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中國陶瓷史上的千古之謎,「北宋官窯」到底在哪兒?宋瓷,以其樸實無華的風韻和不可跨越的高度,成就了中國陶瓷發展史的巔峰時代。跨越千年時光,無論五大名窯中的「汝、鈞、哥、定」,還是八大民窯中的「耀州窯、定窯、磁州窯、鈞窯、越窯、龍泉窯、景德鎮窯、建窯」,均隨著考古發掘確定了窯址所在。,唯獨北宋官窯因為遺址一直沒被發掘出來,而成了千古之謎。

目前關於北宋官窯遺址何在說法有三種:一說「北宋官窯」即為汝窯;二說「北宋官窯」壓根不存在;三說為「北宋官窯」即為「汴京官窯」。但我們必須要明白,「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這兩個名詞,均是進入20世紀之後才開始使用的,在清代之前文獻中都找不到兩者名稱。元、明時期的官窯特指為「南宋官窯」。

「北宋官窯」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存在,窯址應該在哪兒?本文作者通過多年的田野調查和深入研究,大膽提出如下觀點:河南魯山段店窯可能就是「北宋官窯」!並以此為題撰寫萬字長文,以期拋磚引玉與學界業界諸君進行學術探討,儘早揭開中國陶瓷史上這個千古之謎。

張玉昌 | 文

一、魯山段店窯是陳萬里先生首先發現的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從20世紀30年代,我國的古陶瓷研究開始逐漸走出單純的清賞雅玩和文獻考據範疇,出現以窯址考古調查與文獻、實物相結合的新方式,學界對古代陶瓷器的關注也進入到以「二重證據法」為指針的研究階段。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從右第二位向左依次為陳萬里先生、馮先銘先生、李輝柄先生

北京故宮博物院陳萬里先生是第一位走出書齋,跑到野外的古窯址上撿瓷片的「拓荒者」。從1928年起,他收集了大量瓷片標本,開闢了我國陶瓷考古的新途徑,被尊為「中國古陶瓷之父」。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魯山「段店瓷窯遺址」碑

1950 年陳萬里先生考察汝窯,實地調查了臨汝、寶豐、魯山三縣9 處瓷窯址,其中就有魯山段店窯址。他在段店窯址採集的瓷片標本,主要有白釉、白釉劃花、白地黑花、黑釉和醬釉殘片等。他在所書《陳萬里陶瓷考古文集》中記載:「就在散布碎片的面積看來,在當時是一個極大的燒瓷山場,而段店比之青龍寺的範圍還要大。段店寨牆上,粘滿了各種碎片,就是房牆路面也都是的,可以想見當年燒瓷山場的繁盛。」(《陳萬里陶瓷考古文集》,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遺址老房牆上布滿瓷片

二、魯山段店窯「創燒於隋唐、興盛於宋金、衰落於元末」的說法,是依據第一次小面積發掘情況而確認的。而近年來段店窯址卻出現了許多戰漢時期和明代瓷器殘片,所以該窯的真實起止時間需要後期發掘而重新驗證。

1977 年,故宮博物院李輝柄先生、李知宴先生等再次實地調查了魯山段店窯址,共採集有黑釉、鈞釉、青釉、白釉、醬釉瓷器和三彩釉陶等殘片,其中黑釉花斑殘片30 多件,器類為缸、罐、壺、瓶、拍鼓等,基本弄清了該窯生產的品種和特徵,解開了魯山拍鼓和「花瓷」之謎。

故宮博物院馮先銘先生、葉喆民先生、馮小琦女士等也先後於1977年、1984年和2005 年調查段店窯址,採集的產品標本主要有唐代花瓷,宋元白瓷、白釉綠彩、珍珠地劃花、白釉點彩、白地黑花、青釉印花、黑釉、鈞釉瓷器及三彩陶器等,認為「白釉複線劃花裝飾在其他瓷窯比較少見,三彩枕及浮雕蓮瓣紋爐都富有魯山窯特色」 。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村民房下壓的窯址狀況

1986 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趙青雲先生等再赴魯山段店窯址調查,採集到許多基本完整或可以復原的器物,對段店窯的燒造品種和產品特徵有了進一步了解。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遺址瓷片堆積

這次採集的遺物有花釉、黑釉、青釉、白釉、醬釉、鈞釉瓷器和三彩釉陶等,其中白釉瓷器器表裝飾豐富,有珍珠地劃花、剔刻花、紅綠彩和白地黑花等。少量印花青瓷與帶紫紅斑的鈞瓷,其燒造技術、釉色、印花技法和窯變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當為段店窯的高檔產品。推斷該窯址創燒於隋唐,興盛於宋金,衰落於元末,是一處重要的大型制瓷窯場。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遺址瓷片堆積

