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明教第十五代教主,奪命三槍威震江湖,起義兵敗後自焚而死

他是明教第十五代教主,奪命三槍威震江湖,起義兵敗後自焚而死

話說光明頂上明教群雄被成昆暗算,一幫人閑著也是閑著,說不得就給張無忌普及了一下明教歷史。說不得道:「小兄弟,我明教源於波斯國,唐時傳至中土。當時稱為祆教。唐皇在各處敕建大雲光明寺,為我明教的寺院。我教教義是行善去惡,眾生平等,若有金銀財物,須當救濟貧眾,不茹葷酒,崇拜明尊。明尊即是火神,也即是善神。只因歷朝貪官污吏欺壓我教,教中兄弟不忿,往往起事,自北宋方臘方教主以來,已算不清有多少次了。到了南宋建炎年間,有王宗石教主在信州起事,紹興年間有餘五婆教主在衢州起事,理宗紹定年間有張三槍教主在江西、廣東一帶起事。」小編今天就說說張三槍起義。

張三槍,姓名不詳,人稱「張魔王」。魔王本是佛教徒對欲界第六天教主波旬的專稱,波旬專門跟如來作對,如來在菩提樹下修行時,波旬帶領十萬妖魔前來攻擊,試圖阻撓如來成佛。如來修成正果,波旬說,若干年後,我的徒子徒孫會混入你的徒子徒孫中間,披上袈裟,手持經書,念誦你的佛意,紛亂你的佛法,讓你的佛教自己衰敗。佛祖沉默良久,無言以對,潸然淚下。兩宋時期明教盛行,明教徒披著佛教外衣傳播明教教義,自稱「信菩薩的」,「信羅漢的」,「信金剛的」,經書書皮是佛教的,內容是明教的。由於他們吃菜(素),侍奉明尊,明尊叫作摩尼(跟釋迦摩尼是一個摩尼,是當時對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稱謂,也就是中國的聖人。),所以被時人稱為「吃菜事魔」教。領頭者就被稱為「魔王」,「魔賊」,「魔頭」等等。比如後來的滅絕師太就稱呼楊逍和張無忌為大魔頭。

張魔王拿手武功是奪命三槍,江湖人稱「張三槍」。第一槍,驚魂一槍。張魔王擅長念咒,每次對敵之前口中念念有詞,「其詞幻惑難明」,用明教獨門內功「魔音入心」功夫鑽入敵人耳膜,擾亂敵人心神,趁著敵人心神迷亂之際,張魔王大吼一聲,挺槍刺出,敵人應聲而倒。第二槍,回身一槍。如果敵人太強,張魔王打不過就跑。敵人隨後就追,張魔王眼看敵人走近,回身就是一槍,這一槍詭異之極,尾追的敵人不死即傷,張三槍靠這一槍多次化險為夷。第三槍,脫手一槍。如果敵人要跑,張三槍就把手中槍擲出,正中敵人背心,一擊斃命。

南宋紹定元年(1228年)六月壬寅朔,日有食之。己酉,流星晝隕。日食和流星本為自然現象,但是卻被張魔王利用,聲稱「明尊即將轉世」,「彌勒即將下凡」,自稱「大天明王」,率領教眾起義。義軍以江西贛州松梓山為大本營,出沒江西、廣東等地,殺人越貨,所至屠殘。紹定六年(1233年)十二月,宋理宗任命贛州知府陳韡前去鎮壓。韡遣官吏諭降,賊輒殺之。陳韡跟宋理宗說,流賊之所以猖獗,是因為當地貪官污吏不作為。如果下決心剷除,只需幾個月時間而已。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陳韡升任江西安撫使,先斬殺了數十名臨終脫逃和劫掠百姓女子財物的士兵立威,整頓了渙散的軍心,接著三次大敗義軍,將松梓山團團圍住。

陳韡採取圍而不打的戰略,斷了義軍糧道,義軍沒有糧食吃,全靠張魔王用明尊教法鼓舞鬥志。三月,陳韡親督諸將,乘春瘴未生,強攻松梓山。賊悉精銳下山迎敵,旗幟服色甚盛。陳韡軍步騎夾擊,又縱火焚之,士皆攀崖上,賊巢盪為煙埃,賊首張魔王自焚。斬千五百級,擒賊將十二,得所掠婦女、牛馬及僭偽服物各數百計。

張魔王自焚之前盤膝而坐,雙手十指張開,舉在胸前,作火焰飛騰之狀,念誦了明教的經文:「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張魔王為明教第十五代教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風宋月 的精彩文章:

趙敏為何一口氣殺死五十多名元兵?只因一個元兵跟她說了四個字
她是方臘關門弟子,明教第九代教主,十二年後再次揭竿而起

TAG:唐風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