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積極的教育氛圍——孩子不僅是孩子也是「家庭一份子」

積極的教育氛圍——孩子不僅是孩子也是「家庭一份子」

文丨福林媽咪

從普遍認知上看,我們對孩子的理解,更多的在於:孩子無論在認知、經驗、知識、能力上都處於相對的弱勢地位。

因此,在很多家庭事務的處理上,我們很容易忽視孩子的意見。甚至在很多事情上,我們覺得沒有必要讓孩子參與。

比如,買房子,很多父母覺得沒必要跟孩子溝通,他的意見也起不了關鍵作用。再比如,爺爺的生日宴會該準備哪些菜品,孩子不知道爺爺的喜好,也沒有必要徵求他的意見……

事實真的是這樣?

這裡也就說到了「參與感」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對教育氛圍的影響。

很容易發現,一個有參與意識的孩子,在很多問題的處理上,更有主動性,更積極。

比如,掃地問題。

為什麼很多孩子不喜歡掃地?當然,因為累,因為枯燥無趣。

其實這個問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孩子沒有深刻意識到「家」的含義,以及對家庭成員「責任感」的理解缺失。

當孩子認為「家裡干不幹凈」對於我沒有太大影響,或者跟我沒有關係的時候,孩子自身的身心成長以及整個的「教育氛圍」已經處在了危險的邊緣。

不能很好的參與「家庭事務」對 孩子的成長會帶來哪些影響?

1. 「家」的概念模糊,責任感缺失

在絕大多數孩子的認知中,對家的理解是狹隘的。

「爸爸、媽媽、我」,大部分孩子理解的家,就是這三個人。或者在進一步,加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因為參與感不強,孩子無法產生對家庭關係更深的理解,也就無法產生責任感。

反過來看,當孩子總是能參與到家庭事物中去,父母總是能聽取孩子的意見和建議,孩子對家的理解是不是更加深入?

同樣的,當孩子因此產生責任感的時候,打掃房間這種事情,還會那麼的枯燥無趣?

2. 情感邊緣化

父母在家庭事物上忽視孩子的意見建議,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在家庭關係上邊緣化,在情感關係上邊緣化。

也就是說,在孩子的意識中,他只是爸媽的孩子,而不是家庭的一份子。

如果事態繼續發展,孩子甚至會對父母情感產生偏激的認識,因為他能感覺到在情感上,他被孤立了,被邊緣化了。

3. 積極性主動性缺失

對家沒有很好的理解,責任感就無從談起。

加上父母在家庭事務中對孩子的忽視,對於家庭事務,孩子的興趣沒有了,積極性、主動性必然會逐漸減弱。

當然了,要改變這種狀態,我們首先要意識到:「孩子不僅是爸媽的孩子,更是這個家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在這種前提下,我們才能營造積極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教育才能受到積極的影響。

那麼,在我們的家庭事務中,該如何提升孩子的參與感?

1. 詢問孩子的意見

之所以很多孩子對家庭事務提不起興趣,絕大多數原因來自於「被忽視而產生的負面情緒」。

你不用我管,那我為什麼要管?

你覺得我的意見可有可無,那我乾脆不參與好了。

這其實是我們家庭生活中很普遍的現象。

詢問孩子的意見,首先可以確立孩子在家庭關係中的「重要性」!讓孩子意識到,他的意見極為重要,他的存在對「家」極為重要。

當孩子意識到這一點,責任感就有了生長的溫床。

2. 讓孩子參與討論

先不要去想孩子的參與對事情的解決有多大的影響,那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參與進來,發表意見和看法,這種習慣的養成,也是對孩子責任感的激發。

比如,爸媽在買多大尺寸的電視上產生分歧,產生爭論。

完全可以讓孩子參與到討論中來,這不僅可以活躍家庭氛圍,對於問題的解決,孩子的出現同樣也是一個積極因素。

這種角度上的轉變,其實有著極為廣泛的影響力。

夫妻之間陷入爭執甚至到了要離婚的境地,這個時候爸爸說上一句:「兒子,你來評評理。」

或許負面情緒一下子就煙消雲散了,那些爭論瞬間就沒有必要了。

3. 尊重孩子的意見

參與是第一步,尊重是最重要的一步。

並不是讓孩子參與進來,事情就圓滿結束了。如果孩子無法在參與家庭事物中,得到尊重 和重視。那麼家庭事務就是一件「無趣」「無用」的事,只能讓孩子更加排斥參與家庭事務。

當然,我們知道很多時候孩子的意見會顯得幼稚,你可以不採納,但要對孩子的意見有最起碼的尊重和重視。

4. 試著讓孩子做主

參與家庭事務——產生責任感,這個過程中,孩子對「家」的理解已經進一步深化,他更願意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也更願意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這個時候,嘗試讓孩子做主,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說是「質」的轉化。

孩子也產生了從「孩子——家庭一份子——主人」的意識轉變。

對,這其實是對孩子「主人翁意識」的培養。當孩子具有了這種意識,那麼,對於維護家庭關係、情感關係,對於保護家庭氛圍、守護父母情感,孩子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我曾經就遇到過這樣的孩子,爸媽因為情感問題面臨離婚,孩子對此並沒有很深的理解,只說:「我要跟著媽媽。」

這其實就是一種「主人翁意識」的喪失,導致的責任感缺失。

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理解和認識。

我們知道「要成功,先做人」的道理,現在你也需要理解「要成功、先做人,先做家庭主人」的道理。

我們不能單純的把孩子當成孩子去看待,孩子同樣是我們的「家庭一份子」,更應該成為「家」的主人,「家」的守護者。

當家庭關係和諧了,家庭氛圍和諧了,我們才能有更積極的教育氛圍。

在這種教育氛圍里,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才能更加有效、高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林媽咪 的精彩文章:

寶寶踮腳尖走路是怎麼回事?再不及時糾正,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
孩子丟了貴重物品,媽媽的第一反應很重要,影響孩子的性格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