十幾年來,國內外許多古陶瓷學者和民間愛好者,對魯山段店窯給予了持續關注。2008年開始,任志錄先生、馮志剛先生通過對魯山窯近3萬件標本的研究,編寫了《魯山窯調查報告》。馮保收先生從2002年開始,對魯山段店窯址瓷片標本進行了深入研究,書寫了許多有價值的文章。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遺址瓷片堆積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遺址瓷片堆積

2000 年段店瓷窯遺址被確定為河南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

2006 年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魯山段店窯地理位置

魯山縣位於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東麓,地居淮河水系的沙河上游。魯山縣歷史悠久,西漢置魯陽縣,屬南陽郡。元魏太和十八年(494 年),改為荊州治所,又為廣州治所。西魏後期罷廣州為魯州。隋大業初年廢魯州為魯縣。唐貞觀元年(627 年)改稱魯山縣,隸屬汝州,宋、金、元、明、清因之。1949年隸屬許昌專區,1983 年改屬平頂山市。段店在唐代已設鎮,《加修宣聖廟記》載:「境內有段鎮」。

四、從下述分析推斷,魯山段店窯具備「北宋官窯」條件:

民間對魯山段店窯有個順口溜:「鈞之源、汝之母、八大民窯之鼻祖」。

※第一、從自然環境條件分析:

魯山段店窯遺址位於魯山縣城以北10 千米的梁窪鎮段店村,這裡北距寶豐縣清涼寺汝窯址約15 千米,當地民謠有「清涼寺到段店,一天進萬貫」,已描述出昔時瓷業的繁榮景象。段店窯址位於大浪河畔,大浪河向東南匯入沙河,水上交通十分便利,段店窯產品也可以走水路向東部銷售。

段店村自古毗鄰宛洛古道,棲踞大浪河畔,地下有煤田,地表多礬土,制胎的原料、用水,燒瓷的燃料都能就地取材,在此設窯燒造瓷器,一應物料天成地就。

※第二、從史料分析:

1、隋煬帝建都洛陽,促進魯山段店窯興盛。

公元581年,隋文帝取代北周政權,建立了隋朝。到隋煬帝時,在洛陽另建了一個都城,在大規模建設開始的時候,隋煬帝下令將全國富商大賈數萬家和河北各州縣的工藝戶三千多家遷到洛陽居住,以發展新都城的商業和手工業,(《河南古代史話》,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魯山段店窯、禹州鈞台窯、寶豐清涼寺窯等窯址的發展,都應該與隋煬帝建都洛陽有關,那些來自山西,河北會制瓷的手工業者把技術帶到那裡,特別是帶彩瓷器的製作工藝,影響了當地的制瓷工藝,使魯山段店窯的花釉制瓷工藝得以發展成熟。到了宋元時期,在唐代花釉瓷的基礎上,發展為汝瓷,鈞瓷。同時成為能燒制八大民窯系產品的北方瓷器重鎮。

2、據中國美術史記載,北方燒造瓷器中心在汝州。

北宋時期,汝州轄管郟縣、龍興縣(今寶豐縣)、魯山縣、伊陽(今汝陽縣)、葉縣、襄縣等地。據《中國美術史》記載,汝州四方燒造瓷器的古窯址很多,形成「兩岸百里景觀,處處爐火連天」的繁榮景象。並有南北兩大瓷區:一是以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區張公巷、文廟,大峪鄉的東溝、陳家莊至黃窯到臨汝鎮的坡地;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嚴和店起,沿東南方向延伸至羅圈、桃木溝和清涼寺、梁窪、直指段店,方圓300多公里,上千座窯爐,鼎盛時窯場達到了300多處。

3、《瓷史》記載,宋代汝瓷出魯山窯。

黃矞先生(1873年—1951年)是第一位明確提出汝瓷燒造地的著名學者,他一生博覽群書,專攻經史,著書頗多。在其編篡的《瓷史》卷上之「趙宋篇」中,關於宋代汝瓷的記載中兩次提到魯山窯,「魯山縣屬汝州,即宋人所斥為汝器者。」「汝瓷以出汝州得名,即唐之魯山窯,在宋瓷中稱為諸窯之冠。」(《瓷史》,福建《大成日報·高原》曾轉載。)

4、史料記載,段店有萬壽寺和窯神廟,近年來曾發現石碑和文字瓷版。

20世紀90年代初《魯山縣誌》古寺廟遺址:萬壽寺,董志載:「在縣城北段店,有二,一名上萬壽寺,一名下萬壽寺,已廢。」西窯神廟,徐志載:「在東北鄉梁家窪,己廢。」

還記載:開元八年(720年),「段店一帶瓷器工業迅速發展,出現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產品頗負盛名。」當地流傳有「清涼寺到段店,一天進萬貫」,「先有段店,後有神垕。」

