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武漢這家無聲理髮店,沒有「tony老師」卻成了網紅店

武漢這家無聲理髮店,沒有「tony老師」卻成了網紅店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宋祖禮 蔡黃浩

一直以來,「tony老師」常被網友用來指代喜歡饒舌推薦辦卡的理髮師。剛剛過去的5月,一家武漢的理髮店突然「火」了,而這家店不僅沒有tony,更以「安靜」著稱。

6月6日,我們拜訪了這家位於武漢「時尚歐洲花園」小區的工作室,見到了這三個用「無聲」的力量震撼了互聯網的理髮師。

「無聲理髮店」

上午十點多,20平米左右的小工作室里已經有顧客在洗頭。小小的店面中,除了洗髮的流水聲,再無其他聲音。進入店內,最顯眼的便是貼在鏡子上方的幾張A4紙:

「今天的效果滿意嗎?請提出寶貴意見,希望下次還有機會為你服務!」

「如對水溫,清潔程度,躺姿不適,請舉手示意。」

「我是美髮師葉雪靜,擅長時尚男女髮型,由我為您服務,請問你要理哪些項目,及特殊要求?」

類似格式出現的理髮師名字,還有王卓超和袁楷楨。

之所以設計這些常用語對話的貼士,是因為這家小店的合伙人,是三位有聽力障礙的「手語族」。他們無法靠自己的身體聽到顧客的聲音,所以只能通過貼紙提醒顧客可以通過手機打字或是寫字的方式來交流。

這也使得這個理髮師里,除了理髮的聲音,很少再有其他的響動,所以,這裡也被稱之為「無聲理髮店」。

三位理髮師中,41歲的葉雪靜年齡最長、做美髮的資歷最老,也是這個小店的店主。另外兩位「90後」小夥子,都來自山西。

他們中,只有王卓超可以通過助聽器聽到外界的聲音,同時,他在努力做了6年發聲練習後,現在也能與人進行一些簡單的對話。在接受採訪時,他謙虛地說:「我練習了很久,可以說一些,但說的不好。」在王卓超的手語翻譯下,葉雪靜向我們說起了自己的人生經歷。

葉雪靜是武漢人,17歲從特殊學校畢業後,就開始進入社會謀生。先後到過電話、手機零件廠上班,後來又在印務公司和麥當勞各做了十年。

葉雪靜告訴我們,生活不容易,作為有一級聽力障礙的殘障人士,她更比常人多了一份苦楚。「每天天剛亮就乘車從紅鋼城奔赴武昌與洪山的日子令我一生難忘。」她曾說,「那時候,我不敢和健全人有任何的交流,怕他們瞧不起,也怕影響工作。」

葉雪靜的丈夫也是聽障人士,一直在麥當勞當職工。對於家庭經濟狀況,她這樣說:「我家經濟條件不是很好,麥當勞雙職工,幹了多年月薪才2000出頭。」生活壓力之下,葉雪靜有了辭職干美髮的想法。

2017年,在武昌區聾協和省殘聯「關心你的殘疾人鄰居」項目的培訓中,葉雪靜加入了針對聽障人士開辦的美髮培訓助殘項目,並順利通過了整整一年的培訓期。學成「出師」後,葉雪靜又自費赴青島繼續學習。

理髮師的工作同樣艱苦,而溝通障礙的存在更讓葉雪靜步履維艱。然而,這重重苦難也磨練了葉雪靜。生活沒有辜負她,2018年,她參加了「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賽——湖北省第十屆「金楚杯」美業職業技能大賽。和健全人同場競技,她奪得了優勝獎。

正是這個獎,給了葉雪靜踏足理髮行業的資本和自信,也給了她一定的名氣。遠在山西的王卓超和袁楷楨正是在看到了她獲獎的消息後,主動聯繫她,表示要跟著她學習,才最終成為這家工作室的合伙人。

