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德育內涵 體現全面育人
2019年高考語文科除了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3套外,還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分省份自主命制5套。8套試卷,釋放出哪些教改信號?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今年高考語文試題以德育為魂,積極回應時代重大主題,展現五四運動百年來中國青年的愛國精神和接續奮鬥,突出新中國成立70年的輝煌成就,挖掘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深刻內涵。試題以智育為基,持續深化新時代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精準落實高考評價體系,緊密銜接高中課程標準,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及認知實際,在增長知識見識、注重能力考查、凸顯應用導向、突出情境設計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試題助力體美勞教育,精心擷取素材,科學體現素質教育的全面育人理念。
堅持立德樹人導向,厚植家國情懷,激勵奮鬥精神
清華大學教授謝維和表示,今年高考語文命題立足高考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特點,將深厚的家國情懷以貼近現實、貼近考生的方式,生動地呈現在試題之中,營造極富時代特點和青春色彩的語境,從材料選擇、題目設置等方面充分挖掘優秀品德文化內涵,切實發揮優秀文化的浸潤功能、榜樣人物的示範功能,對考生及青少年的品德修養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
全國Ⅰ卷名篇名句默寫題要求默寫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中「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表達的是為國戍邊、犧牲自我的奉獻精神。全國Ⅲ卷默寫題要求默寫《論語·子罕》中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喻示的是青少年要有堅定的理想,要有百折不回的意志。全國Ⅱ卷古代詩歌閱讀選取唐代詩人杜荀鶴的《投長沙裴侍郎》,詩歌表達了詩人立身剛直、不卑不亢、高潔耿介的品格。浙江卷簡答題材料《孟子·滕文公上》中的孟子關愛社會、心憂天下。江蘇卷文言文閱讀材料《臨川湯先生傳》中的湯顯祖持身端潔、不慕權貴。上海卷文言文閱讀材料《項經傳》中的項經愛護百姓、敢於擔當,都是當代青年品德修行的榜樣。命題充分發揮優秀文化的浸潤功能,利用傳統的優秀品格感染學生、影響學生。
上海卷積累應用題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鼓勵青年要有長期奮鬥、艱苦奮鬥的精神。江蘇卷古詩詞鑒賞題選用韓愈《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通過精衛填海的故事,讚揚了堅定信念、全力以赴、埋頭苦幹的奮鬥精神。這些題目的設置也是在營造奮鬥情境,激發青年的奮鬥熱情。
全國Ⅱ卷實用類文本閱讀選用1954年《人民日報》社論《努力修好武漢長江大橋》、2018年的報道《港珠澳大橋背後的科技支撐》和研究報告《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與實踐》三則材料,無論是新中國修建的萬里長江第一橋,還是新時代竣工的港珠澳大橋,都是新中國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國家工程、國之重器,代表著不同時期的「中國速度」與「中國技術」,從中可以感受到我國橋樑建設由技術落後、依靠外國援助到技術領先、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歷史巨變,使考生在閱讀材料過程中為新中國建設的偉大成就感到自豪和喜悅,自覺增強奮鬥意識。
落實高考評價體系,深化語文考試內容改革
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語文特級教師黃德初看來,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緊密銜接高中課程標準,精準落實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考查要求,持續深化考試內容改革,增長考生知識見識,提高考生能力素養,凸顯語文學科的應用導向,突出試題命制的情境設計。在服務高校人才選拔的同時,引導基礎語文教育的改革方向,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全國卷統一遵循頂層設計原則,分別設置現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四大模塊,以對語文學科最為核心的閱讀素養、表達素養及語文關鍵能力的考查為導向,將對語文必備知識的考查融會其中。
「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是新一輪高考內容改革的重點。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處理、邏輯思辨、審美鑒賞、探究創新、語言表達等語文學科的關鍵能力,凸顯應用性考查要求,引導考生重視實踐,學以致用。
信息處理能力是21世紀人才的核心競爭力。為適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今年高考語文加大了對考生實用信息處理能力的考查力度。全國Ⅰ、Ⅱ、Ⅲ卷均在論述類文本、實用類文本、文學類文本及文言文閱讀部分專門設題,重點考查考生面對不同問題情境時的信息處理能力。
全國Ⅰ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第8題考查對魯迅《理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並不直接提問,而是借用教材中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中的話,引導考生在魯迅的作品群中進行綜合思考。全國Ⅲ卷古詩文閱讀第15題要求考生將劉禹錫原詩與教材背誦篇目《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進行語言風格對比,使學生置身於劉禹錫的作品群這一特定情境中進行審美感知、理性思考的遷移和整合。全國Ⅰ卷論述類文本閱讀第3題考查對鐵凝原文內容的推斷,引入老舍的名言,也與之類似。這種綜合的探究情境創設可以幫助考生由此及彼,由試題而教材,連點成面,在綜合思考中獲取新知,實現高考語文對創新性的考查要求。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這些試題設置都著力於引導考生在更廣闊的視野中探究問題,在更開放的情境中解決問題,為考查和提升考生的語文學科素養拓展了更大的空間。
強化體美勞教育引導,貫徹全面發展理念
「我對今年高考語文突出的感覺,首先是命題在認真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陸儉明表示,試卷突出體現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試題在充分體現德育和智育考查的基礎上,遵循德智體美勞五育之間的內在聯繫與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發展規律,進一步加強對體美勞教育的引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他們身體力行。
以美啟真,洞悉人文歷史。全國Ⅱ卷論述類文本摘編自葉嘉瑩《論杜甫七律之演進及其承先啟後之成就》,闡釋了偉大詩人杜甫的「健全才性」及詩歌成就,使考生在審美陶冶中認識到成就一代詩聖的原因。全國I卷關於古琴藝術、Ⅱ卷關於國畫藝術的材料,以及江蘇卷的現代文閱讀《書家和善書者》,加深了考生對民族藝術與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北京卷現代文閱讀《北京的「大」與「深」》,旁徵博引、情趣盎然,導引考生遊歷京城,品味深厚的歷史感與鮮活的生命力,既有感性體驗又有理性思考。
全國Ⅲ卷古代詩歌閱讀,節選自唐代詩人劉禹錫一首具有民歌風味的《插田歌》,描述的正是農人田間勞作的美景,尤其是「農婦白紵裙,農父綠蓑衣。齊唱郢中歌,嚶嚀如竹枝」,通過簡練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插田畫面,表達農民勞動的愉悅。江蘇卷現代文閱讀《表妹》,通過表現一對錶姐妹在溪灘浣衣的場景,讚揚勞動之美,引導考生思考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全國Ⅲ卷的語言文字運用題以第55屆世乒賽這一熱點賽事為素材,在命題設計上突出中國隊包攬5枚金牌、馬龍成為50多年來首位實現男單三連冠的選手等關鍵信息,意在展示國球的驕人成績,激揚剛健有為的體育精神,激發青年學子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全國Ⅲ卷的實用類文本閱讀材料呼應奧運精神,從志願服務的角度鼓勵青年關注奧運、關注體育,增強參與意識,使體育精神落到實地。
本報北京6月7日電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08日第4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