清康熙年間,王雍在《魯山縣誌》記載:「萬壽寺在段店。有二,其一名上萬壽寺,一名下萬壽寺。」(王雍,《魯山縣誌》,清康熙三十三年。)

據當地流傳:「萬壽寺建於唐,分上、下兩寺共佔地50畝,房60餘間,石碑30座。」

據當地村民講,在段店村北頭古窯址保護碑處就是古代萬壽寺遺址。該地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村裡蓋學校時,在地下曾挖出大量帶文字石碑和龜狀石碑底座,後又重新埋入地下。還說有人幾年前在寺院遺址挖地發現一通殘碑,見上面刻有「皇家萬壽寺」字樣,後此碑又被複埋。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出土石碑復埋前外地考察者在拍照

近幾年段店窯址還發現許多帶有明顯出土痕迹的文字瓷版,內容多記述皇家御賜事件,內容很值得研究。

這些瓷板多為青瓷類和白瓷,尺寸大小不一,字有刻上去的,有用彩料書寫上去的。御賜主體均為戰功卓著的封疆大吏,香火鼎盛的寺院,忠於皇家、有獨特貢獻的文官。能發現各類御賜文字內容器物的窯址令人深思。

現將一塊「仁宗皇后萬壽寺求嗣賜物瓷板」介紹如下: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仁宗皇后萬壽寺求嗣賜物瓷板

此板高31厘米,寬21厘米,厚 1厘米,汝青瓷釉面,背部無釉,面部上飾有四塊銅紅斑,內方框也以銅紅釉飾之,釉下刻字。內容為:「慶曆四年皇后曹氏為求嫡嗣後裔特請旨蒞臨皇家萬壽寺祈福八十一日以昭其誠特令魯山段家窯御供汝瓷一百六十件供奉東殿大宋慶曆四年」。

請注意瓷板內容有三個關鍵詞:一個是皇家萬壽寺,一個是魯山段家窯御供,一個是汝瓷一百六十件。已經明確說明在宋仁宗慶曆年間的萬壽寺是皇家寺院,魯山段家窯是皇家的御供窯,御供物是汝瓷。

※第三、從魯山段店窯考古發掘分析

1990 年10-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孫新民先生領隊,郭木森先生、陳彥堂先生等參加,首次對魯山段店瓷窯址進行了科學的考古發掘,雖然發掘面積只有200平方米,但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收穫。

一是對該窯址的分布情況有了初步了解。

段店窯址主要分布在沙河的支流大浪河的西岸台地上,段店村直接疊壓在窯址上。他們分別在段店村南、中、北部布方發掘,從出土遺物判斷:段店村委會以南區域為唐代堆積;村委會以北的村莊區域為宋金時期堆積;村莊以北主要為元代燒造區。

二是揭示了該窯址的文化堆積及燒造年代。

從發掘情況看,該窯址的文化堆積厚2 米以上,大致可分為5-6 層,分屬於唐、宋、金、元四個時期。唐代是該窯址的創燒時期,主要有黑釉和花釉瓷。宋金時期生產規模擴大,燒製品種豐富,主要產品有青釉、白釉、黑釉和三彩製品等。青釉瓷發現有少量滿釉支燒的器物,釉呈純正的天青或青綠色,釉質瑩潤,造型規整,與汝窯瓷器的製作工藝相同。白釉瓷器器表裝飾繁多,有珍珠地劃花、紅綠彩和白地黑花等。元代該窯址繼續燒造,但生產品種減少,多見鈞釉和白地黑花瓷,不少白釉碗內底部繪有草葉紋或墨書文字款。這次發掘出土的花釉執壺、拍鼓、三足盤,天青釉洗、鈞釉凹足盤,白地黑花蓋碗和魚紋盆等器形,皆製作精緻,是該窯址有代表性的產品。

三是發現宋代炕房、窯爐和澄泥池等與制瓷相關遺迹。

炕房內殘留有兩個方形柱礎石和爐渣鋪墊的地面,地面下保存有比較完整的磚砌火道,火道東西長達17 米,在東端作環形彎道與窯爐相連。窯爐磚砌,由工作坑和燃燒室等組成,工作坑內還遺留有燒煤痕迹。澄泥池平面略呈方形,是在土坑內用殘匣缽或石塊壘砌四壁。

