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漢全席」傳承中的大智慧

「滿漢全席」傳承中的大智慧

宮廷御膳:傳承中的「大智慧」和「小滋味」

文/本刊記者 小白 Text by our reporter Xiao Bai

「天上神仙府,世上帝王家」,說起宮廷御膳,不少人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大都是「滿漢全席」「山珍海味」等字樣。遼寧作為「滿漢全席」和清代宮廷御膳烹飪技法的發源地,是宮廷御膳的一個重要分支,這裡的名廚大家藏龍卧虎。宮廷御膳的迷人之處,百聞不如一見,還是跟隨本刊記者走進第三代傳承人李鴻志老先生的「宮廷御膳工作室」,聽真正的「行家」為我們「講菜」吧。

宮廷御膳代表了歷代烹飪的最高水準,又是御廚精心烹制的作品,自然非尋常家常菜可比。「若說皇帝一日三餐,都是山珍異獸、飛禽海味,實在也有些誇張。」中國烹飪大師、宮廷御膳第三代傳承人李鴻志大師說。

如今,不少名貴的「御膳」食材早已不是少數人獨享的美食,但手法正宗的大師仍然是稀缺資源。作為國家特級大廚的李鴻志大師卻說:「我不愛聽別人叫我『大師』,我就想專心當個『廚子』,有人愛吃我炒的菜,我就高興。我就琢磨著,讓更多的人能品嘗到宮廷御膳,並且吃得滿意、吃得開心,然後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李鴻志大師的「御膳工作室」位於瀋陽市瀋河區萬柳塘附近。他說,開工作室,就是為了有個地方研究菜品,讓宮廷御膳貼近尋常人的生活,把滿漢全席更好地傳承下去。

「滿漢全席」傳承中的大智慧

栗子燒白菜

用本溪黑山羊為原料烹制的「麒麟送子」

脯雪黃魚

說起宮廷御膳,「滿漢全席」不能不談。「滿漢全席」起源於清代,集滿漢烹飪文化之大成。由於滿族人的祖先為游牧民族,因此,席面中不乏諸如犴鼻、熊掌、鹿尾等珍稀食材。

「我的師父唐克明給溥儀做過廚師,我的滿漢全席手藝就是從他那學來的,但我是個『不聽話』的徒弟,我經常琢磨著『改』師父的菜譜,還『改』得理直氣壯。」老先生首先對廚藝自信,才有這份膽量。

李鴻志大師坦陳:「宮廷菜也不全是精華,裡面也有不夠科學的做法,會破壞食材的營養,還有一些食材在當下都屬於保護動物,不能用。宮廷菜要想傳承,必須進行改進,傳統的精華要保留,不合時宜的部分就應當勇敢地去除!我們有了更好的食材和更適合的做法,為什麼不用呢?」這番話說得很明白,除了對手藝的自信,李鴻志大師敢「改」菜譜,是因為對傳承有著獨到的見解,這是一種大智慧。

「滿漢全席」中有一道著名的「麒麟送子」,是用駝鹿的鼻子為食材做成的,駝鹿在滿語中稱「犴達罕」,「犴達罕」冬天在雪地中行走,靠鼻子撥開積雪分路,所以鼻子特別耐寒。犴鼻,皮似海參,內部是軟骨膜連著一層薄薄的肌肉,含有豐富的骨酸和蛋白質,烹食具有一種特殊的清香,與熊掌、鹿尾同為佳肴珍品、酒宴八珍。

如今,駝鹿早已是世界珍稀動物,為了讓「滿漢全席」中這道著名的佳肴不至失傳,李鴻志和他同為中國御膳大師的獨子李齊飛,父子兩代烹飪大師遍訪大江南北,經過上百次的對比試驗,最終選定遼寧本溪黑山羊的鼻唇部位,作為犴鼻的替代原料,成功複製出「麒麟送子」這道菜。

宮廷菜里的「小滋味」

要說好吃,入心入胃,那還得是家常菜,焦熘肉段、栗子燒白菜、小窩窩頭。說起宮廷菜里的「小鮮」,李鴻志大師如數家珍。

「就說慈禧太后愛吃的小窩窩頭吧,它的食材就是玉米面、豆面和一點兒糖桂花。為什麼好吃?玉米面、豆面,要反反覆復過羅(過篩)呀!糖桂花怎麼拌進去、蒸的時候幾分火候,這些都有講究。以前,這些吃食費工夫,不好做。現在不一樣了,什麼工具都有,普通人吃頓『御膳』完全不成問題。」

