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隱隱約約出現了平常人誕生的故鄉,我想起一碗麵筋湯的傳說

隱隱約約出現了平常人誕生的故鄉,我想起一碗麵筋湯的傳說

莧菜有紅莧菜和綠莧菜兩種,關於紅莧菜,張愛玲有極入味的描寫:

「我在三藩市的時候,住得離唐人街不遠,有時候散散步就去買點發酸的老豆腐——嫩豆腐沒有。有一天看到店鋪外陳列的大把紫紅色的莧菜,不禁怦然心動,但是炒莧菜沒蒜,不值得一炒。此地的蒜乾薑癟,又沒蒜味。在上海我跟我母親住的一個時期,每天到對街舅舅家去吃飯,帶一碗菜去。莧菜上市的季節,我總是捧一碗烏油油紫紅夾墨綠絲的莧菜,裡面一顆顆肥白的蒜瓣染成淺粉紅。在天光下過街,像捧著一盆常見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

紅莧菜,白蒜瓣,紅白相映,格外生色。就像張愛玲說的一樣,「炒莧菜沒有蒜,簡直不值一炒。」她這段色彩濃艷又極有畫面感的描述,是許多江南人心中「粉紅的回憶」。

寫莧菜的文字,沒人能超過張愛玲這段。

徐州俗稱「銀銀菜」的是綠色的,地里很常見,葉片薄而皺,是一種很清新的淺綠色。味道也同樣清淡,用大蒜素炒,或是配以皮蛋做成上湯莧菜,都很好吃。

而徐州人最有感覺的,是莧菜麵筋湯。

過去麵筋都是自家洗,口感比現在市面上賣的筋道多了。洗麵筋的原料很簡單,就是普通的高筋麵粉,放在一個大碗中,用水和成濃稠麵糊狀,然後抓著筷子往一個方向拚命轉動著攪,越攪麵糰越粘稠細滑。這時候就考驗你的臂力、腕力和吃心有多重了,能攪半小時以上最好。

接下來就是洗麵筋。取個稍大一點的盆,倒入清水,把攪好的麵糰放到水中,用手不停地捏抓,以洗去多餘的澱粉,只剩下筋脈。盆里的清水很快變得奶白,麵糰則越來越小,也越來越有彈性,最後洗出一小塊麵筋來。洗好的麵筋略帶灰色,有很多小孔,放在湯里更能疏鬆入味。

洗麵筋的水不要倒掉,待會兒還有用。在鍋中放入清水,煮開,下麵筋:把麵筋團揪拉成薄片,越薄越好,下端在開水鍋里不停甩動,麵筋就一小片一小片地甩到了水裡。一邊甩一邊揪,直到整團麵筋都下了鍋。這樣甩出來的麵筋又細又薄,一絲絲的,口感最好。這可是個技術活兒,還要有耐心,以前各家的奶奶、媽媽都會做,現在女同志們一般搞不定了,只能直接把麵筋揪拉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扔鍋里。

之後,慢慢往鍋中加入洗麵筋的水,直到湯的稀稠適中,這個過程中要記得用勺子不停攪動,以免粘鍋。接著根據個人愛好,將適量海帶絲、豆腐皮絲、蔥薑絲及煮熟的花生米等加入,待湯煮沸,再打個雞蛋攪碎了衝進去。最後放入莧菜,片刻即熟,加味精、胡椒粉和鹽調味就可以了。

麵筋湯盛入大碗中,加一勺陳醋、滴幾滴麻油提味,清新的味道瞬間飄蕩,讓人胃口大開。炎炎夏日,麵筋湯放涼了更好喝,當你一身大汗回到家,桌上涼涼的麵筋湯絕對是個誘惑,端起來呼呼啦啦喝上兩碗,暢快,過癮。

當然了,想有這樣的享受,得家有老媽媽,靜待你回家。不同於酒店裡那種千篇一律的鮮,這是家中才有的味道,一碗下肚,慢慢勾上來海子的詩句——「隱隱約約,出現了平常人誕生的故鄉。我想起在鄉下和母親一切過著的日子,野菜是第一陣春天的顫抖……」

如果你不只是讀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還有他的長詩,你會對海子有另一個理解。

這是海子的長詩《傳說》的第三篇《平常人誕生的故鄉》,「獻給中國大地上為史詩而努力的人們」。

海子說:「在隱隱約約的遠方,有我們的源頭,大鵬鳥和腥日白光。西方和南方的風上一隻只明亮的眼睛矚望著我們。回憶和遺忘都是久遠的。對著這塊千百年來始終沉默的天空,我們不回答,只生活。這是老老實實的、悠長的生活。磨難中句子變得簡潔而短促。那些平靜淡泊的山林在絹紙上閃爍出燈火與古道。西望長安,我們一起活過了這麼長的年頭,有時真想問一聲:親人啊,你們是怎麼過來的,甚至甘願陪著你們一起陷入深深的沉默。但現在我不能。那些民間主題無數次在夢中凸現。為你們的生存作證,是他的義務,是詩的良心。時光與日子各各不同,而詩則提供一個瞬間。讓一切人成為一切人的同時代人,無論是生者還是死者……走出心靈要比走進心靈更難。史詩是一種明澈的客觀。在他身上,心靈嬌柔誇張的翅膀已蛻去,只剩下肩胛骨上 的結疤和一雙大腳。走向他,走向地層和實體,還是一項艱難的任務,就象通常所說的那樣──就從這裡開始吧。」

就從一碗麵筋湯開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情詩經 的精彩文章:

給星爺華仔「捧哏」的大傻基哥,港片的黃金時代,我們的青春時代
被傷害的流浪小奶貓眼球脫出掛在臉上,這樣的動物救助中心太多了

TAG:愛情詩經 |