通過歷年來對於魯山段店窯址的調查與小面積發掘,他們有以下四點初步認識。

一是明晰了魯山段店窯的制瓷歷史和產品特徵。

唐代是該窯址的創燒時期,產品有黑釉和花釉瓷,一般施釉較厚,釉色不甚純凈。花釉瓷常見碗、盤、瓶、罐、執壺和拍鼓等器形,其中拍鼓也分有大、中、小等多種不同型號。

北宋時期制瓷品種豐富,產品以白釉、青釉瓷為主,還有黑釉、醬釉瓷和三彩製品。器形有碗、盤、盂、洗、盆、罐、執壺、燈、爐、瓶、枕等。白釉瓷裝飾方法豐富,有白釉綠彩、白釉點彩、白釉劃花、白釉剔花、白釉黑口邊等。如在白釉碗口部、爐沿面施以綠色條帶,白釉罐肩部以多個褐點組成三角形,白釉缽器表剔刻豎線條呈柳斗狀,白釉瓶腹部和枕面上以篦劃複線組成水波紋等。白釉珍珠地劃花分為紅色地和褐色地兩種,常見於枕和瓶類器,主題花紋以花卉和吉祥文字為多,也有鹿紋等裝飾。

葉喆民曾在段店窯址採集到1 件刻有「元本趙家」四字的白釉珍珠地劃花瓶殘片,與現藏於倫敦不列顛博物院(大英博物館)的「家國永安」銘白釉珍珠地劃花枕有異曲同工之妙,該枕右側刻文是「元本冶底趙家枕永記」,左側刻文為「熙寧四年三月十九日畫」,兩者的「元本趙家」字體似出自一人之手。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家國永安」銘白釉珍珠地劃花枕大英博物館藏

青釉瓷以碗、盤、缽為主,多為豆青釉印花,主要有水波游魚、雲鶴紋、菊瓣紋和纏枝花卉等。北宋時期的三彩製品也頗有特色,色彩艷麗,器形多樣,主要有三彩劃花盆、蓮瓣貼花爐、花卉紋枕和孩兒枕等。

金代以青釉、鈞釉和黑釉瓷為主,也有白地黑花瓷、絞釉瓷、紅綠彩和三彩製品等。青釉瓷器多在器內或器表刻以花卉裝飾,構圖比較舒朗,也有的器表施以豎線或柳斗紋。

鈞釉瓷器釉質瑩潤,有的滿釉支燒,製作精緻,器表多施以紅斑裝飾。黑釉瓷器以盞、碗、盤、罐、瓶為常見,其中黑釉盞製作精緻,器表滿布油滴、兔毫或醬斑裝飾。黑釉罐上的凸線紋,分為滿布器表和兩個或三個線條一組,還有呈網格紋裝飾的,在其他窯址不見。

元代生產品種減少,主要為鈞釉瓷和白地黑花瓷器。鈞窯瓷器胎質粗松,器表施半釉,紅斑色彩變得暗淡。白地黑花瓷器裝飾主要有草葉紋、花卉紋、魚紋和文字款等,在不少白釉碗、盆內底部和蓋碗器表繪有草葉紋,有的碗、盤內底部和器蓋草書有文字款。罐表主題紋飾往往先對稱繪以開光,在開光內再填以花卉或草葉紋。在白釉盆底中部繪一條遊動的魚紋,魚紋兩側各繪一株水草,構圖舒朗,富有地方特色。

二是確定了史料中唐代「魯山花瓷」拍鼓的產地。

花瓷即花釉瓷器,系採用灑彩或立粉堆線法在黑釉上加施帶藍色的釉料,經高溫窯變後,呈現天藍色或月白色的塊狀彩斑。這些彩斑有的排列規則,有的隨意加上幾點,大膽潑辣,變化莫測,具有典雅明快的自然美感。

河南地區燒制花釉瓷器的窯口,主要有魯山段店窯、郟縣黃道窯、內鄉縣大窯店窯和禹州市下白峪窯等。因20 世紀60 年代首先在郟縣黃道窯發現花釉瓷標本,有學者曾一度認為花釉瓷就是黃道窯的產品,實際上唐代生產花釉瓷的窯口很多,其中魯山縣段店窯的花釉瓷質量最好。這裡的花瓷,主要是在黑釉、黃釉、茶葉末釉上再點綴天藍色或月白色的斑點裝飾,也有的是在黑釉上再滿灑一層月白色釉,常見於瓶、罐、盤、碗、執壺和拍鼓等器形。唐人南卓《羯鼓錄》中有「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魯山花瓷」的記載,表明魯山產的花瓷拍鼓在當時頗有名氣。在段店窯址中發現的黑釉斑點紋拍鼓,不僅數量較多,而且分為大、中、小不同的型號,從而印證了《羯鼓錄》的有關記載,也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唐黑釉斑點紋拍鼓找到了產地。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唐花釉拍鼓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是發現了該窯址生產天青釉瓷器的有關線索。

