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端午史話

端午史話

端午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在古代漢語中,端有初始的意思,所以五月初五即被稱為「端午」。在端午這一天有很多的習俗活動,這些活動和夏令有關,而且端午與夏至時間相隔不遠,所以端午又往往被稱為「夏節」。

說起端午節的習俗,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是吃粽子,賽龍舟。賽龍舟的淵源有三種說法,一種是說為了紀念伍子胥。在五月五日這天,東吳人在水中迎接伍子胥,曹娥落水,所以端午也成為紀念曹娥的日子,這是第二種說法。第三種則更為人熟知,那就是為了紀念屈原。根據梁朝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記載,荊楚人為了紀念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水,所以在這一天競渡,為的是打撈屈原。

梁朝的吳均寫的《續齊諧記》中也說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水,楚人為了紀念屈原,用竹筒裝米,扔進水裡來祭奠他。後來屈原顯靈,說那些東西都被蛟龍偷吃了,並告訴人們如果以後要再給他送東西,可以塞些蛟龍害怕的楝樹葉,再用五綵線纏上。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的有關於粽子的來源。

但實際上,粽子的來源非常早。根據《太平御覽》記載,商湯時期葛伯搶了農民的黍肉餉,還把農民殺了。所謂黍肉餉就是黍做成的熟食,也就是粽子的前身。所以食用粽子的習俗應該非常古老。《風土記》說:「仲夏端午,烹鶩角黍」。說的就是在端午這一天,要煮鴨子和角黍吃,角黍就是粽子。但我們普遍還是比較認可粽子和賽龍舟與屈原有關。

端午還有浴蘭湯、掛艾葉、飲藥酒、系五彩、佩香囊等習俗。傳統認為五月五日是個不吉祥的日子。《史記·孟嘗君列傳》說孟嘗君出生在五月五日,所以孟嘗君的父親田嬰非常厭惡他。古人想了一些辦法來卻邪避害。所以就有了浴蘭湯、飲藥酒、系五彩、佩戴香囊等習俗。

漢代的《大戴禮記》說:「午日以蘭湯沐浴」,就是因為蘭草可以避不祥。古人沐浴除了用蘭,還經常用菖蒲。根據《禮記·月令》記載,菖蒲在冬至過後很快就長出,是「百草之先生者」,代表著盎然的生機。再加上菖蒲煮水具有殺毒功能,所以還會喝菖蒲酒。端午飲雄黃酒、佩戴填充著藥草的香囊也都是因為它們有驅蟲解五毒的功效。

至於五綵線,也就是長命縷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續齊諧記》說的為了讓蛟龍害怕,保護屈原。第二種是把五彩絲纏在楝樹葉上系在臂上,可以趨利避害。因為楝樹苦,可以驅毒,五彩在古代是吉祥的顏色。

還有一些習俗失傳了,比如「梟羹」。梟即貓頭鷹,在古代,貓頭鷹被認為是惡鳥。根據《史記》記載,在漢武帝時,端午節要把貓頭鷹做成羹,賞給大臣和諸侯。還有用雄黃酒塗抹在小孩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或用雄黃酒在小孩的頭上寫上王字等,這些現在都不大流行了。此外,端午本身就有娛樂的成分,所以,端午的習俗還包含著體育競技、走馬踏青、飲酒賦詩、服飾打扮等等,所以從另一個角度說,這也是一個歡樂的節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數字科技館 的精彩文章:

第172期:玩轉兒童科學樂園新展廳
中國科技館2019年「小小志願者」開始招募啦!

TAG:中國數字科技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