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寶寶的「十萬個為什麼」,你的回應方式,可能正在毀掉你的娃!
前段時間小康君寫了寶寶叛逆期「不」字掛嘴邊,當時有媽媽留言說自己家的寶寶「為什麼」掛嘴邊,「為什麼要吃飯」、「為什麼這個菜是綠的」、「為什麼要洗澡」……隔著屏幕都能體會到這位媽媽的無奈!
孔媽媽家的小葉子寶寶也曾經歷過這一時期,所以今天小康君就請孔媽媽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她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
全職媽媽
本科畢業於師範院校,曾從事教育工作,現全職媽媽。沒事碼碼字兒,記錄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在記錄中不斷反思,與孩子共同成長,希望做一位有溫度的媽媽。
天為什麼會黑?
之前聽過兩個小朋友討論「天為什麼會黑」,3歲的孩子說是因為太陽公公回家睡覺了,4歲的孩子就立即糾正他,說這是因為地球自己在轉動,太陽照不到的時候,天就黑了。
當時,我由衷得佩服兩個小朋友,一個擁有豐富的想像力,一個小小年齡就能解釋科學現象,內心想給他倆點一萬個贊,卻壓根沒有想到如果有一天孩子問我同樣的問題,我該如何回答。
這一天竟然不期而至。有天下午,女兒說要和外婆視頻,因為8小時時差的原因,我告訴她外婆在中國,現在中國天已經很黑了,外婆已經睡著了。
女兒突然問「為什麼中國天已經黑了?」想到之前那個4歲孩子就可以解釋地球自轉,我就嘗試給她進行科學啟蒙。
為了便於理解,我找來了兩個球,邊講邊演示。心想著就差個手電筒,不然孩子會領悟得更好。講完了,看孩子仍一臉蒙圈。可能對於我們生活在地球這個圓形球體上,她都無法接受,更何況自轉和公轉。我只好作罷,告訴她有空可以和媽媽一起去觀察天空,我們一起來找答案。
開啟「十萬個為什麼」模式
很多父母會發現,孩子從3歲開始,就開啟了「十萬個為什麼」模式,天天把「為什麼」掛在嘴上,有時連喊他吃飯,也會問個「為什麼」。這說明這個「問題寶寶」已經進入了成長的一個關鍵階段——邏輯思維敏感期,這時候就可以適時進行科學啟蒙。
科學啟蒙不是科學知識的灌輸,而是要啟迪科學思維。知識灌輸只會讓孩子的大腦成為知識的容器,孩子原本對事物的熱情和興趣也會被扼殺。培養科學思維,能夠激發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慾,進而養成積極主動思考的習慣。
父母態度:不敷衍、不呵斥、不嘲笑
對於孩子五花八門、天馬行空的問題,很多父母都很撓頭:有時候正忙著,沒空答;有時候,感覺孩子小,很難解釋清楚;有時候,父母是真的不懂,回答不上來;有時候,感覺問題太幼稚,只想笑;有時候的問題太尷尬,不知道怎麼處理。
關於孩子的「為什麼」,有時是出於好奇,有時是表達抗拒,有時是習慣性提問,不是非要一個答案。但無論孩子的提問出於什麼原因,父母的態度至關重要,要做到不敷衍、不呵斥、不嘲笑。
「嗯嗯」、「好好」以及不懂裝懂的胡亂解釋就是敷衍的表現;
「不知道」、「一邊玩」、「別煩了」是一種呵斥反應;
「太好笑了」、「你好笨啊」、「這也要問」是父母嘲笑的語言。
對於父母的這幾種態度,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回應,久而久之,孩子提問的熱情和意願就會逐步降低,最終會變得不愛主動思考,不利於科學思維的養成。
這樣做,讓寶寶更聰明
科學啟蒙的核心:不要灌輸科學知識,要傳遞科學思維。
想必很多家庭都有本《十萬個為什麼》,每每孩子有問題,就引導孩子去看書,從書里找答案。很多父母認為這就是科學啟蒙。當然,相對於那些敷衍、指責孩子的父母,這樣做已經進步很多了。但科學啟蒙的核心不是灌輸科學知識,而是要傳遞科學思維。
有句箴言是這樣說的:講給我聽的將被遺忘,指給我看的將被記住,讓我動手做的才能真正把握。腦科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腦神經只有在他主動用腦時才會得到鍛煉。因此,對於孩子的問題,不只是簡單告訴他正確答案,而是從孩子經驗出發,用孩子能夠懂的語言,引導孩子思考,去尋找答案。
女兒:「媽媽,天為什麼會黑?」
我:「你覺得天為什麼會黑?」
女兒:「天慢慢就變黑了。」
我:「為什麼慢慢變黑了?」
女兒:「因為沒有太陽了。」
我:「太陽哪裡去了?」
女兒:「躲到雲里去了。」
女兒:「媽媽,為什麼晚上天上有星星?」
我:「星星一直在天上,不管是晚上還是白天。」
女兒:「為什麼?」
我:「寶貝,你那天白天穿著閃光鞋,讓阿姨看你的鞋發光時,阿姨說看不到,你為什麼跑到樓後邊呢?」
女兒:「樓後邊能看到。」
我:「是的。太陽光很強,你鞋子的光比較弱,太陽光遮掩了你鞋子的光芒,你走到暗一點的地方就可以看到了。星星也是一樣的,它的光很弱,白天有太陽就看不到,晚上沒有太陽就可以看到。」
其實,對於很多科學問題,即使從孩子經驗角度去解釋,他很可能也是似懂非懂,並沒有獲得完美的標準答案。但孩子獲得了主動思考的能力,培養了想像力,相信未來的某一天,他會有一個正確的答案。
而如果總是告訴孩子一個正確答案,當孩子習慣於得到一個標準答案時,也就喪失了思考和想像的能力。
※寶寶尖叫哭泣是有什麼疾病嗎?這兩種原因你要知道!
※為什麼當媽這麼累?還不是因為你不夠「懶」!快收好這份偷懶攻略
TAG:愛兒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