壞協議」。儘管考慮到英國的經濟現實以及硬脫歐可能導致的破壞性經濟後果,梅從未將無協議脫歐真正作為一個選項。悲哀的是,在梅反覆使用「無協議脫歐」來震懾歐盟時,無協議脫歐逐漸成為一個主流的觀點,除了脫歐黨之外,甚至在保守黨內部也贏得了大面積的支持。這反過來又增加了梅在下議院中的阻力。

為了確保跟上既定的節奏,梅不得不採取更為激進的舉措,她在2017年4月,突然宣布提前啟動原本在2020年5月才舉行的英國大選,這是梅的首相生涯的致命錯誤。

梅的第二個錯誤是未能及早尋求跨黨派共識。

提前啟動的2017年英國大選是梅首相生涯犯下的致命錯誤。她未能清醒地認識到脫歐問題是個超越黨派的複雜問題。相反尋求通過提前召開英國大選,來鞏固保守黨在國會下議院的勢力。梅對外表示,英國脫歐前後,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來對外談判。

遺憾的是,梅過高估計了選舉形勢。大選剛宣布時,民調顯示梅領導的保守黨對科爾賓領導的反對黨工黨有巨大的優勢,但接近投票日時優勢大幅縮小。大選期間意外發生的兩次恐怖襲擊也影響了梅的聲望,反對黨一直拿梅擔任內務大臣時削減兩萬警察來說事。最終的結果是,保守黨意外失去了多數黨地位,不得不與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組建少數派政府。

特雷莎·梅選擇提前舉行大選,以期加強自己與歐盟談判中的地位,結果這次提前大選演變成其首相生涯的致命錯誤。從此,梅的政治空間逐步縮小,最終陷入了困境。

2017年6月英國大選的失利極大動搖了梅的政治權威。如果那個時候,梅能夠意識到脫歐是個超越黨派的複雜議題,能夠突破自己的局限,尋求跨黨派共識——特別是與工黨的共識,那可能極大改寫英國脫歐的政治僵局。遺憾的是,梅繼續堅持退出單一市場和歐洲關稅同盟的既定路線,這與工黨的單一市場與關稅同盟對英國有好處的主張相悖。

一直到今年的3月13日,英國政府的脫歐協議草案以344票反對、286票贊成被下議院第三次否決。陷入困境的梅被迫轉向尋求與反對黨工黨的脫歐共識。可惜為時已晚,陷入四面楚歌的梅,無法與謀求主政的工黨達成最後的對話。

3月13日,脫歐協議草案第二次遭到議會否決,當時離原定的脫歐日期3月29日只剩下17天。

當然,對於保守黨和工黨來說,未能凝聚共識,帶領英國人民突破脫歐僵局,帶來的是雙輸的局面。英國選民在歐洲議會大選中,直接以選票警告了這兩大傳統政黨。

在5月24日的離職演講中,特雷莎·梅沉痛地說道:「我已經竭盡全力,做了所有我能做的事情來勸說議員們支持這項協議。悲哀的是,我沒能成功,我已經試過三次了……我的繼任者將需要尋求一種新的推進方式,來尊重脫歐公投的結果。為了達成這一目標,他或她將必須完成我沒有完成的事情,那就是在議會中達成共識。要達成這樣的共識,在脫歐爭議中堅持己見的各方都必須要願意妥協。」

梅的這番講話可謂肺腑之言,但這一切都為時已晚。

繼任者可以從梅的失敗中學習什麼

讓我們來總結下繼任者可以從特雷莎·梅的失敗中學習什麼。

首先,繼任者需要學會的重要一點是「等待或促成議題的成熟」。凡事都有機緣,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貿然推進,帶來的只能是糟糕的結果。

脫歐就不是個成熟的議題。2016年,在英國脫歐公投結果揭曉後的幾個小時,卡梅倫攜夫人出現在唐寧街10號的門外。他表示,自己不是那個適合帶領英國駛向下一個階段——脫歐階段——的船長,宣布辭職。主張留歐的卡梅倫顯然非常清楚,自己不可能領導一半公民想脫歐一半公民想留歐的英國走向下一階段。

梅接手了這個燙手的山芋。她至少在三個層面面臨著未能達成大比例共識的困局,這也正是脫歐議題未走向成熟的表現:

民意層面,這幾天歐洲議會選舉的投票結果顯示,在脫歐問題上英國社會的分裂格局沒有改變。好的跡象是,在脫還是不脫、硬脫還是軟脫上英國公眾的討論深化了;

在議會層面,下議院連續三次否決了梅及其領導下的政府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草案。432票對202票,391票對242票,321票對278 票的結果顯示,梅未能在議會凝聚共識;

在內閣層面,先是在2016年脫歐公投中大出風頭的外交大臣鮑爾斯·約翰遜掛冠而去,接著是前後兩任脫歐大臣David Davis和多米尼克·拉布辭任,在不到三年時間有大約三十多名內閣成員離任。這反映出即便是在梅自己的內閣,也未形成脫歐的共識。