這些菜不用任何珍貴的食材,卻風味十足,讓人百吃不厭,靠的全是廚師的一雙手。焦熘肉段,怎麼才能咸香酥脆又不「撞口」?肉段外皮兒的「酥」,其實是個很微妙的「口感」。「調漿糊是一關,炸肉的火候又是一關,火候不足,肉段外皮就會發『韌』;火候『過』了,『酥』的口感就成了『硬』,風味兒就變了。」記者一行看過老先生工作室里保存的,厚厚的心得筆記,都讚歎這份鑽研和苦心。

許多看似不平凡的「小鮮」,搖身成為宮廷菜後,如同劉姥姥在大觀園裡吃了「茄鯗」後形容的茄子——「雖有一點茄子香,只是還不像是茄子」。栗子燒白菜,栗子入口輕甜,細品之下又透出干而面的咸鮮風味,白菜潔白清脆,入口卻別有一番鮮甜脆嫩,「栗子和白菜,要分開來燒,趁熱擺在一起,白菜上才能有栗子的香氣,又能保持青翠潔白的本色,色、香、味、形、意俱全!」

「白菜和栗子,不就是個家常菜,一直這樣做嗎,有什麼意頭?」

「栗(立)子,白(百)菜(財)呀!子嗣可是皇家最看重的事兒,故宮裡,多籽(子)的石榴、葡萄總是格外受歡迎,或是入畫或是做成擺件兒,栗子燒白菜,也是借著多子的意頭流傳下來的。」

「滿漢全席」將申報國家級非遺

「宮廷菜里的許多菜品,選材用料其實跟普通家常菜無二,但講究的是『粗菜細做』。口味上,宮廷菜跳出八大菜系,更像是一種融合菜,有自己獨特的調味體系。」李鴻志老師父介紹道。

傳統宮廷菜,雖然講究「色、香、味、意、形、器」齊全,但擺盤相對簡單,即便是「滿漢全席」也沒有過多修飾。李鴻志大師在「滿漢全席」的傳承與發揚中,對菜品「造型」狠下了一番功夫。他拿出一本厚厚的資料夾,翻開來,裡面全部都是他多年積攢的「滿漢全席」菜品設計手稿。

大到擺盤設計、菜品內涵,小到主輔菜品的搭配選擇,李鴻志大師無一不精心繪製標註。「宮廷菜有個特點,凡是盤子里擺著的都是能入口的!」

李鴻志大師指著一盤「雪夜桃花」說,這道菜里「桃花」是蝦球炸成的,花蕊是蟹籽,棕黑的「樹枝」是冬筍炸制的,都能吃!李鴻志大師一邊說,一邊夾起一根「樹枝」放入口中細品。

「看到桃花後面的月亮了嗎?」李師父問記者。

雪夜桃花

「這月亮不是蛋白攤成的嗎?」

李鴻志大師抄起一雙公用筷,把「月亮」剖開,大家才發現,「月亮」裡面也是大有文章,「雞肉摻入蝦茸,配上蛋清一起調味蒸熟,鋪在攤好的蛋白之下,『月亮』就變得立體了,同時還豐富了菜品的營養和口味。」

馬鈴丸子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許多飯店用綠色生菜作為點綴的擺盤部分,在李鴻志大師設計的菜品中,被替換成了滿族人喜愛的「蘇子葉」,既有了宮廷菜獨特的民族韻味,許多煎、炸而成的菜品,在吃的時候還可用蘇子葉卷食,風味獨特、消食解膩。

這一道道色、香、味、意、形、器俱佳的宮廷菜都將被收入全新的《盛京滿漢全席食單》。這份菜單和以李鴻志大師為代表的宮廷御膳烹飪技法,年內即將正式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久的將來,遼寧又將增添一張展示滿族文化底蘊的名片,昔日御膳亦可登上尋常人家的餐桌,被扎紮實實地傳承下去。

原文刊載《今日遼寧》C1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張作霖被炸身亡
民國總是黑清朝,清朝真的那麼糟糕嗎?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