1990 年度的考古發掘雖然面積較小,還是在宋代地層中出土了20 余塊汝瓷殘片,經拼對後為1 件天青釉淺腹圈足洗,洗為滿釉裹足支燒,圈足內遺有3 枚支燒痕。因為只此1 件,所以當時他們懷疑是寶豐清涼寺汝窯的產品。

近幾年,在魯山段店窯被盜挖出的瓷片中,他們也發現了一些與汝窯瓷器類似的天青釉瓷片。儘管所見瓷片碎小,但可辨器形有洗、盤、碗、缽等。魯山段店窯與寶豐清涼寺窯南北相距僅10 余千米,在北宋時同屬汝州管轄,具有相同的地理環境條件,而且唐代已開始燒制瓷器。葉喆民曾於1987 年再次調查汝窯時,「在魯山文化館所藏段店窯址所出殘器中,有一件粉青釉『裹底支燒』的槐式方斗杯殘片,用30 倍放大鏡觀察其釉內氣泡同樣『寥若晨星』的典型汝窯特徵。雖然也屬於『吉光片羽.』,但如聯想當年在寶豐清涼寺所得一片汝窯天青釉殘片,竟然成為今日尋找汝窯窯址的重要線索一事,則恐對其重要意義同樣不可忽視。」 就目前掌握的線索看,魯山段店窯也有可能生產類似汝窯瓷器。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魯山段店窯址瓷片

四是對於段店窯產品銷售與流通區域有了一定的了解。

段店村隸屬梁窪鎮,梁窪鎮古稱桃花店。這裡地處宛洛古道上,是古代洛陽至南陽之間的交通要道,段店窯產品可以從這裡走陸路南下和北上。1955 年在方城縣官莊村曾出土1 件白釉珍珠地劃花梅瓶,腹部主題花紋為大朵卷枝牡丹,肩部和腹部分別刻以覆、仰蓮瓣紋,應是魯山段店窯產品。方城縣隸屬南陽市,官莊村也距宛洛古道不遠。洛陽博物館現藏有一件白釉珍珠地劃花「齊壽」銘枕,與魯山縣一山之隔的洛陽市欒川縣也曾於1961 年出土一件白釉珍珠地劃花「福德」銘枕,兩枕正面枕牆上均飾以剔地卷枝菊花紋,與上述不列顛博物院(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家國永安」銘枕枕牆花紋如出一轍,也應為魯山段店窯所產。

由這次小面積發掘證明,魯山段店窯燒制時間長,制瓷水平高,遺物豐富,品種齊全,其產品分別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和大英博物館等地,在我國古代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魯山段店窯遺珍》科學出版社,2017年)

客觀上講,此次只能算是一次試發掘。因段店窯址遺存多在村周圍及村內民居之下,所以發掘工作比較困難。儘管此次發掘取得了很大收穫,但因發掘面積過小,根本無法發現更多物證,也許失去了一次揭開段店窯歷史真象時機,難免令人遺憾。為此,趙青雲先生曾言:「段店窯燒造瓷器品種極為豐富,北方窯口的品種在此皆有體現。」「有鮮明的個性特徵,且產量較大。儘管經過1986年和1990年兩次考古發掘,但對於這個龐大的窯址而言,不過是管中窺豹。」(趙青雲著《汝窯新論》,嶺南美術出版社,2018年)

※第四、從目前學術界對「北宋官窯」的三種觀點分析

觀點一:寶豐清涼寺汝窯是「北宋官窯」;

觀點二:汝州張公巷汝窯是「北宋官窯」;

觀點三:埋在開封城地下的「汴京官窯」是「北宋官窯」。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汝州張公巷汝窯遺址

歷史上有關北宋官窯最早的記載見於南宋人葉寘著的《坦齋筆衡》,但該書失傳已久,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是元人陶宋儀在《南村綴耕錄》中抄錄的部分:「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江南則處州龍泉縣,窯質頗粗厚。政和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南宋末年,顧文薦編撰的《負暄雜錄》里也有相似記載,只是在置窯的時間上將「政和」改為「宣政」,將「故京」改為「徽宗」。

上述兩條史料記載非常明確,「北宋官窯」就是由京師設窯燒造的,並直呼其為「官窯」。除了上述兩條南宋的史料以外,在宋、元時期的文獻里,卻再也找不到關於「北宋官窯」的明確記載。有關「北宋官窯」的記載,就是這麼寥寥幾條,但是關於汝窯的記載卻很多,這裡就出現一個問題,如果汝窯在徽宗時期由民窯被升格為「北宋官窯」,那麼關於「北宋官窯」的記載就應該比汝窯的記載要多,也就是說,後世的那些文獻多數應該以它官方顯赫的身份,將其稱為官窯,而不是仍然按其民窯的屬性直呼其汝窯,。例如明初曹昭《格古要論》中記錄「汝窯出北地,宋時燒者淡青色」。所以不能將汝窯簡單的等同於「北宋官窯」。