中國古話講「天時地利人和」,又講「時也,勢也」,脫歐問題的複雜性顯然遠遠超出各方的預期,需要時間讓公眾對這一複雜問題形成認知,需要時間讓脫歐問題具體牽涉到哪些挑戰逐漸浮現,需要時間讓利益衝突的各方在矛盾的衝突發展中達成妥協和共識。遺憾的是,梅未能對脫歐議題的不成熟形成更為清醒的認識,正如上文所說,她在很短的時間內簽署觸發了退歐的第50條條款,從此被迫在限定的時間框架下去推動未成熟議題加速成熟,她的失敗是大概率事件。

繼任者的挑戰在於,如何基於目前的基礎展開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們的有利之處在於,脫歐議題較梅在三年前接手卡梅倫時成熟度已經大大提升了,經過三年的脫歐僵局,各方已經厭倦了無休止的「脫歐」討論,對解決脫歐問題的意願提升了。他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響應10月31日這一新的脫歐時間表?在這個時間表前是否有可能加速議題的成熟?還是可以突破這一時間約束,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這是留給繼任者的挑戰。

其次,不要使自己成為議題,團結各方,將工作交還給人民。

特雷莎·梅是富有經驗的政治家,她於上世紀80年代即投身政治。2010年當選為卡梅倫政府的內政大臣,是英國歷史上繼撒切爾夫人(首相)、瑪格麗特·貝格特(外交大臣)、雅基·史密斯(內政大臣)之後第四位擔任重大國務官位的女性,並且,她任內政大臣六年之久,是最近六十多年來任期最長的英國內政大臣。特雷莎·梅更是臨危出任英國首相,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女首相。

2016年7月,梅上任沒幾天即密集出訪德國、法國、義大利、波蘭等重要歐盟成員國,強調英國未來即使脫離歐盟,也會非常重視與歐盟的關係。她又在同月先後到訪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重申英國政府在脫歐談判中將儘力維護有關地方的利益。這些舉動充分表明梅作為政治家成熟的一面。

她也在上任的最初幾個月表示,需要時間來準備脫歐方案,不會在2016年即啟動脫歐程序。首相府在當年8月間對外表示,英國議會議員可以討論脫歐事務,但是政府沒有法律責任就啟動脫歐諮詢議會。這些最初的舉動表明,作為經驗豐富的政治家,梅意識到脫歐的複雜性,及議會可能對脫歐方案的通過帶來阻力。

問題在於,脫歐問題的複雜性遠遠超出預期。英國與歐盟的關係綿延45年之久,早已在政治、經濟、人員、法律等方面形成千絲萬縷的關係,要想一朝脫離並非易事。在特雷莎·梅之前,執政11年之久的撒切爾夫人於1990年下台,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與黨內成員在歐共體(歐盟前身)問題上存在分歧。2016年,卡梅倫在脫歐問題上直接玩脫。這些都表明脫歐問題的異常困難,脫歐任務的異常艱巨。

作為領導者,梅的任務不是提供答案——因為在類似脫歐這樣的史無前例的複雜問題前沒有明確答案,或者說沒有任何一方都滿意的答案。她的任務應該是領導和動員人民群眾、領導和團結各黨派直面困難,攜手解決棘手的問題。遺憾的是,在踐行領導力的過程中,梅逐漸偏離了方向。

身為一名女性領導人,她成功將「果斷強勢」打造成她的標籤,在接掌首相權杖之時帶給分裂的英國以希望。人們喜歡她,甚至津津樂道於她標誌性的豹紋高跟鞋。但是,一個強勢的梅逐漸變成了英國媒體調侃的「Maybot(梅機器人)」,在引領英國人民實施「脫歐」這一艱巨任務時,她沒有看到脫歐事態加速陷入泥沼,沒有靈活調整策略,及早尋求跨黨派的共識,把工作交還給人民,而是因循守舊,過多的把「脫歐」的重任放在了自己、內閣和保守黨的肩上。

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梅不僅未能成功帶領「脫歐」這艘大船駛向彼岸,還逐步使自己成為一個「議題」。在2018年12月、2019年1月推進脫歐協議草案的關鍵時期,她連續遭遇來自保守黨黨內發起的不信任投票和反對黨工黨發起的不信任投票。

我的老師,哈佛肯尼迪學院領導力教授羅納德·海菲茲精闢的分析過這種領導力失敗情形:「當你接手某個問題時,在很多人眼裡,你便變成了那個問題,緊接著,擺脫問題的方式是擺脫你。無論結果如何,你都要為過程中產生的失衡狀態、人們必須承受的損失以及落後者的強烈反對負責。」

這是梅的領導力失敗中最悲哀的一部分,她使自己成為了一個「議題」,這個「議題」模糊了公眾關注的焦點,又反過來導致了領導行為的進一步失效。繼任者應該從梅的失敗中學習「把工作交還給人民」 ,永遠不要使自己成為一個議題。

「如果你不考慮、了解過程有多艱難,組織或社群便會把你當做受排斥者、不切實際的空想家甚至更糟糕的角色驅逐出局。」海菲茲教授說。

特雷莎·梅意識到脫歐很難,但是她沒有意識到脫歐比她想的還要難。她成為英國歷史上少數幾位任期最短的首相之一。

版權聲明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結婚5年親家沒見過面,Papi醬婚姻觀的底色是極端自戀
6.1兒童節到了,應該為孩子選什麼樣的書?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