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四聖心源》的「六氣偏見」理論,沒想到是這樣演化出來的

《四聖心源》的「六氣偏見」理論,沒想到是這樣演化出來的

按照黃元御的病因思維,人要是不生病,就不會出現六氣,凡是任一經脈上出現病變,就會有這一個經脈上的氣機出現。一般情況下,正常的人,六氣是調和的,所以就不會出現風,不會出現寒,不會出現火,不會出現濕,不會出現燥,不會出現熱,所以,不會一種氣機單獨出現。如果人體生病了,或感受風邪,或感受火邪,或感受濕邪,或感受燥邪,或感受寒邪,或感受熱邪,由於六氣不能相互交濟,所以一種氣機的本性就會單獨出現。比如厥陰為病就會風邪偏盛,如果是少陰病變就會以熱邪偏盛,如果是少陽病變則會以暑邪偏盛,如果是太陰病變就會以濕邪偏盛,如果是陽明病變就會以燥邪偏盛,如果是太陽病變就會以寒邪偏盛。

這種氣機的偏盛,主要是由於這種氣機所勝之氣和/或所不勝之氣出現虛弱導致的。舉個栗子,厥陰風偏盛,是土氣和金氣偏虛的結果(厥陰風木,所勝之氣是土氣,所不勝之氣就是金氣,所以土氣虛和金氣虛,就會導致木氣偏盛);少陰熱偏盛、少陽暑偏盛,主要是由於金氣和水氣偏虛的結果(少陰君火和少陽相火都屬火,所勝之氣是金氣,所不勝之氣是水氣,所以金氣和水氣虛弱,就會導致火氣偏盛);太陰濕偏盛,主要是由於水氣和木氣偏虛的緣故(太陰屬土,土的所勝之氣是水氣,所不勝之氣是木氣,所以一旦水氣和木氣偏虛,就會導致土氣的強大);如果陽明燥偏盛,主要是由於木氣和火氣偏虛的原因(陽明屬金,金所勝之氣是木氣,所不勝之氣是火氣,所以木氣和火氣偏虛,就會使金氣膨脹);如果太陽寒偏盛,則是由於火氣和土氣偏虛的緣故(太陽屬水,水所勝之氣是火氣,所不勝之氣是土氣,所以如果火氣和土氣都偏虛,勢必會使水氣偏盛)。

因為六氣的性能則是,「實則克其所勝而侮所不勝,虛則己所不勝者乘之,而己所能勝者亦來侮之也」,也就是本氣如果很強勝,原本自己打得贏的,直接碾壓過去,即便平時打不過的,但此時本氣極其強勝,那也一樣吊打以前打不贏的;假如本氣虛弱,原本就打不過的那一方很容易找上門來捏軟柿子,而即便平時自己打得過的,也會在這個時候來欺負你。這種現在,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而大自然之中的演化規律,也跟我們生活中驚人的相似。

仔細來研究一下,一種氣機的偏盛,除了所勝之氣和所不勝之氣的偏虛,還有就是本氣的偏虛有關。比如厥陰具有生髮之性,所以陽氣能夠左升而木氣旺盛,厥陰如果出現風偏盛,其實與木氣生髮不順遂有關。少陰君火能使萬物生長,如果生長順利,就會君火顯達而上竅清新,如果少陰出現熱偏勝,還與生長之氣不旺盛有關。陽明具有收斂之性,所以陰氣右降而肺金肅降,如果燥氣偏盛,主要還是在於收斂的性能喪失所致的。太陽具有收藏的性能,所以相火能蟄伏封藏,從而出現下半身溫暖而保全身之暖和,如果太陽寒偏盛,其實是太陽的收藏功能無法固藏相火。

土氣為四維(金、木、水、火)的中氣,木氣和火氣之所以能夠生長,全靠太陰己土(脾土)的陽氣升發之力,金氣和水氣之所以能夠收藏,全靠陽明戊土(胃土)的陰氣沉降之力。中氣旺盛,戊己轉運正常而土氣平和,中氣衰弱,脾胃的濕氣偏盛就會導致土氣不能正常運轉。

土氣生於火氣,而火氣可以消滅水氣,所以土燥就能克水,土濕就會水氣泛濫,「侮土而滅火」;水氣泛濫、土氣濕潤,就會導致木氣不舒,於是生髮之力就會盤結堵塞,如此就會盜用土氣而不能生髮火氣以滋培土氣,這就是土氣衰敗的原因。血雖然貯藏於肝但卻化生於脾,如果太陰脾土乾燥,就會導致肝血枯竭而膽火上炎,這樣怎麼能不生病呢?但是,足太陰脾以「濕土主令」,足陽明胃則從「燥金化氣」,也就是說濕氣是本氣而燥氣是化氣,燥氣戰勝不了濕氣的旺盛。由於自然本身的原理就是陰氣容易旺盛而陽氣容易衰敗,所以土燥而發病的,除了陽明傷寒承氣湯證之外,並不多見。一切內傷外感等諸多雜病,大多都是因為土濕的緣故。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金蘭,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蘭中醫學社 的精彩文章:

黃帝內經:人的正常壽命與壽命極限是多少?你知道嗎?
撥開迷霧學脈診:虛靜為保、脈合陰陽、知內知外等診法,你知道嗎

TAG:金蘭中醫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