筆者認為:「北宋官窯」是一個統稱,不能簡單的等同於某一種瓷器,所以歷史上才會出現「官汝不分」、「官哥不分」的說法。

考古學上將窯址按傳統命名法,窯以州名。但從實際發掘情況看,窯址未必在州治所在地。

寶豐清涼寺窯址的發現被稱為汝窯,是因寶豐縣在北宋時隸屬汝州管轄,而北宋汝州州治所在地在臨汝縣。定窯遺址位於北宋定州轄地曲陽縣,而州治所在地在定縣。所以,北宋「汴京官窯」遺址也未必在汴京開封。

所以,三種觀點都需商榷。

※第五、從瓷器品種的多樣性和檔次上分析

1、瓷器品種的多樣性

在唐玄宗時期,魯山花鼓成為宮廷御用瓷,代表著中國北方當時瓷器藝術的最高水平。唐代南卓的《羯鼓錄》文獻記載,「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魯山花瓷。」就是這位唐代傳奇皇帝與精通音樂的宰相宋璟談論音樂時提到的唯一一次關於瓷器的記錄。魯山花鼓做為貢瓷,在當時己成為深受宮廷喜愛的陶瓷品種。

筆者認為:在唐玄宗時期,魯山段店窯己實際成為「唐代官窯」。

魯山花瓷是段店窯首創,為宋代鈞窯窯變開創了先河,也被陶瓷界稱之為「唐鈞」。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址唐花釉馬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址唐絞胎罐

魯山段店窯在宋代瓷器上,無論是品種、形制,釉色、釉質等都堪稱一流。其燒制時間之長、遺物之豐富、品種之齊全、花色之多樣,包含了北方窯口的所有品種,實屬罕見。其中有花釉瓷、汝瓷、鈞瓷、三彩、白瓷、青瓷、白地黑彩、黑瓷、絞胎、絞釉、醬釉、天目等;裝飾手法有珍珠地、鑲嵌等,器型幾乎涵蓋了一切日常使用器。反觀寶豐清涼寺窯、汝州文廟窯、張公巷窯等其它窯口無論從任何方面都根本無法與此相比。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遺址龍紋汝瓷洗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遺址無開片汝瓷水仙盆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址「奉華」款汝瓷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址「蔡」字款汝瓷殘片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址符號款汝瓷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址鈞瓷殘器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址瓷片:器型有盤、缽、碗、瓶、壺、洗、尊以及香熏、套盒、蓋盒、盞托、燈台、人物、動物、文房用品等。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址各類瓷片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址哥窯瓷片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址白釉定瓷瓷片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址官字款瓷片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址描金瓷片

2、瓷器品種的檔次

清涼寺汝窯是否官窯?在國內外學術界一直存有爭議。清涼寺窯經過多年的發掘,出土有宋代汝瓷的各種器型,但很少有大梅瓶、大盤、大盆、佛像等大型瓷器,除發現一個汝釉龍形蓋殘器和一個汝釉龍紋熏爐蓋殘片外,沒有發現其它龍型瓷器。另外還發現一個素燒的出戟瓶殘器外,沒有發現有仿青銅器類的禮器瓷器。基本上沒有發現帶文字款的瓷器和瓷片。

龍在宋代已經是皇權的象徵,如果一個官窯沒有較多的龍形器型,沒有皇家常用的仿青銅器類的禮器瓷器。沒有發現帶款和文字的瓷器和瓷片,這符合宋代禮制嗎?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址汝釉仿青銅器出戟瓶型式與清涼寺窯出土的素燒出戟瓶殘器基本相似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址汝釉八棱瓶

而多年以來在魯山段店窯址卻出現較多的有明顯出土痕迹的大型瓷器,龍紋、龍形器型,仿青銅器類的禮器瓷器,還有帶款和文字的瓷器和較多帶有紀年和皇宮殿名、宮名、閣名以及部分府名款瓷器瓷片。這確實令人深思。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段店窯址各種釉色龍形殘件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汝窯天青釉刻字洗北京故宮藏

這件汝瓷洗底部有釉下刻字「壽成殿皇后閣」,據考究「壽成殿」確是北宋的一個宮殿。有史為證:二十四宋史---志第九十二樂十四(樂章八)有:「皇帝詣壽成殿,壽成皇后出閣升坐,《坤安》降同。」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魯山段店窯址汝瓷盤

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在考古發掘期間並未發現有帶文字的殘片殘器,更不用說有「壽成殿皇后閣」了。但在魯山段店窯址卻發現多件帶有這種文字的器物,其中有盤洗類,瓶尊類,瓷種有汝瓷也有官哥類,書寫方式有手寫,也有印章款,字形有宋體有篆書,有釉下也有釉上。由此推測北京故宮的這件文字洗應出自魯山段店窯。

