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你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暴力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你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暴力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你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暴力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你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暴力

最新一期的《密室大逃脫》,是以一個沉浸式家庭教育展的方式呈現。

楊冪看到牆壁上掛著對孩子殺傷力最大的5句話時,表情立馬嚴肅,並表示,自己這輩子都不可能對孩子講這些話。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你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暴力

我什麼時候答應過你?我養你有什麼用?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早就告訴過你了。我們是為了你好。

經常說這些話的父母,其實就是不夠尊重孩子。

對父母來說,可能只是張口就來的一句話,對孩子,卻是一種語言暴力。

父母說話的方式,最能暴露一個家庭的教育方式。

對此,楊冪說:


「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要給他們獨立思考的空間以及自己做選擇的權利。」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你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暴力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你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暴力

但現實中,很多大人卻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

孩子的任務就是聽話懂事,最好按他們規劃好的人生順順噹噹走下去。


5歲時,媽媽說,小孩子懂什麼。她沒有挑選自己喜歡衣服的權利; 8歲時,爸爸說,踢足球有什麼未來?於是,他放棄了自己的足球夢,每周末去上鋼琴課; 15歲時,她發現媽媽經常隨意翻看自己的日記,媽媽說「這是關心你,為了你好」。 17歲時,爸爸總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然後幫他決定學理科; 18歲時,媽媽說,你是我女兒我還會害你不成?就這樣,她聽從了父母的「建議」,報了師範。......

黃執中說:

在人生的時時刻刻,永遠都儘可能地保有最多選擇權,這就是完美的人生。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你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暴力

活在父母禁錮之下的孩子,永遠都無法擁有一個自由健全的靈魂和完美的人生。

他們穿著父母喜歡的衣服,延續父母未曾實現的夢想,從事父母喜歡的工作。

最後,竟成了父母畢生最得意的一件作品。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你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暴力

電影《狗十三》里有一段印象很深刻。

李玩的小狗愛因斯坦不小心被爺爺弄丟了,家人第一時間不是去尋找,而是企圖用一雙溜冰鞋來彌補李玩。

本來穿上溜冰鞋無比開心的李玩,得知真相後發瘋似的衝出門尋找愛因斯坦。

爺爺為此扭傷了腳。

後來,繼母想出了一個主意:再買一隻跟愛因斯坦長得像的狗狗代替。

《皇帝的新裝》里,只有那個小孩說出了「他什麼也沒穿啊」,李玩就是那個小孩。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可大人們不解,一模一樣的狗,不都一樣嗎?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你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暴力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你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暴力

李玩氣得跑了出去。

很多年沒出過門的奶奶也因為出去找孫女而走失。

而父親的解決方法只有一個:

拳頭。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你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暴力

在所有家人眼裡,李玩把家裡搞得雞飛狗跳,太任性不懂事。

卻沒有人看到那個12歲少女的無奈和孤獨。


爺爺說:「你咋這麼不懂事?」奶奶說:「你這是想逼死我們。」繼母說:「聽話。」爸爸打完抱著她哭著說:「爸打你是因為愛你。」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你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暴力

可她並不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啊,她不過只是渴望愛,渴望理解,渴望被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被尊重。

她不是氣爺爺把愛因斯坦弄丟,而是氣他們沒有一個人去找,氣的是他們不道歉承認錯誤反而用溜冰鞋來彌補,氣的是他們用謊言來解決問題。

電影最後,李玩在街頭一眼就認出了走丟的愛因斯坦,她沒有去找回。


「愛不一定非得擁有,如果你找到了更好的主人」。

父權一手遮天的家庭教育里,她只能默默承受。

變得越來越「懂事」、「沉默」,然後把哭調成靜音,一夜長大。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你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暴力

那些大人們眼中無足輕重的小事,卻成了「李玩們」青春里最刻骨銘心的疼痛,家也變成一個牢籠。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你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暴力

美劇《隨心所欲》里有一句台詞:


「我們一生都在等父母說出「對不起」,而父母一生都在等我們說「謝謝」。最終,我們誰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大人們總是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卻根本不試著去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更不用說用平等的姿態商量、交流,給予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

你以為的愛,不過只是以愛為名的暴力。

那並不是真正的愛。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你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暴力

金馬獎影后兼導演張艾嘉對兒子的教育曾是一手包辦,連名字都是取成演藝界最高榮譽的「奧斯卡」。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你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暴力

在兒子出生那刻起,就為他規劃好了未來要走的路——成為最好的童星。


4歲會說地道英式英語,熟練拉小提琴、彈鋼琴;5歲熟練背台詞,轟動香港,所有人都覺得他是天才;吃飯必須得打領帶,從沒穿過便宜的T恤和牛仔褲;甚至優雅到從來不大笑。

她對兒子無微不至,衣食住行養養培養,不遺餘力打造兒子。

可是,她卻從來沒有問過兒子「喜不喜歡」,「想不想要」。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你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暴力

2000年,9歲的奧斯卡被綁架。

張艾嘉戰戰兢兢度過了6天6夜,兒子終於失而復得。

在綁架現場看到綁匪已經準備好的香燭冥紙,她抱著兒子連哭的力氣都沒有了。

但兒子卻因為這次綁架事件的刺激和驚嚇,得了自閉症,他不願意出現任何公眾場合,一回家就鑽進自己的房間鎖上門。

自那以後,張艾嘉改變了之前的教育方式,而是以母愛的本能和他相處,帶他做一切能讓他開心的事情:

擯棄牛排去啃漢堡包;請同學來家裡鬧得翻天覆地;和以前我嗤之以鼻的不富貴沒氣質的同學打成一片;穿便宜的T恤和牛仔褲;不再在我的監督下練樂器,苦著臉去聽交響樂……

後來,在埃及旅行騎駱駝時,兒子依偎在她懷裡說:「媽媽,謝謝。」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你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暴力

這句「謝謝」,讓張艾嘉感慨萬千:


「我讓他成為全校最優秀的學生,他沒有謝我;我讓他成為童星,他沒有謝我;我曾打算傾家蕩產去交贖金,他也沒有謝我。 可就在落日大漠里,靠在我懷裡的時候,他由衷地感謝我。一句「謝謝」,頓時讓我覺得所有的榮耀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我發覺這樣的生活才讓兒子真正覺得幸福和滿足。」

以愛為名的暴力里,父母在自我感動,孩子卻深受其害。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你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暴力

紀伯倫說: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渴望的兒女。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同在,卻從不屬於你們。」

每個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他們渴望愛和陪伴,但也渴望被尊重,渴望獨立思考的空間,渴望自由的人生。

生育是一個靈魂撼動另一個靈魂的過程,只有當孩子靈魂自由的時候,他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

父母要做的,是成為他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和陪伴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棉說 的精彩文章:

被封殺的第12天,任正非霸氣回應:華為根本不會「死」
50歲楊瀾:中年人的墮落,從放棄形象開始

TAG:木棉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