「荊棘之後有花開」

或許在常人看來,開設這樣一間小小的美容美髮工作室並不是件很艱難的事情,但是對於葉雪靜三人而言,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據此前長江日報報道,這家明顯帶有小區名稱特色的「時尚歐洲」工作室,是武漢市第一家由聾啞人開辦的美容美髮工作室。在經媒體報道後,他們的名字傳遍網路。而就在記者拜訪工作室的這天,他們還收到了工作室的第一張獎牌。

這是一張通過網路票選獲得的獎牌,或許並不是最有重量級的行業認證,但是卻代表著這家小工作室受到的認可。

在工作室周邊的走訪中,小區住戶及附近的市民幾乎給出了清一色的大拇指。服務態度好、理髮技術好、價錢也公道,這些吸引回頭客的保障,這個小工作室無一缺位。

同在小區中做生意的鄰居用「震驚」一詞形容她剛了解這家理髮店時的心情,她說:「我剛知道這裡有理髮店的時候,就很奇怪,這家理髮店特別安靜,連音響都沒有。後來我聽到他們的故事,覺得很震驚,他們太不容易、太棒了!」

新顧客登門,最令人掛懷的問題還是在於溝通。無法直接對話,如何在理髮過程中提出意見?經常光顧這裡的顧客告訴我們,一回生二回熟,「或許剛開始還需要刻意比劃說明,但是後面就很清楚了。」

顧客感覺自己與理髮師取得的「默契」,在葉雪靜和她的合作夥伴們眼中,卻是長期鍛鍊出來的察言觀色技能。她說:「理一個人分幾次觀察表情,一發現有異,馬上問有什麼不滿意的?及時改進。」

另外兩位理髮師在接受採訪時也多有類似表述,因為無法傾聽,所以更加註重觀察,及時獲知顧客需求,就能把服務做好。

而除此之外,葉雪靜的工作室也把自己以前參與的愛心活動繼承了下來。除了節假日對老年人的優惠,他們還常為殘疾人及高齡老人提供上門義剪理髮。據《長江日報》報道,2017年-2018年,葉雪靜的團隊累計為武昌區十二條街道的陽光家園、福利院,以及手語園的殘疾人提供義剪服務,累計服務600餘人次。

「走過荊棘,必有花開。」這是葉雪靜在使用微信與記者交流時常寫的一句話,如今,工作室開業不到三個月,就已經有了不小的名氣,不少聽障人士聯繫她希望學習理髮,這讓她既感欣慰,也感到力有不逮的歉意。

「接到了不少反饋過來的求職信息,下步準備開連鎖店,目前主要啟動資金不足。」葉雪靜告訴我們,弱勢群體中,往往也存在著較為普遍的經濟貧困問題,她本人的經濟條件也不是很好。

「有很多殘障人士,包括他們的家屬,希望他們加入我們的團隊,但現在我勢單力薄,只有緩步前進。」她說,「目前只有先盤好現在的店,再求穩步發展。」

經濟條件的問題,可能尚需社會的關注與支持,但提到美容美髮這項事業在「手語族」中的發展前景,葉雪靜信心十足。

「很多手語族都會選擇學習美容美髮,這個一項生活技能,不需要投入太高的成本。」她說,「不談美髮,頭髮總是在生長,到一定長度總要理。」

頭髮要理,自然需要理髮師,這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而葉雪靜也用自己是實際行動證明了,手語族完全可以克服自身的溝通障礙、做好這份職業,甚至可以成為這個行業中的佼佼者。

對於未來,葉雪靜躊躇滿志,她希望開連鎖店、她希望幫助更多聽障人士、她希望帶動更多殘障人士就業……而這一切夢想的萌芽與壯大,就是這一小間靜若「無聲」的理髮店。

在工作之餘,家人也給了葉雪靜充足的動力。她的兒子如今已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母親的所作所為同樣感染了他。如今每逢周末,他都會到工作室中,幫忙母親做手語翻譯。

採訪中,葉雪靜用手語告訴我們:「我兒子跟我說,媽媽很辛苦、很努力,他要向媽媽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相新聞 的精彩文章:

瑞典檢方引渡阿桑奇被駁回,美國仍在引渡國行列
都是酒的錯!韓國「素媛案」罪犯妻子聲援丈夫被罵「惡魔夫妻」

TAG:縱相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