3、瓷器的數量

寶豐清涼寺汝窯的發現和發掘,是由寶豐縣陶瓷工藝廠技術科科長王留現先生,在1986年中國古陶瓷西安年會上,向到會專家提供兩件在該窯址採集到的天青釉汝瓷洗而引發的,專家看後為之震驚,從而開始對寶豐清涼寺窯的調查和發掘。

而魯山段店窯址,近年來,因村民修路、蓋新房、挖地窖等基建活動,出土了許多瓷片和完整瓷器流入民間,有少數高古瓷研究學者看到後進行了收集保護。瓷器尺寸從幾公分的小茶盞,到90多公分大梅瓶,瓷器品種多樣,涵蓋八大窯系,十分令人震驚,從而證明魯山段店窯絕非一般民窯。

在此特別提醒:近年來當地有少數村民為了牟利,外購很多仿古瓷器,冒充段店窯遺址出土進行兜售,給鑒別真假造成極大混亂。此種情況在寶豐清涼寺、汝州張公巷、文廟、禹州神垕等地和各地古玩市場都有出現。

※第六,從台北故宮兩件被認為是「偽作」汝瓷分析

在寶豐清涼寺窯址考古發掘前,國內外館藏的幾十件汝瓷燒造窯址一直是個謎。清涼寺窯址發掘後出土了大量類似於館藏品器型的殘器和殘片,原以為對長期懸而未決的歷史謎團可以徹底揭開,但經專業人員深入研究後發現,有些館藏品的器型、釉色、胎質、燒造溫度等與清涼寺遺址出土實物還是有較大的差異,很多問題根本無法解決。客觀上講,這幾十件不同來源、不同館藏的汝瓷,怎麼可能會出自同一個窯址呢?為此,耿寶昌先生重新提出:「汝瓷窯址不應就是已發現的寶豐、臨汝兩地,應該還有其他地方」。

筆者認為:汝窯應稱汝窯系。窯址包括古汝州轄內的清涼寺窯、張公巷窯、文廟窯、東溝窯、嚴和店窯、臨汝窯、魯山段店窯等古窯址。而不能局限到清涼寺一個窯址。

在耿寶昌先生提出問題的時間前後,魯山段店窯已經陸續發現較多的汝瓷面世,其釉色天青居多,器型繁多,不但涵蓋了清涼寺全部器型,還有更多是清涼寺、張公巷、文廟沒有的,且不少為青銅器造型的祭器和禮器。魯山段店窯的新發現,印證了耿寶昌先生的論斷,還解決了一些館藏品無窯址之困惑。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汝窯青釉三犧尊台北故宮館藏

該器為清宮舊藏,後入台北故宮。本器以西周青銅器原形為藍本,以瓷代銅,精工製作,造型端莊大氣,應是北宋時期皇家祭祀用禮器。曾作為國寶重器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遠涉重洋赴英國公展並引起轟動。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發掘後,台北故宮以為館藏三犧尊找到了出生地,就與國內有關人員溝通,國內某館某研究員的答覆是:窯址考古發掘並未發現與該器有相似的殘片,該器應是「偽作」。並比較了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一清代三犧尊后斷言「實系乾隆中晚期宜興窯所生產的偽鈞器」,徹底否定了它是汝窯產品。

台北故宮方面對此結果很是懊喪,從此這件國寶汝瓷三犧尊就不再展出,一件北宋皇家重器就這樣被打入冷宮。從學術上講,一件瓷器就是暫時找不到窯口,也不能輕易下否定結論。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魯山段店窯址汝青釉三犧尊

而近些年在魯山段店窯址,卻發現了多件尺寸不一、釉色多樣的汝瓷三犧尊,還有鈞釉的、官釉的,大的近四十公分,小的也有十多公分。其中一件與台北故宮這件汝瓷三犧尊很相似,由此推斷台北故宮這件汝窯青釉三犧尊,應出自魯山段店窯。

為此,趙青雲先生曾著文論述:「在清涼寺汝窯址和其他窯口,均發現有汝窯三犧尊殘片和完整器,事實證明,該器型為宋汝窯作品,清涼寺汝官窯及其他汝窯民窯都在燒制,並非清仿,更不是江蘇宜興窯仿製式廣東石灣窯清仿。應讓台北故宮博物院傳世的汝窯米黃釉「三陽開泰尊」(實際是是三犧牛首尊)回歸正位,歸入宋代汝窯行列。」(選自趙青雲先生論文《30年來汝窯考古的新發現與研究》)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汝窯青釉奉華尊台北故宮藏品

這件仿青銅器尊型,應屬祭祀、禮器類。底部刻有「奉華」二字。該器與汝瓷三犧尊的命運一樣,以同樣理由不被承認為汝瓷,在相關介紹清涼寺窯址書籍上記載:「在汝窯燒造區出土大量傳世器型汝瓷片,唯獨不見三犧尊和出戟尊兩種造型,也可以證明它們不是汝窯瓷器」,還有人認為是「南宋官窯仿北宋汝窯之器」。

從此,台北故宮出版的新書中「已去掉了被認為是後仿的三犧尊和出戟尊,這樣台北故宮尚余汝瓷傳世品21件」。又一件國寶就這樣以未見清涼寺有出土為由而被塵封。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北宋官窯」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中國陶瓷史千古之謎有望解開

魯山段店窯址汝青釉奉華型尊

但是,近幾年在魯山段店窯卻發現了多件與台北故宮同型的出戟尊,只是底部無「奉華」字款。這種造型的出戟尊尺寸有大有小,估計是在宋時根據禮儀需求而成套燒制。由此推測,台北故宮的這件汝瓷出戟尊可能出自魯山段店窯。當然,也需要以後進行比對和考古發掘去驗證。

※第七、從汝窯三個爭議最大的問題分析

問題一:汝窯傳世品究竟有多少件?

問題二:「汝窯無大器」嗎?

問題三:汝窯究竟有多少品種?

早期文博界曾定論「北宋汝官窯瓷器存世67件半」;上海博物館曾做過兩次統計:1987年為65件,1991年更改為69件;

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2009年統計為70件;北京故宮博物院,2015年統計為92件。(以上數據錄自趙青雲著《汝窯新論》,嶺南美術出版社,2018年)

這些統計數量註明是全世界各大博物館及收藏家己公開發表的,所以說還是比較公正的。但民間的汝瓷藏品究竟有多少一直是個謎。

由於歷史的局限和資料的匱乏,以往對汝窯的全貌缺乏了解,所以對汝瓷的界定難免出現誤判,從寶豐清涼寺汝窯發掘之後,很多問題都得到澄清。在中國考古史上成績顯著,意義非凡。

中國著名汝窯專家趙青雲先生在所著《汝窯新論》中論述:「存世的汝官窯瓷器是否不足百件?民間有無汝官窯完整器?回答應該是汝官窯瓷器存世量絕對超過一百件,民間收藏家收藏有相當數量的汝官窯瓷器。這從寶豐清涼寺汝官窯的發現以及歷年來的窯址發掘情況就能找到答案」,「汝窯無大器」毫無依據。「從汝窯址考古發掘現場出土的瓶、尊、爐、罐、套盒及瓜棱瓶尊,均超過30厘米;有的高達近40厘米,由此「汝窯無大器」之說亦不攻自破。」(趙青雲著《汝瓷新論》嶺南美術出版社,2018年)

趙青雲先生對汝瓷品種的多樣性也有論述:「根據對汝窯址的考古調查與科學的考古發掘,還出土一定數量的雕塑藝術品,其造型包括人物俑、禽雞動物俑、佛像及獸首人身十二生肖俑等,雕塑精美,造型生動,形象逼真,堪稱藝術佳作。最近各地窯口也不斷出現一些帶紀年銘文題款的器物,文字內容包括紀年、詩詞、堂號和窯主姓氏等,隨著考古的新發現,將對汝窯的歷史全貌掌握的更清晰,對汝瓷文化內涵了解的更全面,宋代汝瓷文化的風貌與輝煌將重現人間。」(選自趙青雲先生論文「30年來汝窯考古的新發現與研究」)

寶豐清涼寺窯址發掘後尚且如此,而規模、品種、檔次均超過它的魯山段店窯如果重新發掘後,會發現什麼呢?也許會出現一個類似發現西安「兵馬俑」式的驚天奇蹟!

結語

綜上分析判斷:河南魯山段店窯可能就是「北宋官窯。」

希望文物部門能重新進行考古發掘驗證,從而揭開中國陶瓷史上的千古之謎。

筆者個人觀點,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學者老師指教。本文引用了一些學者老師的文字和圖片,在此深表謝意。

謹以此文,感謝中國三代文博考古人員為中國考古事業做出的奉獻!感謝熱愛中國古代藝術品的民間人士在宣傳和保護工作中付出的艱辛!

作者簡介

張玉昌



資深藝術品投資人,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深圳文交所藝術顧問,現任豫記文化藝術院(籌)院長。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涉足收藏,親歷了中國收藏界和藝術品市場興起發展的整個過程。在對高古陶瓷、古代石雕、翡翠玉石、名家字畫、崖柏等收藏實戰中,感悟至深。

歡迎投稿

郵箱 yujimedia@163.com

豫記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salome120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